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教体局为帮扶村官道口镇黑牛村,引进了易地扶贫搬迁配套扶贫企业三门峡御华服饰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官道口镇区易地搬迁扶贫小区内,一期投资350万元,占地1000平方米,招收员工60名,其中贫困群众40名,初步建成集裁剪、加工、熨烫、定型、包装一条龙的服装生产线,工人每月可收入2500元。
豫西卢氏,群山苍茫。古县志记载:“卢氏地处万山丛中,乃四塞之邑,不通孔道。”山河辽远、地域封闭,群众居住偏远。分散是贫困世代沿袭、难以割绝的根本原因。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党中央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下,卢氏集全县之智、汇磅礴之力,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气壮山河的易地扶贫搬迁大决战。
穷根之痛
卢氏县地处豫陕边陲,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4004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耸立着4037座山峰,流淌着2400多条河流涧溪,是河南省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的深山区县,素有“河南小西藏”之称;是国家秦巴山区特困连片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有贫困人口19645户6313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8.9%,位列河南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首。
这么大的贫困区域,这么高的贫困发生率,给这方山河笼罩上贫困的暗淡色调,有多少无奈与伤痛!毫无疑问,穷根在于居住的偏远、分散和生存环境的恶劣。当地人说:“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三五户,少则一两家。”白云深处、峭壁之上、深山老林,他们世代期盼、终身期待搬出大山、拔掉穷根,到充满希望的乐土,开创一片新天地,过上幸福生活。
穷根之觞,连绵千年,时至今日,喜讯传来。
治本之举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按照“群众自愿、应搬尽搬”的原则,卢氏县按照严格的标准和程序,逐村、逐组、逐户甄别落实,确定全县“十三五”期间共需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310户33866人,搬迁规模约占全县贫困人口的一半,占三门峡市搬迁人口的一半还多,占整个河南省易地扶贫搬迁总量的1/9,是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县。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说:“我们一定要以总攻状态、决战姿态、必胜心态,攻城拔寨、背水一战,坚决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近1万户33866人,相当于卢氏3个乡镇总人口的整体搬迁,任务极其艰巨,难度超乎想象。作为县里头号民生工程,卢氏县委书记、县长挂帅,建立指挥部,制定实施细则、工作考核办法、项目管理办法,挂图作战,对标交账。为了长久发展,为了百姓福祉,在选址上,卢氏县做到“三避开”“四靠近”,即避开地质灾害区、洪水威胁区、基本农田区,靠近县城城区、产业园区、乡镇镇区、旅游景区,全县科学论证、统筹规划集中搬迁安置点55个,其中,城区1个、园区1个、镇区19个、景区3个、中心村31个。
易地搬迁“十三五”规划,卢氏县要用两年半时间提前完成,到今年6月底,全县所有搬迁安置点全部达到搬迁入住条件,9月底全部实现搬迁入住。
攻坚之战
一年多来,从黎明到深夜,卢氏县横涧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直不间断施工。这个安置点是河南省规模最大、安置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占地288.8亩,规划建设77栋6层单元楼,安置2749户10539人,占全县搬迁总人数的31.1%。
“小雨不停,大雨搭棚,夜里掌灯,昼夜施工。”横涧园区安置点建设创造了2017年仅用99天建成44栋楼的“卢氏速度”。
分管县领导24小时坐镇指挥、坚守工地,相关领导“认建包干”,每人一栋楼,一包到底,全力推进。为克服山区“天冷早”“上冻早”的难题,卢氏县请来东北地区的技术人员、专业工人,购进高效节能煤炉200余个、保温面毡1500平方米,外部包裹、里边加温,定时开帘采光、保温,使室内恒温达到10℃,确保施工作业达标可靠、昼夜不停。
