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 我幸福】王丽丽:一针一线绣出陕西文化


一架绣绷,一双巧手,一身素衣,眼前,一位绣娘穿针引线,以针为笔,以线寄情,气定、神闲,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绣出了陕西文化的别样风情。这位绣娘就是秦绣的非遗传承人——王丽丽,她用丝线将这门艺术坚守传承着、创新融合着。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王丽丽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总是用色彩缤纷的丝线在他们兄妹几人的衣服上绣花作画,甚是好看。尚未飞针走线,小时候的王丽丽在母亲的熏陶下渐渐领悟到刺绣的无穷魅力。真正让王丽丽认识、爱上秦绣,还源于9年前的一次中国工艺美术国家及培训雕刻、刺绣艺术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要想绣“活”,必须要有“高人”指点。十年苦学,王丽丽不断从民间手工艺人身上取经学习,师从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漪湲,技艺突飞猛进。她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用一针一线赋予了作品鲜活的生命。栩栩如生的小老虎、威武庄严的门神、质朴可人的农家妇女,在王丽丽的针线下包含陕西文化的作品活灵活现。“学习秦绣,再苦再累我都不知疲倦,每天练习超过十二个小时,有时兴致来了连饭都忘了吃。”王丽丽回忆起学习时光。
秦绣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制作过程中严格依照网格施针,阵法细密严谨,绣品的图案以针法显示深浅、虚实、和远近,作品表现了陕西文化的博大精深,民俗民风的质朴灵动。“秦绣针法的变化如同万花筒,有无数的组合。”王丽丽说,一件作品的完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人物的面部表情要绣数十日。
近年来,王丽丽创作了《艾虎》《秦风古韵》《抓髻娃娃》等独具陕西文化的秦绣作品,其中,《抓髻娃娃》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优秀奖,《门神》《艾虎》分别获得十一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银奖和铜奖。
对于秦绣的传承,王丽丽也有深深的担忧。“提起刺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四大名绣,我想让秦绣被更多人熟知和热爱,我在自家的小院开办了秦绣工作室——秦绣小院。对于家庭经济差、热爱秦绣的人,我会免费提供饭菜和住宿。”为了用针尖诉说陕西文化,王丽丽肩负传承、走进企业、走进校园、来到乡村,举办各类培训200余次。
精华在针尖,咫尺匠心难。刺绣成为王丽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用自己的坚守和传承诠释着秦绣领域的“工匠精神”。(本报记者 郭颖)

岳麓质监分局开展公聚场所电梯安全专项检查
市委组织部传达贯彻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
双鸭山市“星创天地”零的突破,为三农创业创新插上科技的翅膀
市诚信办开展征信知识进校园活动
乡村振兴丽水先行 聚力三农干群齐心
【我奋斗 我幸福】王丽丽:一针一线绣出陕西文化
细致抓好安全生产 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吉安市运用大数据精准高效核查救助对象
农行洛阳分行推广“三线一网格”管理模式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政策解读
2018年胡润百富榜出炉,聊城4人上榜
义安区双招双引工作培训班举办
十堰男子家中种了两株罂粟 民警上门查处才知自己犯法
绵阳2018年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周活动今日启动
东丽区建委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
临沂第十中学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举行清明谒陵活动
中原银行开封分行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纪实用创新和服务推动对公业务健康发展
强军宣传片《护航新时代》发布 空军多种新型战机展雄姿
市司法局召开政治性警示教育专题学习会
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