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讯 “我们村的鱼都是严格遵循老祖宗的养殖习俗来养的,源头活泉水、草料都是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又到“冷水塘鱼”收获季节,地处大山深处的婺源县沱川乡河东塘窟村村民张正光忙得不亦乐乎。连日来,来自婺源县周边地区的游客、老板们都陆续前来采购该村可以出水的优质塘鱼,这可乐坏了当地村民和贫困户们。
近年来,随着婺源县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进一步改善,产业扶贫的大力帮扶支持,各乡镇的“冷水塘鱼”产业蓬勃发展,价格也逐渐上升,普通的塘鱼成了老百姓的致富“金鱼”。“以前一条鱼只能卖到5块一斤,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塘鱼卖的好的话,可以卖到50块钱一斤,而且还很抢手,这要感谢党委政府。”小沱村民查长喜告诉笔者,“品质是对价格最好的保证,没有品质就卖不出价格”。沱川乡是婺源县冷水塘鱼发源区域之一,目前全乡拥有鱼塘 500余口,直接受益村民1000余人,同时,该乡的写生和塘鱼产业的完美融合,一样也大大促成了该乡的经济发展。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为使贫困户能不断增强自我脱贫能力,婺源县在决战脱贫攻坚中重点突出产业扶贫,让产业发展成为撬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强大杠杆。沱川乡境内水域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极佳,对发展养鱼非常有利,且在产业扶贫的众多措施中,由于养鱼成本小、见效快、风险小的优点,从而成为一些劳动能力有限、缺乏致富经验的贫困户的最佳选择。沱川乡查木坑村72岁的余广树,一直无经济来源,生活非常贫苦。去年,在帮扶单位的关心支持下,他加入了冷水塘鱼合作社。作为第一批养鱼产业扶贫对象,他在以前荒废的自家鱼塘里养了100多条塘鱼,年底增收5000元,大大提高他家的生活水平。在查木坑村,有10余户贫困户都像余广树一样,发展了养鱼业,由于是付出了自己的劳动换来的经济收入,贫困户们的积极性都特别高。帮扶单位还不定期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各户的养鱼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有投入有产出,有付出见效益。
“我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我养鱼的经验却很丰富,我要加入合作社……”据不完全统计,婺源县在产业扶贫项目当中,冷水塘鱼养殖产业全县成立合作社30余家,加入合作社贫困户400余户,各帮扶单位因地施计,采取多种奖励措施,积极鼓励广大贫困户群众踊跃加入合作社,加入的贫困户由各合作社村民“管家”统一调度管理,包括统一投放鱼苗、统一防治鱼病,并按保底价统一代收代售。“加入合作社,这不仅解决了塘鱼的销售难题,而且大大减轻了我的养殖负担,还让我这个七旬老头也能踏着新时代的好政策脱掉‘贫困鞋’,穿上崭新牢固的‘致富靴’。”小沱村贫困户吕新欣愉快地说。
(刘存文)
罗源开展下乡接访活动 助力“民情直通车”
市司法局举行新闻发布会
助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商务诚信在行动——2018年上海商务诚信建设推进会议召开
长沙警方全力护航清明节假期平安 倡导市民文明祭扫
截至8日8时 龙昆南转盘南往北尾部排至城西路口
婺源:生态塘鱼成贫困户致富“金鱼”
男子吸毒后昏迷在送医途中死亡 毒友侮辱尸体被判刑
省评估组评估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压实责任 完善制度
毕业季找工作,这些新兴职业你了解吗?
金桥社区开展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
精准脱贫暖民心 就业扶贫送岗位
守护文化市场“一片蓝天”
小长假南京众多志愿者放弃休息服务市民游客
市工商局陈吉利局长到工商新城分局“体验式”调研“两最佳一增长”工作
三山区三山镇街成立“新时代农民传习站”
鹤壁市旅游局精准施策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新一轮医药降费窗口期将开创新和激励仿制两手齐抓
500尾中华鲟顺利放流长江
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首日“尝鲜”人多 全程75分钟
厦门市税务局做好“党建+” 为机构改革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