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擦亮公共文化品牌

近年来,埇桥区聚焦特色打造、载体创新、重心下移,加快特色文化建设步伐,提升公共文化区域知名度、中心关联度、群众满意度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擦亮了公共文化品牌。
 
聚焦“特色打造”,提升区域文化知名度。埇桥区加大文化资金投入,支持、鼓励社团和艺术家赴外交流、参加展演,引导埇桥文化积极走出去。推动埇桥曲艺、埇桥剪纸、梅花篆字等文化艺术团体赴合肥、上海、北京等地参赛交流,被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新华网、中国文明网等数十家媒体报道推广。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主动“请进来”。举办“孝行天下·埇桥杯”全国书法作品展、“孝行天下”首届“闵子杯”曲艺大赛等文化活动、第八届安徽曲艺节,以孝贤文化为媒,搭建曲艺、书法等文化交流平台,吸引45个曲艺团体、300多幅书法作品来埇桥参展比赛,促进了埇桥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构建了埇桥文化产业品牌体系。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力争“留得住”。升级改造五柳省级风景名胜区,提升景区接待服务能力,年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建设首家马戏驯养基地——百虎园;把乡村文化传承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如曹村镇闵祠村围绕闵祠及闵子墓保护,传承“孝贤文化”等。
 
聚焦“服务大局”,提升中心工作关联度。紧扣“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环境保护”三大主题,将民俗文化融进基层宣传,发挥曲艺“轻骑兵”的作用,通过快板、大鼓、泗州戏、莲花落等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为基层群众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的同时,引导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脱贫攻坚、秸秆禁烧等工作中来,进一步提高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代表曲目三句半《秸秆禁烧好处多》、琴书《脱贫要打攻坚战》、戏曲小品《还我蓝天》和泗州戏《尊老敬贤传美德》广受群众欢迎。今年上半年,全区开展秸秆综禁、文明创建、脱贫攻坚专场演出200余场,取得显著成效,并被省级主管部门推介赴阜阳、亳州等地进行宣传演出。
 
聚焦“舞台下移”,提升基层群众满意度。构建文化演出“市场化机制”。制订埇桥区政府购买服务送戏下乡实施方案,安排131.12万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严格采购条件,规范招标程序,并及时公布中标信息,确保送戏下乡全覆盖。打通文化场馆“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公共场馆免费开放、农村文化场所建设,全区30个公共场馆免费开放,包括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和2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整合使用各级财政补助资金559.2万元,覆盖316个行政村,投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运行维护。提供节目编排“订单式服务”。设计发放“送戏进万村”调查问卷,从全区26个乡镇共收集了500多份调查问卷,了解群众喜爱的剧目类型,演出形式,从“演什么看什么”转变为“看什么演什么”,实现了“订单式服务”,有效地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截至目前,埇桥区“送戏进万村”演出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400余场(次),实现了“村(居)天天有文化活动,乡镇(街道)月月有文艺表演,埇桥区级季季有文化大餐,重大节庆有文化盛宴”,赢得了群众“点赞”。(邢楠)

大洋新动力项目快速推进
望牛墩:志愿者学习急救知识守护生命
郾城区教体局2018年秋季开学工作情况良好秩序井然
国家级“双创”平台黑马学院落户银川
异地住院治病“疾”即时结算解心“急”
埇桥区擦亮公共文化品牌
资阳唯一中医女博士成雁江“红人”
冷水滩:凤凰园交警破窗营救车内昏迷女子
蔡奇:围绕城市发展定位 持续抓好腾笼换鸟
加强动物防疫 排查防控“非洲猪瘟”
未来最具突破性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是什么样的?
泽州县武装部登门送喜报
去年全市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1.55万人
临沂建成国内首个现代蜜桃物联网可追溯体系
【最美人物】胡士勇:躬耕实业三十载 他让贫困村"逆袭"
邮储银行阜阳市分行金融知识扶贫进村
高考首日东莞学子雨中赶考 不少考生说语数不难作文好写
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女子赛区)在同开赛
推动王国生书记讲话精神落地生根 在中原更加出彩中作贡献谱新篇
【推动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工会在行动】筑牢生命线 激发新动能——记“全市工人先锋号”金秋铸造烧结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