【经开区】多引擎发力,驱动高质量发展


摩天活力城项目效果图
吴太医药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长春际华园项目效果图
中盈志合吉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宽温镍氢电池是新能源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一汽丰田发动机”生产车间。
“大陆汽车电子”生产车间。
长春顺丰电商产业园 (图片由长春经开区新闻信息中心提供)
项目攻坚扎实推进 带来发展新动能
项目是发展的重要载体,好项目带来发展“新动能”。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建设经验和产生的良好效应,正不断夯实经开区的发展底盘。
今年,经开区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重要抓手,经开区领导班子高位统筹、亲自协调推动项目建设,各部门抢先抓早“努力奋斗”。自年初以来,一场“谋新项目、盯大项目、攻慢项目、啃难项目”的项目攻坚战在经开区打响。经开区围绕项目抓储备、抓落位、抓开工、抓服务、抓达产,项目建设多点开花。
半年时间里,一个个项目如雨后春笋,竞相开工。穿行于各个工地、车间,处处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迸发出催人奋进的力量。
聚焦经开区项目建设,可谓亮点纷呈:
一是数量多、结构好。今年,经开区重点项目共计323个,相比去年增长了57.6%。而且,产业项目集聚度高,占到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近一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项目,支撑未来发展的基础在不断增强。
二是规模大、投资强。据统计,今年,经开区1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达28个。“比去年多了4个,同比增长了16.6%。而且项目平均投资强度为8529元/平方米,有很多项目投资强度超过1万元/平方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三是项目开工率高。今年年初以来,全区共有99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81.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这些项目涵盖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生物材料及产品制造、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等诸多行业和领域,既有强基础的传统优势项目,又有创新型的新兴产业项目,还有基础设施类的民生项目。
其中,央企际华集团选址兴隆综保区配套区建设的长春际华园项目,融合了国际旅游零售、室内极限运动、度假酒店等多种业态,一期计划总投资约18亿元,规划建设时尚购物中心与休闲运动中心。时尚购物中心将引进数百家世界顶级品牌总部直营店,提供全球尖端时尚商品;运动中心首次引进室内冲浪、风洞跳伞、室内攀岩等一批极具娱乐性的运动项目。目前,时尚购物中心工程已经竣工,运动中心正在进行主体施工。
长春顺丰电商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促进跨境电商产业的集聚,拉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融合,最终形成以跨境电商产业为基础的,辐射东北亚的综合物流产业基地。
长春兴隆综保区双创总部基地和兴隆综保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项目进展迅速。长春兴隆综保区双创总部基地项目建成后,将着力吸引发达国家的高科技研发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入驻,建立高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中心等。兴隆综保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项目也将吸引中小企业入驻兴隆综保区,对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创造更多社会就业机会,拉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吴太医药产业园项目目前7栋主体工程已经封顶,计划年底竣工。项目建成后,吴太智能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总部都将迁入我市,有助于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长光圆辰公司将具有世界顶级水准的背照式CMOS生产项目落位经开区,建设背照式CMOS传感芯片生产线,目前正在进行车间内设备调试。
总投资2.1亿元的法雷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前竣工,将带来年产120万台汽车压缩机的产能,为长春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这些项目对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聚、壮大实体经济、促进民生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为“特色经开”建设增添新活力,为经开区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注入新动力。
转型攻坚稳中有进
势头上扬激发新活力
“转型升级是经开区25年来积淀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选择,也是开发区未来再创业再发展的支撑和优势所在。”正如经开区相关负责人所说,从去年开始,经开区通过走访、出台政策拉开了全区企业转型升级序幕,在去年完成18个技改扩能项目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法雷奥、奥托立夫、富维江森等17家企业继续开展扩能改造,今年将新增产值15亿元。
