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要致富、先修路”的单纯交通需求,到如今“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美好生活新追求,农村公路的功能不断与时俱进。6月14日,金华日报“市民问政”就“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我市自2014年启动此项工作以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提前完成交通运输部制定的目标;浦江县通过省交通厅第二批验收,正筹备申报全国示范县;永康的街角小品、东阳的“白改黑”、婺城的汤莘线绿化、金东的绿道等,“四好农村路”建设经验涌现出多个典型。
连日来,我们随婺城、金东公路管理段工作人员到市区部分“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进行回访,发现在建设管理制度运行、新兴科技监管技术手段运用、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运营等方面有诸多亮点。
示范乡镇串村建起连通网
源东乡是金东区今年力推的“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乡镇。去年年底以来,源东多条乡道经历了“白改黑”,原先一些机耕路也新铺了沥青路面,通行体验舒畅。
从金东往兰溪方向过源东乡的潘石线,原先是“缝缝补补”的水泥路。今年上半年,通过投入约120万元改造,已实现1.8公里道路的“白改黑”,道路边的排水沟也疏通改造了一番。
潘石线行至麻堰水库位置,与长跃线形成交界。长跃线2017年已有2.6公里完成“白改黑”,计划今年下半年继续改造1.3公里。这1.3公里就从麻堰水库交界处开始往下延伸,当前仍是水泥路。从沥青路行驶至水泥路,颠簸感明显加强。“用沥青路代替水泥路,不仅能给市民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同时还能减少道路维护的资金和人力成本。”金东公路管理段工作人员金慧益说。
顺着长跃线驶去,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透过树丛看麻堰水库,炎炎夏日里多了几分清凉感。接近源东乡尖脚岭村,有一处可供过路司机乘客休憩的农村公路服务站。我们看到,服务站附近有一处“花花世界”游览点,站内有20多个停车位和木制凉亭,游客可到此停车赏花。农村公路配套设施与当地旅游景点结合在一起,正符合“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要求。
从尖脚岭村出发,今年新建的“四好农村路”呈“y”形,一边通往长塘村,另一边往方井、邢村方向,两段路加起来共有3.2公里。金慧益说,原先尖脚岭到长塘和邢村都是只有两三米宽的机耕路,经过改造拓宽到6米,双向两车道铺上沥青路面。挨着村口塘的道路部分,加设了防撞护栏,安全性更高。考虑到农村晚间照明条件不充分的现实情况,这些新建道路两侧地面还安装了新型的自发光地标。此外,新移栽过来的绿植已扎稳根焕发生机,效仿浦江播种的三叶草在路边的黄泥地里也成片冒出了小头。
金东在源东乡新铺与改造的这些路,就像一张“大蜘蛛网”把各村连通起来。比如尖脚岭往长塘的新路,改善了通往施光南墓和纪念馆的交通状况,行至东叶村一路畅达。每年一度的桃花节,源东乡政府都要在交通疏导方面花大功夫,随着今年源东乡“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建设的推进,多条能够与塘源线形成互补的线路将陆续打通,明年市民再前往源东看桃花将有更多路线选择。
建管用并重抓出长效
一条条新铺与改造的道路,令黝黑的沥青路面在山水村庄间蜿蜒,展现着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不断拉长,养护难题也日益凸显。为此,金东区交通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要求建章立制,建管用并重抓出长效。
对于“四好农村路”中管好护好要求,金东进一步建立完善养护体制,落实养护责任主体,并协助乡镇建立养护机构和养护队伍,对乡镇养护进行指导和人员培训。同时,根据各乡镇的养护情况进行以奖代补,按照每年1200~1500元/公里的补助标准,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进行专项资金拨付。
在加紧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金东交通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投入,完善公路安保设施。从2017年开始,金东对辖区内13条农村公路增设钢质波形护栏、挡墙修复、蓄能自发光交通标识,修复和划设了道口标柱、交通标志标线,改造了赵村桥、谷盘桥、七宝塘桥、宅口桥和曹公桥等病危桥梁,对全区10余条路线数十个隐患点进行集中整治。
