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展示。
中秋将至,你准备扶老携幼登高望月,还是呼朋唤友饮酒吟诗?中秋节由何而来?老成都人如何过中秋节呢?9月19日,著名巴蜀文化学者、成都民俗专家袁庭栋娓娓道来。
在他看来,中秋节是三大节日之中团圆味道最重的节日,重要性仅次于春节。在文化取向多样性的今天,虽然许多人都在抱怨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节庆气氛不浓,传统节日在形式和内容上尽管有所变化,但其文化根基却不会动摇,也不会消亡。
中秋成节始于唐
袁庭栋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中秋”一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现,周代即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记载,但那时的“中秋”仅仅是个单纯的月令时间,并不是个节日。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很可能与古代秋季祭祀活动有关。根据史籍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收获的季节不仅要拜土地神,还要拜月神。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各家都要拜土地神,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成为节日始于唐朝,《唐书·太宗记》即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著名民俗学家高丙中表示,中秋节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赏月,后来扩散到民间。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无论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还是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亮都寄托了人们的思乡之情。
吃完月饼吃水果
谈及老成都人如何过中秋,袁庭栋说,不同于端午节外出赛龙舟、清明节回乡祭祖,中秋节是一个家庭节日,大部分活动都在家里完成。
袁庭栋认为中秋节最为重要的是家人团圆,其次是吃顿好饭。他记忆中的中秋节一定要吃两种东西,一是月饼,二是时令水果。“过去不像今天这么物产丰富,水果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那个时候水果是要分季节上市的,中秋节正是水果最多的时候,梨子、桃子、石榴都有。”
袁老先生回忆,从他记事以来,吃月饼之前,家人都要点香烛拜祖先,“中秋节举家团圆,点香烛、烧纸钱也是想祭拜过世的亲人,喊他们一起回家过节吃顿好的。”
“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在月光下进行。”袁庭栋认为,“赏月其实都是文人墨客的嗜好,普通人家能够一家团圆就满足了,当然有月亮赏,就更锦上添花了。” 封面新闻记者曾洁
原标题:老成都人过中秋,除了月饼还要吃水果
吉安市运用大数据精准高效核查救助对象
农行洛阳分行推广“三线一网格”管理模式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政策解读
小玫瑰公益计划发起人郑罗茜:以公益力量呵护女生
省农委督导组到新宾督导调研春耕备耕情况
老成都人过中秋 除了月饼还要吃水果
市“两清”检查组在普宁(含普侨区)开展检查
首届围棋联赛川汇区主场赛在关帝庙举行
理清思路破解难题“三最”城市深化提升向纵深推进
对应新高考 新高一生课程将调整
强军宣传片《护航新时代》发布 空军多种新型战机展雄姿
市司法局召开政治性警示教育专题学习会
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交流
南明区中小学教学设备采购项目变更公告
鲁城街道推进活动落实落地
市烟草局推进专卖零售许可证延续工作
市水利局成功举办全市第二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培训班
丰满区旺起镇坚持“四个一”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
市卫计委主任蔡金明到挂钩帮扶村开展专题调研
【民生沟通】低保金发放每月有无固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