近日,走进长春奥托立夫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景象。一万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一条条生产线正在紧张运转着。“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地方比长春更适合奥托立夫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奥托立夫把长春作为其未来发展的“大本营”,不仅在经开区投资扩建新厂房,今年还将增加多条生产线,用于汽车安全带及安全气囊等改扩建项目。
日前,“一汽丰田发动机”也提出了新的扩能需求,继去年年底该企业启动了投资12亿元的扩能项目之后,时隔半年,又提出再上新发动机扩能项目,投资13亿元,计划2020年投产,在现有产值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40亿元以上。
“大陆汽车电子”今年也在经开区增投生产线,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传感器的投入,不断推出新的高端产品,抢占市场。
“富维安道拓”今年也有55个项目在并轨运行,其中红旗Hongqi EV HEV仪表板和座椅、奥迪audiQ5仪表板和座椅等新产品项目将相继投产。
这些项目上马快、见效快,消耗资源少,可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运行,将为投资及全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为经开区对外开放开辟了新途径。
“我们正是通过全力引导存量工业技改扩能,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了资源最小化、效益最大化,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引领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经开区还着力实施“科技孵化器攻坚战”和“转型升级攻坚战”。一方面,努力打造科技创新创业的新亮点、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另一方面,致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力争全年新培育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5户以上,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以上。
长春经开区全方位出击,为科技创新打开了快捷通道。如今,全区科技创新氛围愈发浓厚:
科创广场、赛伯乐总部大厦、综保区产业平台、新外贸平台四大平台,各具特色,齐头并进。特别是科创广场,作为经开区营造创新创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按照“一楼三用、各取其长”的工作思路,科创广场同时具有企业孵化器、总部经济、院士等高端人才科研成果转化三项功能。值得一提的是,科创广场目前已经加挂“长春经开院士科创园”、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分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人才培养基地分基地、吉林省科技大市场分市场等牌子。
目前,科创广场已经引进了三位院士项目。这些院士项目具有高科技、高产出、高附加值的特点,极大提升了全区“双创”层次和水平。同时,通过开展平台招商,11个总部经济项目也已进驻科创广场,未来三年将形成产值20亿元、利税近7000万元。此外,赛伯乐总部大厦平台,仅用半年时间就已入驻十多个项目,今年将实现产值近5亿元、利税约5000万元。
在政策上,经开区全力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实施《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支持创新创业活动,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术带头人及团队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今年,经开区又陆续出台了支持企业发展的“一主八辅”优惠政策。其中,特别提出要“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发展壮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专业众创空间给予适度扶持;根据企业的科技研发创新和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运行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助或贴息支持。
在服务上,经开区以企业、孵化基地等的需求为导向,从细处着手,制定更加务实管用的配套政策,切实抓好相关决策部署的细化落实,下大气力抓好企业家权益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化政府服务,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全区“创客”的成长和企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更实在的“红利”,让企业安心、放心。据了解,为了让更多企业和创新主体熟知政策,经开区多次举办“一主八辅”政策宣讲会,面向驻区企业宣传最新扶持政策;区领导班子定期走访调研,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一系列贴心服务更坚定了企业在经开区发展的信心。
服务业攻坚构建发展新格局
实现工业与服务业双拉动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今年,经开区把现代服务业摆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不断调整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通过“腾笼换鸟”,不断释放南区空间,加快发展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税源经济等新经济业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同时,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健身娱乐、商住商服、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使其支撑起全区发展的半壁江山,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经开区还围绕会展经济,引进长春宝瑞国际会展等总部基地项目,当年将实现税收千万元以上;并引进了投资10亿元的日辉国际会展商务综合体、投资30亿元北海公园综合体等项目,使会展中心区域商务配套能力提高5倍以上。