横涧园区安置点建设是卢氏县55个搬迁安置点建设的一个缩影。冲锋没有退路,攻坚何言艰辛,争分夺秒、众志成城。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立下军令状,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主动辞职。招标一路绿灯,资金快速下拨,2016年拨付易地搬迁项目资金5.56亿元,2017年拨付资金6.55亿元。实行“先行用地、先行建设、边建设边完善手续”的用地政策,土地手续、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环评、实施方案采取“容缺后补”的方式提前了开工时间。强化监督,强化督导,期间先后下达整改通知91份、督办通知31份、促办通知22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实现又好又快的目标。
小康之路
卢氏大地上,青山绿水间,一栋栋新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家园巍然矗立。搬迁安置点西城小区位置优越,功能齐全;官道口家园楼房鳞次栉比,毗邻闹市,楼下服装厂产销两旺;文博嘉苑设计新颖,绿化美化同步实施;潘河家园依山傍水,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充分发挥;范里小区犹如新兴小镇,旧貌换新颜。
分新房、拿钥匙、包饺子、住新家、舞狮子、挂灯笼……分房仪式接连不断,搬迁群众心花怒放。党的政策犹如阳光雨露,孕育出新的希望,营造出美好的新生活。
搬迁户陈玉林说:“我家3口人,住着一孔窑洞,塌得实在住不成了,没办法,我到山下去,租了别人一间房子住。”如今搬到官道口镇区的陈玉林,日子和美,他在邻近的雏鹰农牧打工,年收入五六万元,女儿大学毕业正在洛阳实习。一家人搬迁后生活充满希望,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搬迁户赵爱文说:“我以前住在东明镇小湾村的后山里,4口人三间土坯房,孩子上学要跑一个半小时的山路。如今,孩子上了城里的好学校,来回还能坐公交车。”搬到西城小区后,赵爱文利用创业贷款,在县城做起了箱包生意,每月营业收入2万多元,丈夫外出打工,她说,这日子美得像做梦一样。
55个安置点全部同步实施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教育、医疗配套设施建设,全部按照“五通”“六有”“七化”标准建设。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卢氏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努力实现就业稳收、产业促收、产权增收。卢氏县配套建设了52个扶贫产业基地、27个扶贫车间,引进信念集团、金海生物、浩洋服饰、乐氏同仁等扶贫企业,可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确保所有安置点实现产业基地或扶贫车间同步覆盖。
卢氏县还加强就业指导、创业培训、跟踪服务,确保每个搬迁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就业技术或技能,至少实现一人稳定就业。与安置点毗邻、配套的食用菌产业基地、蔬菜大棚、梅苑新村面皮加工、朱阳关绢花加工、豫西百草园等一大批产业基地、增收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建设配套光伏发电,受益搬迁农户502户;引进理财产品,多种途径增加群众收入。卢氏县还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和仲公司,围绕搬迁群众物业、资产、服务、组织建设、生活保障五大职能,有序开展搬迁群众的后续服务和生活保障。
大搬迁、大脱贫、大发展,新时代、新家园、新生活。党的光辉照耀在卢氏大地上,照亮搬迁群众的锦绣前程,山岳铭记,民心可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他们拔穷根、挪穷窝、换穷貌,扬起美好新生活的风帆,平安和谐富裕美丽新卢氏绽放出时代的光华。
2018年艺术统考1月7日开考
太铁发送旅客创历史新高
珠海“三同”干部与双米地村村民结下深厚情谊 大山中回荡着他们的传说
高新区科苑社区计生协开展“欢乐元宵猜灯谜”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全市法院“执行难”工作
搬迁大决战
我市打造“漳河清水”小龙虾品牌
【全国两会议政录】方中华代表:让“美丽”振兴乡村
官渡区召开组织工作会议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
我市全力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
明确目标夯实责任,全力根治“小飞龙”
和县:产业扶贫送“清凉”
沙南社区联合贵州省骨科医院开展重阳节义诊活动
东莞砂场清理已完成逾八成
樟木头一季度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商洛军分区召开党委全体(扩大)会议暨党管武装工作述职会议
郑州机场至西华高速二期年底前通车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建湖高新区精准发力攻坚脱贫纪实
白云区麦架镇摆茅村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助农增收
市档案局——聆听宣讲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