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普查成果转化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推动地名普查成果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地名普查成效的重要环节。1月23日,记者从市地名办获悉,我市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已完成普查准备、普查实施两个阶段的各项工作,共收集地名成果数据2万余条,下一步将进入普查成果转化阶段,主要完成成果的上报和开发应用等任务。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自1979年开始,到1986年结束。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为期4年,从2014年7月1日开始,到2018年6月30日结束,普查范围是全市所辖行政区域,普查内容包括查清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不规则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建立地名普查档案等。
市地名办工作人员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新地名层出不穷,老地名不断消亡。在地名快速更迭的时代大环境下,地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展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迫在眉睫。为此,安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抓住机遇,创新方式,对我市各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地名进行全面普查,组织专家进行梳理、论证,目前已形成2万余条地名数据。他们精选部分优秀地名开展进校园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地名文化宣传页等形式,为安阳师范学院学生集中展示了河南省及安阳市部分优秀地名,留住他们对安阳这片热土的浓浓乡土情。同时,地名普查成果的转化应用要有序开展,各县(市)区立足实情,积极开展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选出优秀作品参加我市举办的“寻找最美地名故事”活动。从该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地名故事获得全国“寻找最美地名故事”网络征集活动三等奖,为传承和发扬安阳历史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依托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我市印发了《安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形成全市地名数据支撑体系,推进地名数据库建设,为我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记者 李杉
深化务实合作 谋求共赢发展
春运节前高峰即将到来市民感叹:火车票不好抢
7月26日计划停气通知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首月有19人办理
六安田中开展“传承雷锋精神,保护美丽家园”环保公益活动
我市开展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
政协大连市甘井子区九届一次会议开幕
商南“三产联动”筑起增收支柱
秀英警方一日 抓获多名盗贼
连云区石门涧污水处理项目快速推进
同江市收听收看佳木斯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2017年我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数及金额创历史新高
市中医院获全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检查得分第一名
路虎别完轿车跑了 轿车撞树司机挺委屈
推进崖山海战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重点围绕“忠义”二字 做文章
齐齐哈尔市委工作会议召开
陆河县人大常委会传达学习省委市委全会精神 以新担当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市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看过来!第五届硒博会精彩“剧透”八大主题活动三大特色亮点
市妇联——举办“百千万巾帼大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