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让农民更有奔头——西宁市城中区以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有了小微宾馆项目,用不了几年,村里肯定大变样。”站在园树村的广场上,园树村党支部书记刘永贵看着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独栋别墅,掩饰不住一脸喜悦。
园树村的变化,是西宁市城中区在农村勇于改革创新,大力破解难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全区的系统性工程,每个农村的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性化差异化制定‘总目标’,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节拍,让全区农村都能立足实际,找准发展路子。”城中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马毓玲说,为实现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城中区为全区农村量体裁衣,将全区划分为有村集体收入来源的一类村,无收益有自然资源的二类村和无收益且资源禀赋不突出的三类村,制定不同类别农村党组织发展目标,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步一个脚印。
如今,挖掘自身潜力,突出特色,走多元发展之路,城中区努力让各村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
组织引领,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城中区南酉山村的土地租赁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村党支部先后引进“红豆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家驾校及2家小微企业,使村集体收入在短短两年内由原来的100多万元增加到350多万元,使村民年底土地租赁分红由原来每人每年1000元增长到2200元,并解决了近百名村民就业问题。
“现在国家的政策确实好,村‘两委’班子带头致富的能力也强,领着大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出租集体资产,建成了水磨工业园区,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水磨村村民李军说,水磨村党支部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唱地方戏、打优势牌,找准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不仅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转移,同时使村民收入得到稳步提升。
借力新农村建设,依托区位优势,走好“增收棋”,拓宽“增收道”,城中区因势利导,以党建促发展,努力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南川西路街道办事处园树、沈家寨等村迎来了整村拆迁、新村建设的发展机遇。审时度势,指导被拆迁村整合村集体土地资源,利用村集体沟、渠、路等公共用地或设施征收补偿资金……城中区快速增加各村集体经济的积累:
红星村党支部筹资300余万元,新建物流仓储中心4000多平方米;
沈家寨村党支部依托新村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建成商铺2万平方米;
红光村依托位于南川东路主干道的区位优势,建成壮大了红光汽修厂、红光金属市场等8个村集体企业,使村集体经济年年稳步增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依托西塔高速等交通优势,园树村党支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开发商联合建成园树村商住楼,并以15户农户为试点,推出“小微家庭宾馆”项目,设立游客接待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年实现农户增收75万元,村集体增收8万元。
“村里的干部就是有办法,现在我们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生活在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别墅里,园树村村民张延兰,说起从外出务工到开办小微宾馆发家致富的经历感慨万分。
“发展集体经济注重经济效益,但要更注重生态效益。”总寨镇逯家寨村党支部书记马进辉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看得更远。2017年,逯家寨村党支部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先后关闭9个黏土砖厂,引进企业40余家,投资建成奇石市场、新型建材厂、敬老院、富逯宾馆等村集体企业5个,固定资产达1.3亿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对此,马毓玲说,我们竭尽全力创新思路,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样板,在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农村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涌现出了一批带头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优秀农村党组织。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马毓玲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要解决由谁来壮大的问题。因此,提高村级党组织引领村集体发展的水平是关键。(青海日报)

使出治霾杀手锏 治理臭氧保蓝天
10月起 西成客专增开动车组列车2对
市纪委书记王保华到西峡县暗访督导脱贫攻坚工作
招鸿主任、黎汉钊副书记带队开展“双节”消防监督夜查行动
国办印发通报对2017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 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
“红色引擎”让农民更有奔头——西宁市城中区以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樟树创新驱动打造产业增长极
市中区开展“书香嘉州--伴成长阅读”活动
新邵县加大人才技术培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
应对人口老龄化 海口秀英开展幸福家庭主题宣传
市领导调研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 注重特色力争试点变亮点
省内自驾游河源赏美景
松溪县政府县长苏建旗到松溪县源尾村调研
正洗澡时男服务员推开门 女房客要求8000元精神赔偿金遭拒
杨绪松到海丰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一带一路”国际青年文化旅游友好使者交流研讨会召开 孟祥红参加会议
亲感蝶变之美 尽享魅力之旅
赤壁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市档案馆“三到位”做实做细档案数字化工作
南充“90后”作家写历史小说被赞“文林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