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告别黑煤球 60余户居民开启净暖生活新模式


    德州新闻网讯    说起用煤球炉子的经历,不少人都深有感触。一到冬天,人们便拿着煤证去煤场排队买煤,再一家老少齐上阵把煤拉回家。即便是到了物资丰富的时代,煤球仍然是众多市民过冬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黑黑的煤球,长长的烟囱,小小的煤炉子温暖了几代人的冬天。而今年,德城区筑路宿舍75岁的居民王秀珍和老伴儿告别了那种烟熏火燎的生活,气代煤改造让老两口今年冬季取暖做饭不再依靠煤球,从此开启了净暖生活新模式。
    12月20日,家住德城区筑路宿舍的王秀珍老人来到柴市社区居委会领取散煤回收费。原来,今年她和老伴儿入冬前购买了清洁煤准备过冬,但小区实行了煤改气改造,之前购买的散煤依据政策被居委会回收了,当天她是到居委会领取散煤回收费的。
    提起今年的“煤改气”,老人乐得合不拢嘴:“可方便了,又干净,家里还暖和。”说着还邀请记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到她家中去感受一下。
    王秀珍老人的家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平房,打开门一阵热浪扑面而来,家中的电子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为19℃。老人摸着发烫的暖气片告诉记者:“现在家里又暖和又干净,24小时温度都在19℃甚至20℃以上。之前烧煤球炉子取暖,夜里封死炉子后室内温度就降下来了。”
    去年,老人居住的小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进行集中供暖改造。因为她家住的是平房,不符合集中供暖的条件,当小区内住在楼房的邻居用上了暖气过冬时,她和老伴儿还只能靠烧煤的土暖气过冬。
    王秀珍老人介绍,她搬进这所房子已经27年了,过去冬天取暖离不开煤炉子,买煤、运煤、烧煤是每年冬天的主旋律。前些年她费力搬运每块重达4公斤的蜂窝煤的经历仍历历在目。
    老人告诉记者,老伴儿和她同岁,患有支气管炎,一到冬天就难受。过去几十年烧煤球炉子,点火、换煤球、倒煤灰都是她一个人的事情。前些年烧的是直径22厘米每块重4公斤的大蜂窝煤,每天要换6到7块。“现在想想都发怵。”王秀珍说。
    据德城区柴市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秀红介绍:“筑路机械厂宿舍平房区共有70多户居民,之前大部分都已经搬离。煤改气政策下来时,为了让居民都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居委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打电话找户主,一遍遍确认,最后有60余户居民同意安装天然气。为此,有很多居民将多年不住的房子翻修一新,重新搬回来居住。”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向林 摄影报道)

海盐高级中学生涯规划课题喜获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期待已久的南京羽毛球世锦赛的小记者稿件终于来了!
50余家媒体探寻春城之美 “春天在哪里•昆明告诉你”活动启动
脱贫攻坚战 沈丘县农办在行动
龙川银匠谢火龙造出红色政权第一币
彻底告别黑煤球 60余户居民开启净暖生活新模式
黑河市科技局开展节前打击侵权假冒执法活动
栖霞:疏港大道改扩建 地下管线先“保护”
珠海市台风后供水应急检测结果出炉 出厂水和管网水合格率100%
咸宁市推动五万市民下乡兴业助推“三乡”工程
深圳市经贸信息委关于征集2018年度技术改造投资补贴项目的通知
两江新区:促进文明出行  金山街道志愿者在行动
刘岳生带队调研我区动物防疫工作情况
城厢区:多举措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青岛3所幼儿园通过抗震设防审查 建设、竣工时间确定
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广告工作座谈会在西安召开
交1万首付就能贷款买辆30万的车 是馅饼还是陷阱
中老年歌手大赛获奖者在社会福利中心献唱 用歌声“温暖”夕阳红
王勇出席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
2017年全市绿色发展行动项目完成投资66.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