“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安装区域内道路沿线监控探头,积极建立道路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对全区道路进行实时监控。”金东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傅磊说。
如何运营好这些农村道路?金东区给出的答案是发挥绿道优势串起生态美景。积道山休闲旅游绿道是金东区建设的首条绿道,据了解,该绿道共设有景观节点和休憩点11个,把蒲塘村、琐园村、苗木城、澧浦老街、山河溪和龙潭景区等最富自然和人文气息的景点都串联了起来。近年来,金东绿道建设持续推进,逐步构建起一张绿道生态网。截至目前,金东区已建绿道里程100多公里。
傅磊介绍,绿道带来的不仅是成串的生态美景,还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金东已连续多年举办乡村绿道马拉松,以此为发展机遇,绿道边上的村庄陆续开起农家乐和民宿,绿道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收益。去年下半年起,东阳江右岸塘雅镇前溪边村至下吴村的绿道开始加紧施工,建成后该绿道将串联起塘雅镇葡萄园和前溪边火龙果产业园等生产基地,可以方便沿线镇村与外界的经济交流。
当前,金东依托农村公路提升工程,按照“乡镇主导+行业主推+部门配合”方式,正着力打造五条新的“绿丝带”:美丽乡村南北线绿道项目一期(千人安至岩后至山下洪至陆大山至白渡)、美丽乡村南北线绿道项目二期(尖岭脚至方村至止方至长塘)、南线绿道工程(澧浦至乌朱岭脚)、东阳江右岸塘雅镇前溪边村至下吴村绿道、二环东路绿化提升改造工程。今后,这些绿道将为金东美丽公路建设品牌添加新元素,同时也是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生态旅游发展的窗口。据悉,到2020年底,金东将规划建成(包括已建)绿道30条,争取将区内的主要旅游特色区块串珠成链,成为生态旅游的“金名片”。
以路为媒打造“致富大走廊”
在“四好农村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方面,金东有绿道,婺城则有“致富大走廊”。
婺城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陈凯进介绍,近年来婺城坚持因地制宜、崇尚自然、安全可靠、科学合理、集约节约、生态环保、服务提质的美丽公路创建理念,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示范路。比如投资1.79亿元已完成建设的虹戴公路、白门线等6条60公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今年,婺城计划投资2.33亿元完成s313金兰线、金安公路、蒋下线等7条34公里的美丽公路建设;2019年计划投资16.24亿元完成235国道婺城段、白汤下、汤苏线等8条103公里的美丽公路建设,到2020年将累计投资20.36亿元完成21条197公里的美丽公路精品创建。
“婺城‘四好农村路’建设充分考虑公路所处的环境,因地制宜打造‘致富大走廊’。”陈凯进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汤莘线,绿化景观分为“缤纷田韵、山水茶韵、风情古韵”3个主题,金西茶叶、温泉、山水资源、古村文化等文化元素与生态景观有机融合,沿途的万亩茶园、九峰温泉、寺平古村、鸽坞塔村、莘畈生态美景等核心景点得以串珠成链,构成一个旅游共荣圈。另外一个典型是新朝线改建工程,在打造如画公路的同时,更注重挖掘公路的人文内涵,以双龙洞、智者寺、尖峰山、霞客古道等景区为亮点,以历史文化村落和农家乐示范村、花卉苗木产业为支点,让旅客从闻名而来到倾心而游,从走马观花到深度感悟,仅今年上半年双龙景区就接待游客约百万人次。
同时,婺城充分发挥“四好农村路”的经济带动作用,突出“公路+”的功能。其中,山区乡镇莘畈依托美丽公路打造了“休闲莘畈”金名片,连续两年浙江省公路毅行大赛都以莘畈为首站。白龙桥镇依托美丽公路发展了乡村采摘游、农家乐,草莓、樱桃、枇杷、蓝莓等吸引了大量城里人和外地游客前来休闲采摘。哪怕塔石一个偏僻的小村余仓,也因为通了“四好农村路”而发展出原生态民宿,成为不少游客喜爱的“世外桃源”。
依托“四好农村路”,婺城还形成了城乡一体化流通服务网络,有力拉动了农村的消费增长和农村电商土货出城。目前,婺城有道路货物运输企业665家,货运经营户7100户,营运货车8509辆,年货运量达841万吨。婺城区现代物流业占服务业比重21.8%,占gdp比重10.69%。如今,婺城已建成15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今年拟建78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并计划为村民提供网络代购、电商培训等服务。农村公路实施改造提升、公交一体化后,电商下乡、土货进城、邮政线上线下实现了产销对接,打通了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体现了“四好农村路”运营好的要求。
