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不仅是办事群众最殷切的期盼,也是检验政府部门行政审批效能的有力武器。
继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向全国人民发出了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的庄严承诺;四川省政府随即印发《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方案》,要求各级政府尽快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后,我市迅速行动,思群众所思、想群众所想,积极探索出了“八个一”+“四配套”为核心内容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模式。通过5个多月的努力,如今已成效显现。
集中受理
变“多次跑”为“只跑一次”
7月23日,我市不动产交易登记集成服务窗口正式运行。当天上午,来办理业务的市民明显多了很多,大家聚集在一个窗口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纷纷感叹,“一个窗口受理,不用来回跑路,省时又省力。”
长期以来,不动产登记涉及国土、房管和税务多个部门。市民办理不动产登记,常常需要往来于三个部门,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组织协调下,我市税务部门与房管、国土部门统一进驻不动产交易登记集成服务窗口,切实解决老百姓在办理不动产登记时面临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路、多头准备的难题。
不动产交易登记集成服务窗口,只是我市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一个缩影。
针对部门各自受理、单独办理、业务分散而导致服务标准与服务效能不一等问题,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起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机制。同时根据审批服务事项关联度,将分设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将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申报资料一个“漏斗”上传,后台部门共享开展分类审批。及时梳理规范受办流程,实行智能一体管理,建成行政许可、税务服务、民生事务、医保社保、不动产交易登记、公安事务六大综合窗口、18个服务前台,并实行全流程网上监督管理。
同时,各窗口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优化办事程序,将服务做得更细、更贴心。
针对办事指南散繁、流程反复、资料重复导致群众企业反复跑、来回跑等问题,借鉴医院就诊卡模式,建立前端服务导入制,逐个事项逐一编制办事指南并印制成卡。受理内容、办理时限、方式、申报材料等要素全部规范统一,清单式、多渠道向群众公开。
针对简易事项办理多头跑、耗时长问题,实行马上办、一次办。我市还建立一小时办结制,出台相应事项目录清单,建立专门服务区,按“生命周期”进行窗口流程排序,减环节、减材料、限时间,最大限度确保群众立等可取。
不仅如此,目前,我市还着手建立自助服务机制,建设“24小时不打烊”服务区。将依托智能服务设备,全天候为群众办理征信查询、社保缴费、税收缴纳、出入境签证、交警罚没缴纳、水电气费用缴纳等事项。“确保群众自助服务高效便捷,24小时不打烊。”市政务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互联网+政务服务”
让办事群众“一次都不跑”
就近的群众办事方便了,如何让远方的群众同样享受到改革的便利?
针对群众在异地办件往返奔波困扰,我市推出了“就近办、就地办”。通过建立异地通办联动机制,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完善网厅、app等功能,数据共享资料互认,企业注册登记、建筑企业资质认定、招标控制价备案实现全程网办,社保、医保全市实现通办。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异地服务工作对接,促进事项合作通办。
今年6月6日上午10点,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个综合受理服务窗口收到了中心保安人员递来的一个来自成都的包裹。经查看,包裹内是一家食品企业标准的相关备案资料。
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初审后,立即以申请人的身份将材料送交市卫计委窗口审核办理。因申请人之前已通过网络进行了充分了解,材料准备非常完善,并已将材料在市卫计委网站上完成公示。市卫计委窗口在纸质材料审核合格后,立即安排市卫计委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小组工作人员,对其递交的资料进行了核对,准予备案。
下午3点,审核小组意见反馈到窗口,窗口工作人员根据意见,做出准予备案决定,并将结果通过邮政ems反馈给申请公司。
短短5个小时,审批结束,而申请人还在成都忙着自己的事,从未踏足雅安。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丰富异地合作手段,建立沟通渠道和联系反馈机制,实现数据双向流通、实时共享和档案互认。我市还与成都等市建立了互办机制,居民身份证、驾驶证、医保结算、出入境证等异地可办;与泸州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建立联办机制,企业设立登记异地可办。
