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刻仍坚守工作岗位 忠县扶贫干部杨骅将平凡变得伟大

10月9日18时讯(记者 李黎 实习生 张雪莹)“我给他腌的泡菜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人就走了。”9月30日,记者来到重庆忠县已故扶贫干部杨骅的家中,他的母亲秦淑英告诉记者,她知道儿子驻村的时候老用辣椒根下泡面吃,就想着让杨骅带罐泡菜回村,算是加个餐。但谁也想不到的是,这罐泡菜竟成了母子间的“别礼”。
8月21日,杨骅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为脱贫工作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生命定格在这一天,离他来到忠县金鸡镇傅坝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不到两个月。
杨骅的驻村工作日记。记者 李黎 摄走过的乡间小路是他人生最后的轨迹
“驻村工作是一门新课题,也是我人生中又一个新起点,我很热爱这份工作。”这是杨骅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得出的感悟。
去年3月,在忠县安监局工作的杨骅被派往金鸡镇蜂水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的时候,他发现蜂水村有1040亩笋竹基地,但群众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还在笋竹间套种其他作物,杨骅就挨个走访群众,总结竹笋产业优势,与群众一起挖沟撒肥,带头参与竹笋示范管理。
今年7月,杨骅调整到傅坝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的时候,看到全村1000亩柑橘园开始陆续投产,杨骅又开始思考借助柑橘产业发展乡村旅游。
在杨骅生命的最后24小时的时间里,他还在想方设法帮农民解决问题。
张启斌和刘兴国是杨骅在傅坝村的一对一帮扶对象,张启斌由于手被摔残,治疗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其两个女儿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在上初中,家里负担大,又没什么经济来源。杨骅一心想着如何才能解决未来几年这个家庭最大开支的事,又不断为张启斌大女儿申请助学金的事跑趟。
杨骅(右二)走访贫困户邹登权。记者 李黎 翻拍而今年68岁的刘兴国有一个卧病在床的老伴,儿子远在贵州,两个老人住的房子被定为d级危房,虽然有2.1万元的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但由于砖瓦、拆房、搬迁等费用没有着落,刘兴国就不太愿意实施危房改造。最后,杨骅向单位领导汇报,协调爱心企业按成本价提供建房砖瓦,将节约出来的钱用于拆房、搬迁,刘兴国这才同意了改房。
杨骅为了能尽快解决这两家迫在眉睫的问题,一个月往两户人家里跑了多次,常常是上午去劝刘兴国改房,下午去帮张启斌一家背谷子。
8月20日,杨骅在镇上忙完几件扶贫的要紧事后,已经快7点了,杨骅又前往五组落实贫困户刘兴国d级危房改造的事。随后又前往三组张启斌家,一边帮忙干农活,一边商量给张启斌家里养几只鸡,增加点收入的事。
杨骅(左三)和驻村工作队正在对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实地测算方量。记者 李黎 翻拍8月21日7点47分,杨骅给陈廷虎打电话,召集大家来到村委会办公室一起商量扶贫事宜。
大家正在商议着,杨骅突然间大汗淋漓,衣服瞬间湿透了。村主任张浩催促他赶紧去换衣服,再一起去看医生。
“等了好一会儿,他还没出来,我就去他房间,结果看到他仰躺在床上,脸色发白……”陈廷虎告诉记者,他和张浩立即将杨骅送至镇卫生院抢救,并及时联系了120急救。
但杨骅还是没来得及给亲人留下一句话,也没来得及与同事道别。最终48岁的他在脱贫攻坚的岗位上倒下了。
他用生命诠释平凡与敬业 却再也没有“下周”
“我爸前几天还和我说这周要让姑姑带他去配眼镜,下周要送我去大学报到,有时间了要带全家人去转转。”父亲走后,杨涛宁怎么也想不明白,计划着一周又一周的父亲怎么转眼就不见了。
对于家人,杨骅总是用“周”来计划,而对待工作,杨骅却用“天”来完成。
接触过杨骅的人都会告诉记者,“今日事今日毕”是杨骅的一贯作风。
“不论是领导交代的事,还是突发紧急情况,哪怕再晚,他在办公室干个通宵也要干出来。”忠县安监局的同事秦大金说,杨骅就算回家了,事情来了也会立马回到办公室。
杨骅的妻子正在擦拭他的遗像。记者 李黎 摄杨骅的工作虽然是局里最平凡又最复杂的事情,但杨骅从来没和谁抱怨过,也没和谁红过脸。“不到晚上九点多,他是不会下班的。”忠县安监局局长岳忠华告诉记者,早上来得最早的是他,走得最晚的也是他。办公室的工作繁杂、琐碎,局里职工的衣食住行、各级各部门的文件收送,杨骅会做得一板一眼,面面俱到,八年来,没有一份文件出过纰漏。
杨骅不仅是金鸡镇傅坝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还是忠县安监局办公室副主任。“他走哪都要带着他的公文包。”傅坝村村支书陈廷虎说,那个包里就两类文件,一叠安全工作文件、一叠扶贫工作文件。