此外,投资23亿元的金达洲总部综合体、投资15亿元的金融第五城、投资12亿元万豪世纪广场综合体、投资11.2亿元的摩天活力城、投资9亿元的首地首城商业综合体、投资4.6亿元的中央商务区、投资3.5亿元的新大宜家等一批重大综合体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中。这些项目建成后,经开区将新增150万平方米商服面积。
值得一提的是,经开区低效用地计划也已经上报。通过对这批低效用地再开发,将为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体经济、商圈经济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将使经开南区真正成为长春市东部的商业集聚地。
如今,曾一度以“配角”身份出现的服务业,正渐渐挑起经开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大梁”。
“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将在工业总量同步上升的前提下,力争将服务业占比从目前的30%提高到40%、5年至少提高10个百分点;并将以信息科技为支撑、以重点项目为带动,围绕大数据、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会展业等重点领域,加强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向着“长春东部核心商圈,引领长吉图、服务东北亚的高端现代服务业核心示范区”扎实迈进。
招商引资攻坚有新法
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如果说新常态下的发展是“瓷器活”,那么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就是“金刚钻”。选项目、促落位,长春经开区有自己的考量和抉择:不仅看眼前的规模效益,更要看是否符合经开区的产业发展方向、看其未来的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效应。
据统计,上半年,如居然之家智慧物流园等新落位开工的项目有28个,同比增加12%,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这与近五年来经开区引进的超10亿元工业项目总量持平。总体上看,上半年。经开区落位的大项目多、高税源企业多,即将落位和储备的项目多,这些成果得益于全区近两年来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产业定位的精准谋划。
“我们不盲目招商,筛选的都是与经开区产业基础和产业方向吻合度较高的项目。如果与规划不吻合,落位也会有困难。”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今年年初以来,为建设“特色经开”,经开区全面打响了招商引资攻坚战,全区联动积极探索,通过突出导向抓招商,创新方法抓招商,夯实基础抓招商等方式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注入经济发展新动力。
全力“招大引强”。“一手抓体量,紧盯国内外500强、‘国字头’央企及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引进对全区有产业带动作用、在省市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一手抓质量,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引进产出强度高的科技型企业、税源企业特别是总部经济项目,确保2018年新签约项目、新开工项目数量、质量双双超过2017年。”据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初以来,经开区突出导向抓招商,结合全市三大支柱优势产业和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兴隆综保区为重点,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生物化工及新材料、现代服务业、跨境电商等主导产业择商选资。
创新方法抓招商。为有效拓宽招商渠道,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经开区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探索“政府+企业”、“政府+商协会”、“政府+咨询公司”、“政府+科研单位”的联合招商模式,多措并举、借梯上楼,扩大招商引资实效。尤其是平台招商,在经开区的招商引资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经开区通过充分发挥浙大(校友)长春产业科创中心、综保产业促进平台、吉林省新外贸中心平台等中介平台作用,引进更多项目和企业落户。
此外,经开区还进一步强化自身招商能力,夯实招商基础。如增设招商部门,目前经开区招商引资单位增到11个;设立招商信息专项奖,对提供招商引资信息的部门或个人给予专项奖励。

尝灵昆瓜果 赏堤坝美景 77省道旁新设水果销售点
报建3层盖4层 海口一业主合法楼盖着盖着成违建
2018“银马”全攻略新鲜出炉
省水利厅防汛抗旱及水利工作督导组莅周
十年吟咏,今朝放歌 绿城和全运村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经开区】多引擎发力,驱动高质量发展
省运会击剑比赛潍坊队共获3金2银5铜
西安出台方案优化涉外服务环境提升国际化水平
日照市政府召开第 20 次常务会议
长沙未来一周气温偏高 7月13日至7月16日持续晴热高温天气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严格把控调查质量
对《关于如何解决丹东旅游交通拥堵的思考和建议》的答复
打造城市干净“血液” 建邺水环境整治在行动
杨浦区殷行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举行社区观察员志愿者专业技能培训
岭东区拟任职干部公示名单
顺德鳗鱼回游国内餐桌,已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
清明小长假,镇江公路客运发送8.1万人次
郊区举办全民健身月暨第三届乡镇办(社区)体育健身展示活动
大排档每晚占道经营 江阳东路两路口盼整治
萧县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