“互联网+交通”让农村公路智能化
婺城区“四好农村路”建设还有一个鲜明特色——巧用新技术打造智能化农村公路。
我们了解到,这一方面是农村公路与时俱进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也为解决眼下存在的乡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现实状况。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婺城区共发生交通事故8141起(含简易程序),其中80%以上集中在农村公路。山区、乡镇交通安全隐患较多,迫切需要通过一些现代化技术来破解。
“总的来说,就是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打造智能化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安全系数。”陈凯进说,婺城交通运输局专门成立公路信息化工作小组,着力解决交通管理基础信息不全、不准、不及时、不共享的“四不”突出问题,实现公路交通安全信息化建设“三化三高三低”的目标。其中,“三化”指的是公路安全保障信息化,公路安全治理制度化,两站两员运行管理实体化,“三高”指的是公路通行能力提高、公路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群众安全意识提高,“三低”指的是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降低、农村公路违法率降低。
为此,婺城定制开发了公路应急指挥平台,设置了超限运输非现场执法系统6套27车道,安装视频监控系统138套,公路信息发布系统20套,打造全省首条智能化公路,实现视频全覆盖、信号灯自动适应、事件自动检测预警、指示信息自动发布、环境气候信息交通违法行为自动提醒等智能化功能。
在此基础上,婺城还通过开发4套智能系统,精确“打击”每一个乡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一是研发智能会车系统。在一些山区视线不好,且急弯公路很难改造的情况下,利用雷达感应,当弯道有两车或车与人交会时,提前警告。二是研发无照明行人横穿预警系统。针对农村公路没有路灯照明,横穿马路较危险的情况,通过感应系统,在路人横穿马路时,人行横道线的太阳能警示灯会自动闪烁,既环保又安全。三是研发智能监测传感系统。通过桥梁感应器,24小时监控桥梁情况,实现安全状态综合感知、分析及预警功能。四是研发电子劝导员系统。在夜间禁止大客车通行的山区公路,安装事件自动检测视频系统,如夜间有大客车通行,能够及时预警并劝阻。通过以上举措,今年以来婺城区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44.44%,智能化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长沙启动“拥抱新时代 践行新风尚”网络文明传播活动
全市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召开 高宏志作出重要批示 师振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市公路局固镇分局加强路面坑槽修补及时消除行车安全隐患
民权县双塔镇举办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
中共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党组 关于陈智军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一条条“新路”串联美丽乡村
【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视频:苦干实干斩“穷根” 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年6月5日TVOC浓度排名
含山县铜闸镇:“四注重”确保党建述职评议会见实效
“建功珠城”公交客运驾驶员技能大赛理论考试圆满完成
园区海关试点非报关货物扩围 营商环境再优化
现代中学举行励志演讲报告会
市气象局召开世界气象日系列纪念活动新闻发布会
渭南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清理辖区内广告条幅
屈原管理区召开信访工作暨重点信访问题“三到位一处理”集中行动部署会
良好社会氛围需每个公民言行向善向美
梅列区推广社区“三社三化”助力居家养老模式
路上晒药材 不应该!
丁昌华荣获省“岗位学雷锋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