晚上10点过,杨骅还在和父亲聊工作。记者 李黎 摄“我儿子就是太爱熬夜了,我有时起夜都能看见他房间的灯还亮着。”杨骅的爸爸杨志刚告诉记者,他的房子与儿子的房子刚好是对着的,每次他都会从自己房间的窗户望过去,看看儿子房间的灯是否还亮着,有时还会打电话过去询问为什么还没睡觉。
“我每次问他都会说还有些工作没做完。”杨志刚说。
“我的孙儿是英雄,他爷爷也是。”
儿子走了,父亲却始终没有勇气将事实告诉自己95岁的老母亲。
可终究纸包不住火,当杨骅的奶奶在灵堂上看着孙子遗体的时候,晕倒在了孙子的灵柩旁,醒来时第一反应却是忍痛安慰孙媳妇:“孙儿媳你别哭,别太伤心了,孙儿是英雄,他爷爷也是。”
原来,杨骅的爷爷在农村工作时,带头修水库,积劳成病,最终也倒在了工作岗位上,那年杨骅的爷爷也不过才44岁。
杨骅的父亲从小对杨骅的家教就很严,父亲经常教导杨骅做人的道理,不论多晚杨骅都会在微信上与父亲聊天,但大多都是与扶贫工作有关的事。
杨骅在傅坝村驻村时的办公室和卧室。记者 李黎 摄“爸爸就像他的人生导师,时刻都会提醒着他要认真工作,心系百姓,不可以铺张浪费,要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杨骅的妹妹杨琴说道。
“他有两件一模一样的花衣服,一件49元,他一次买了两件,每年夏天就这么两件换着穿,每次说起来他就说耐脏、凉快。”杨骅的妻子李正琼告诉记者,之前她看不过去给杨骅买了件60块钱的衬衫,让他换着穿,杨骅舍不得,到现在衣服还是新的。
熟悉杨骅的人都知道,杨骅抽烟老爱抽5块钱的,每次吃饭就爱吃2两小面,皮鞋在楼下的鞋匠那里补了又补。
“不管是屋顶漏水、还是单位的网络、电话、电脑、打印机维修,只要喊一声杨骅就好了。”杨骅同事梁兆珊说,白天杨骅都是在忙别人的事,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能安安心心地做自己的事。有时我看不下去会说他两句,但他也总是笑着说都不是啥大事。
“我常和杨骅说,做人一定要忠孝、勤劳、朴实、友善,我们不求大富大贵。”杨志刚说,我的儿子是英雄,他这辈子,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也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不负前人继续前行 可惜少了见证人
“杨骅未完成的事,我们继续。”送走杨骅后,岳忠华带着局里的党员干部赶到金鸡镇,逐一落实杨骅生前对贫困户的件件承诺。
当企业老板听闻杨骅的事迹后,决定无偿为刘兴国提供15000块砖,并帮助他把房子修起来;秦大金成为了张启斌一家新的帮扶负责人,同时15只鸡苗也送到了他的手中;8月30日杨骅的儿子也由单位同事们送去大学报到……
“杨骅走前放心不下的事,我们能做的都做了。”接替杨骅工作的董世军说,杨骅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好榜样,他为金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一定会将金鸡镇脱贫攻坚工作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不辜负杨骅同志的期望。”
杨骅曾经的帮扶对象刘兴国家的房子已基本完工。记者 李黎 摄在杨骅曾经奋斗过的金鸡镇,农村的扶贫工作都有了显著的成效。据了解,蜂水村63个贫困户,截至目前,只有6户10人没脱贫,村里5个脱贫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毕并经过市级验收;傅坝村目前只有5户14人没脱贫,8公里长的公路扩宽项目顺利推进。 
一个多月过去了,张启斌家的鸡苗长大了、张荣梅的助学金也办好了、刘兴国家的房子也完工了、他从家里带的泡菜也熟了,只是见证这一切的人却没了……

我市再次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奖项
呼和浩特市统计局举行全市贸易外经统计业务研讨培训会议
前湖大道快速路年底全线通车
石排镇志愿者协会换届并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大鹏办事处义工联开展“学习雷锋从点滴做起,供水服务由深水伴行”的志愿义务活动
最后一刻仍坚守工作岗位 忠县扶贫干部杨骅将平凡变得伟大
贵州名师名校长结伴乡村园丁行动计划启动
抚顺上半年组织市级招商88场 对接企业290家
芜湖这位“的哥”这样载人被举报 还被处罚了
邕宁区:访贫问苦助脱贫 喜迁新居圆了梦
汪泉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地下有水无端上涌,家中一夜泡了“汤” 疑似消防管道埋在住户家中,正找相关部门进行事故鉴定
洛阳机场已开放高速、公交、客运逐步恢复正常
关于陆丰市陂洋镇古寨村路灯及饮水问题
宁德市实施一批夜景亮化项目 城市夜色愈发迷人
东城深入推进“集成式金融中心”建设
中共娄底市委五届四次全体会议召开
走转改︰武家水村的“美”“富”“活”变奏曲
新合纤维在石家庄股交所正式挂牌鸣锣
当“牛皮癣”遇到“僵尸车” 几个部门都喊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