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便名扬四方 苏州这项老技艺如今却濒临失传

   (记者 杨学敏)提起泥人,很多人都会总是想起无锡惠山泥人和天津的泥人张。然而,在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还有苏州泥人。今天(10月25日),2018苏州网络文化季“爱的公益路”公益资源“相亲”会现场,大有公益服务站负责人姜一忠路演的主题正是“苏州名片——虎丘泥人”,也就是苏州泥人。
 
  2018苏州网络文化季“爱的公益路”公益资源相亲会,是由各组织单位联合发起的一场公益活动。旨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沟通,让公益项目和社会各类单位形成资源“相亲结对”,推进互联网公益事业发展。
  活动现场,姜一忠向记者讲起了苏州泥人之所以称作虎丘泥人的原因——因为所需泥土取自虎丘周边的粘土,叫滋泥,这种土黑、细、粘,非常适宜做小品泥人。对泥人制作来说,越小难度越大,虎丘泥人一般高约10-15公分左右,以戏文为主题的居多,最大的特点是写实性强。
  图片来自网络
  “说到泥人,大家都知道天津泥人和无锡惠山泥人,但是大家都不知道的是,他们是从苏州泥人学过去的。”姜一忠介绍,以前苏州泥人作为贡品送到皇宫,给皇上欣赏时,那时才慢慢的在天津产生泥人这一行业,无锡泥人则更是从苏州学过去的。而早在唐宋时期,虎丘泥人便已经名扬四方。
  关于苏州泥人,《红楼梦》第六十七回中有这样的描述:“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相差。宝钗见了,别的都不理论,倒是薛蟠的小像,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看看她哥哥,不禁笑起来了。”
  “但是现在苏州泥人非常需要保护。”姜一忠话锋一转,尽管2008年苏州泥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但因为没人从事这个行业,没人关注,知道苏州泥人的人越来越少,这项技艺正濒临失传。“很多苏州老人小时候也见过虎丘泥人,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1958年,为挖据和继承苏州传统泥人技艺,苏州市工艺美术局四处寻访散落在民间的老艺人,最终找到了两位年近70的孔继顺和范宝珠老艺人,后安排在工艺研究所专做泥捏戏文,不久两位老艺人先后病故,此后又请顾维成、潘声煦两位艺人复制过苏州泥人,但由于长期无人传承,“苏捏”几度面临消亡。
   图片来自网络
  “整个苏州目前大概就有一两位传承人吧。潘声煦老师,是苏州市第一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十分厉害,可惜已经去世了。”姜一忠惋惜道,尽管现在有一些虎丘泥人工作室,但是其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
  据了解,一件泥塑作品的完成要经过选材、捏制、阴干、上色四个步骤,听起来简单,但是费时费力,并要求制作者有一些美术基础、造型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
  姜一忠表示,自己也是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机会,了解到苏州泥人的辉煌与没落,以及年轻人接不上老人的薪火的现状。此次路演现场,姜一忠也表示,希望可以对接更多的社会资源,方便在学校、社区、家庭中开展苏州泥塑课堂。
  “我们希望能让越来越多的新苏州人、小苏州人了解、接触苏州泥塑这样一门非遗文化,让更多在校园的小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在专业泥塑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作品,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苏州泥塑这一传统手艺,并传承下去。”

一图读懂:《2017年常州市区综合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我市8件作品获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群星奖”
1至5月份 唐山港口机场吞吐量再创新高
武陵源区林业局开展“初心不忘 抉择不退”主题党日活动
司机疲劳驾驶高速追尾大货车 消防出动解救两名被困人员
唐宋时期便名扬四方 苏州这项老技艺如今却濒临失传
山东本科普通批录取246430人
沙滩基础设施和娱乐项目管理有盲区 涉海旅游谁来管
龙海市总工会到港尾镇检查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工作
吉首森林公安破获一起盗挖"金弹子"案 百年古树被追回
大东区11部门联合现场办公为提速
济青南线莱芜段日均车流量42100辆 同比上升3.5%
市妇联学习贯彻市四届三次党代会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荣成市2018年民生实事出炉
2017中国(宿迁)国际轮滑节圆满收官
东阳力促小微企业集聚发展
“小戏骨”登台表演展示采茶戏文化魅力
荷花飘香沁心脾 青年交流促成长
前海管理局与南山区政府举行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