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市残联举办首届残疾人健身表演。
我市六个区建有福乐家园,29个镇街建有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
嘉莲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助残服务。(本报资料图)
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活动进社区。
厦门市残联坚持开展“送文化、送健康、送祝福”活动。
开元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成立五周年活动上,残疾人援助中心的学员们用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资料图/本报记者林铭鸿摄)
(厦门日报 本版文/本报 记者 李晓平 邬秀君 通讯员 张玲本 版图/厦门市残联(除署名外)) 在全省率先为持证残疾人购买残疾人意外伤害险,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标扩面,五年累计为108921人次实施补助43551.02万元。为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健全子女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全覆盖的助学体系。五年来,累计为8812人次发放补助1533.87万元。目前全市共有10361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五年来就业总数提高了34.3%。
……
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的一组组亮丽的数据,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实实在在的关怀。
回顾
着力民生补齐短板
残疾人幸福感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和残联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论述,牢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等重要指示,我市将指示精神转化成以残疾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转化成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新思路新举措,以服务残疾人、造福残疾人的实际行动,交出优秀答卷。近五年是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快、社会影响最广泛、残疾人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关心指导下,全市各级残联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为宗旨,扎实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体、维权等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残疾人的政策,残疾人事业得到了制度性保障,残疾人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生存状况明显改善。各级残联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氛围明显增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残健携手前行,融合共享。
民生无小事,事事都关情。过去五年,我市先后出台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厦门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专项规划》《厦门市贯彻〈国家残疾人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等,扎实深入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民生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我市连续三年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专项调查,累计入户残疾人家庭15万多人次,掌握全市4万多名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情况,为制定残疾人各项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七大助残行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支持,齐心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让我市残疾人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指数也显著提升。
我市残疾人在文体领域全面发展,并结出累累硕果。过去五年,市残联广泛搭建平台,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展示风采创造条件。我市先后举行了全市残疾人歌手大赛、“两岸情一家亲”闽南语歌曲盲人网络演唱会、厦门市残疾人书画摄影展等,极大地丰富了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连续四年与省残联共同承办“海峡论坛——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和闽台文化周系列活动。2014年我市获评“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
同时,残疾人体育事业也迈上新台阶。2013年成功举办首届市残疾人运动会。此外,还成功举办东亚区特奥融合足球赛、海峡两岸盲人象棋比赛等赛事。依托基层残联和各残疾人专门协会,每年举办残疾人体育健身月系列活动,为更多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提供了平台。厦门市残联被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1-2014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
展望
携手残疾人
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障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这些重要思想和论断为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于伟国在省残联七代会开幕式上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点任务”,要求“扎实办好扶残助残民生实事,切实强化扶残助残基础支撑,积极营造扶残助残浓厚氛围,不断凝聚扶残助残工作合力”,为我省残疾人事业今后五年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今后五年,我市残疾人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残疾人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和中残联、省残联七代会确定的未来五年发展路径,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要求,加快补齐残疾人民生短板,尽快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帮助残疾人与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要以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中心,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工作机制,面向基层、服务残疾人群众,着力提高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安居、文化体育和无障碍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新时代我市残疾人事业更加充分、更加均衡地发展,为我市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着眼于决胜全面小康,扎实做好残疾人民生托底补短工作。全面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三五”专项规划,扎实做好精准帮扶困难残疾人工作,稳步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残疾人托养服务能力。
着眼于实施精准服务,努力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深入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努力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