从“多次跑、来回跑”到“最多跑一次”,再到“一次都不跑”,来我市办事的群众和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
服务再升级
重大项目全程代办
“一车制”现场联合踏勘
为支持重大项目在我市尽快落地,我市还对企业创新推出了重点项目一次委托全程代办、“一车制”现场联合踏勘的机制。
如何“全程代办”?针对项目投资审批环节多、流程长,以及“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等问题,我市出实招破顽疾,建立重点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制。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实行集中受理、联合办理、限时办结、统一送达、事后评价。由市政管办组建管理代办中心,建立代办领导、代办员、窗口首席代表为专办员的队伍;业主与代办中心签订委托协议,提供审批要件;代办中心分送窗口审批,进度红绿黄三色亮牌,出件及时送达。
正是有了“全程代办”,才有了雅安天立学校在短短6个月时间内,即完成了在我市的项目确立、用地审批、施工、竣工验收等一系列环节,并确保在当年9月1日顺利开学的经典案例。
也正是有了“全程代办”,凯悦天地在我市工商登记、印章刻制、税务登记、基本户开户许可等全部事项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就搞定。
……
除了“全程代办”,针对重大项目,我市还顺势推出“一车制”现场联合踏勘。即针对部门各自为政、分头踏勘、监督缺乏、效率低下而增加企业负担等问题,实行一车集中拉到现场进行联合踏勘。建立“一车制”,对项目立项、规划许可、建设施工、竣工验收等关键节点,指定牵头单位安排车辆,统一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一同前往踏勘。市政管办统筹制定工作计划,安排监督员随行,督促现场即时勘查评定、交换意见、签字确认,阳光操作一趟完成。
“比如说选址方面,可能会涉及国土、住建、消防等多个部门会前去踏勘。因为不同部门的审查标准不同,就可能导致多部门出具的结果不同,就好出现企业多次重新修改方案,重新报资料,可能造成企业多次跑、来回跑。”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级重点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负责人余小琴说,也正是因为设立了综合受理服务窗口,才对企业之前“多头跑”的难处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才有了如今的“一车制”现场联合踏勘。
我市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改革的基本方向,也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回应。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车制”、“全程代办”等改革全面发力,促进了一大批产业和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建设提速,有效调动了社会投资积极性,实实在在地增进了群众就业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获得感。通过一小时办结、异地、网办等改革,一大批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事项得以快速办理。通过抽样调查显示,群众满意度达99.2%,4个月内共收到群众网上点赞3万多人次,电视台专题访谈4期后收视率提升38%。
系列举措实施,一次次激起了群众投资创业的热情。4月以来,市级新设企业227户,增长28.3%,创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新高。
雅安日报/雅安新闻网记者 蒋龙华
相关链接:
“八个一”,即办理指南一卡明、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小时办结一般事项、重点项目一次委托全程代办、)“一车制”现场联合踏勘、自助服务一程办不打烊、异地服务一网通、一号对外从严监管;
“四配套”,即线下线上服务网络配套、异地办理机制配套、总分结合审批平台配套、台前台后人才衔接配套。
示范区教体局开展2017年度民办学校幼儿园年审工作
@2016级高中生 今起,学考选考网上报名啦!
检查显示:纺织行业产品为去年批次合格率最低
【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记者团走进萨马兰奇纪念馆
参展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 西柳赢得业界点赞
深化改革升效能 提升群众获得感
三水首个智能文化家在白坭落成,我市已建成五个智能文化家
四眼井社区积极开展征兵宣传工作
留住雷锋精神
提高公众意识 畅通投诉途径 我市开展食药品投诉举报宣传活动
全国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我市再创佳绩
常州市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区工会】远离毒品,建设健康无毒工地
鸡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履职处罚到人
湘潭市今年粮食工作目标任务确定
清江里游10公里马拉松 全国锦标赛下周在长阳举行
《信仰之歌》东大上演 信仰的力量引发学生共鸣
市教育局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会议部署全年教育重点工作
轿车雨夜翻进水塘 村民救出一家三口
郑州公布今年“改革清单”敲定25项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