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口镇“共享工厂”让50家小企业重生


□本报记者徐冬晓本报通讯员王洁令王娜
崔立生是庆云县崔口镇后程村人,2007年他成立了一家加工厂,主要生产户外路径体育器材。和绝大多数当地小作坊企业一样,农家院改建成厂房,七八台设备加四五个工人就开张了。但随着环保整治力度越来越大,崔立生明显感到了生存压力。一开始是风声紧一点就停工,过了再开工,到2017年,他的加工厂明确被列入“散乱污”企业。他盘算:如果还想继续干,需要跑环评和资质手续、需要大量资金另建厂房等等,这些靠自身很难实现。
与此同时,崔口镇政府工作人员在调研中发现,镇上的体育器材企业大都是订单式生产,大企业在完成订单后,设备会有短暂的闲置期。小企业订单量小,生产周期短,正好可以利用大企业完善的设备,让企业实现再次生产。这让他们萌生了打造“共享工厂”的想法。
崔立生的工厂停工了,但这项举措让他看到了重生的希望。镇上主要从事体育器材生产的骨干企业山东翔跃体育器材有限公司,去年计划建设厂房1.5万平方米。企业经过慎重考虑,在镇党委政府帮助下,决定实行“共享工厂”模式,即龙头企业申请资质、办理环评、建设厂房、注册品牌,有意愿的小企业带工人加盟,每年只需按每平方米80元的标准缴纳租赁费,并在生产前与大企业预约场地,就可实现市场共享、利益均沾。去年12月,“共享工厂”正式启用,在政府牵线搭桥后,崔立生和10余家小企业主一起加盟翔跃。
加入“共享工厂”时间不长,变化很大,崔立生掰着手指头数:现在可以共享的车间面积2500余平方米,设备21台,固定工人23个,也上了一些新设备,严格按照环保标准,规范操作;还有了自己的品牌,这几个月订单量涨了近一倍;原来以低端客户为主,产品怎么便宜怎么做,现在对产品质量要求高的客户多了,就得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都要加强质量管控,严格执行环保要求,感觉他的企业换了个“活法”。
作为体育和电力器材生产聚集地的崔口镇,私人作坊和小企业多。镇党委书记姚荣国介绍,在环保督查中,镇政府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散乱污”企业,坚决关停取缔;同时对企业主有创业意愿的,引导完善相关手续,开展二次创业;对无力建厂房改设备的,则鼓励他们加入“共享工厂”,通过租赁设备和厂房的方式实现再生产。截至目前,该镇共打造2家体育器材“共享工厂”、4家电力器材“共享工厂”,吸引镇上50余家小企业入驻生产。

四川出台政策到2020年要培养一批农业“高级白领”
滨州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预备会议召开
随州中医医联体理事会成立
省专家检查我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情况
一夜间房价从3万跌至5千,跌幅80%!房价“大跳水”比美、日还惨
崔口镇“共享工厂”让50家小企业重生
夹江县林业局组织召开扶贫社会募捐活动宣传动员会
卫计委:常州市政协专项视察智慧医疗建设推进情况
况场街道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宣传活动
市民政局成功举办两期 科级领导干部集中轮训班
市卫计执法局 梁子湖区卫计局开展预防接种督导检查
市司法局召开安全工作推进会
靖安县与南昌城投集团 签约中源客家避暑特色小镇项目
伪造热水卡校园内倒卖 三名大学生被抓获
深圳年轻人熬夜晚睡成常态 长期晚睡身体会变这样……
观摩澧县车管所
陈晏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学习新时代精神
东辽县领导深入乡镇调研当前重点工作
【民生沟通】林风眠小学是否设立学前班?
强化问题整改 推进文明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