着眼于促进融合共享,不断优化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集聚社会助残力量。
着眼于群团改革工作,切实提高残联组织自身建设水平。我市各级残联要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团结带领我市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残疾人事业工作中。
着眼于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按照市委和省残联的统一部署,开展残联改革工作,推进我市残联系统进一步转作风、强职能、活组织、促服务,继续夯实基层基础,拓展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残疾人工作队伍建设。
七大助残行动
关键词精准康复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市残联将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全面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17687份,五年来共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社区康复医疗服务19.96万项次;出台政策,将我市精准康复基本服务项目在全国31项的基础上增加至51项,满足残疾人最迫切需求;为1550名各类残疾人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支付补助经费5164万元。通过及早干预,有效减轻了儿童残疾程度,及早补偿残疾儿童的功能缺陷。
为残疾人精准适配辅助器具,近几年来,厦门市残联组织开展辅具入户适配“整村推进”活动,技术人员先后深入179个偏远村(居),为2508名残疾人实施上门服务,适配个性化辅具39种3130件(套),深受残疾人好评。为1550名各类残疾人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支付补助经费5164万元;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社区康复医疗服务19.96万项次;市残联康复医院为26.4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服务;扩大精神疾病患者免费服药范围,累计取药、就诊17.1万人次,支付资金4030万元。
关键词助学行动
市残联积极配合教育部门采取普校随班就读、普校辅读班、特教学校、送教上门、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残疾程度儿童的受教育需求,确保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子女接受教育。
去年,市残联还修订完善了《厦门市残疾人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办法》,扩大受助面,调整助学补贴标准,进一步加大教育助残力度,在我市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全日制教育到成人教育、从学历教育到职业教育、从残疾学生到困难残疾人健全子女的全方位助学体系。
关键词就业援助
我市建立了全省首家“厦门市残疾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向的厦门户籍残疾人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跟踪指导、融资支持等服务。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有49名残疾人接受了创业指导,14个创业项目入驻。
我市建立2家市级、36家区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对象的培训。过去五年,全市累计举办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424期,培训残疾人12924人次。五年共发放就业创业补贴6700多万元。
同时通过福乐家园、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等平台,开展康复训练与心理服务相结合、日间照料与救治管控相结合、职业培训与庇护就业相结合、增强技能与愉悦身心相结合、个体独立与社会融合相结合,帮助残疾人拓展增收渠道,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关键词法律援助
市残联五年来坚持每月开展“理事长接访日”活动,对接省12385残疾人信访热线、市阳光信访平台,先后接待来信来访3560人(次),结案率100%。此外,在市、区两级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站,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文书起草等服务,帮助残疾人通过合法渠道维护合法权益,有效化解了一批矛盾,解决了许多困难。
关键词兜底保障
做好困难残疾人兜底保障工作,重度残疾人的托养问题不容忽视,他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是残疾人中最困难的群体。我市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补贴标准之高在全国属前列,有效提高了残疾人生活水平,五年累计为108921人次实施补助4.36亿元。去年,我市又在全省率先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低保标准随着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而提高,并将三级精神、智力残疾人纳入残疾人“两项补贴”范围,惠及23039人次的残疾人。
市残联着力推动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措施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全市可提供1000张床位收养重度残疾人,入住托养机构的重度残疾人还可获得补助。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助残超市”实现岛外四个区全覆盖,定期向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发放大米和食用油,累计价值340多万元。
关键词安居行动
一些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因经济拮据,无力翻修住所。让残疾人“住有所居”刻不容缓,为此,市委市政府将残疾人危房改造(修缮)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对困难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修缮)给予每户最高补助5万元。
五年来,我市累计补助831万多元,帮助197户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许多困难残疾人在政府帮助下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房。
关键词品牌创建
市残联积极推动下属的康复医院和心欣幼儿园两大康复品牌建设。市残联康复医院致力开展偏瘫、脑瘫、截瘫等各类康复治疗技术培训,提高专业康复治疗服务水平,五年来为26.4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服务。
作为全国第一家公办医教结合的特殊幼儿园,心欣幼儿园以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模式,对听障、智障、自闭症、脑瘫等特殊儿童实行精准康复。心欣幼儿园与华东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医教结合及融合教育实验基地;与我市新景、金福缘和湖明3所幼儿园合作,推动学龄前残障儿童的融合教育,使越来越多的残障孩子有能力融入社会。
5天800公里 饿吃大饼困躺路边 孤独骑行侠目标监狱
我省全国人大代表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言—完善法律体系 加强实施监督
航班延误更少了!深圳机场上半年航班正常率超80%
我市开展环境问题大排查活动
万木林到罗定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听民意 纾民忧 解民困
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 厦门齐心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宿迁小伙伴们 来宿豫大剧院追寻《绿野仙踪》!
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亮化”百日行动现场整治
李荐国主持召开娄底市委常委会会议:加强优秀年轻干部源头建设和培养管理
芜湖国家气象观测站被认定为“中国百年气象站”
早上散步顺手牵“羊” 盗窃电三摩被刑拘
金宇路等预计于8月底前完工
“巾帼招聘”专场千人达成意向 当天精彩纷呈
品味书香 民盟湘西州委、湘西职员举办文化大讲堂活动
亲子互动增感情
[规划局]结合旧城改造塑造雕塑名城——2017年公共空间城市雕塑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非法购运烟花 多人被处拘留
刘国中在我市调研
稀奇了!南湖区有个镇最近给河道聘了73名“助理”
上半年泰兴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