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市沂水县泉庄镇尹家峪村附近金龙山上有一个有机蜜桃园区,集特色农业、休闲采摘、产品培育加工为一体,该园区用有机标准生产高端农产品,用可追溯的手段控制质量,用管理企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用互联网的思维营销市场,项目颠覆了人们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固有认知。这便是沂水县金龙山旅游合作社,该园区有机核心区域1781亩,辐射带动5300亩,年可实现产值8000万元,纯收入50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2000万元。但4年前,谁也想象不到这个新型农业观光项目,让尹家峪村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蜕变。
合作社高标准建立的果品分检车间,工作人员分检桃子。
回乡二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
“金秋蜜桃”“映霜红蜜桃”……16日上午,记者来到沂水县泉庄镇尹家峪村。还未进入有机蜜桃园区,从车窗望去,只见漫山遍野的桃树绿得醉人,红彤彤的水蜜桃点缀其间,村在林中,俨然一幅现代版桃花源。
“以前这些地方都是荒芜的黄土岭,能有这样的变化,多亏了赵传博。”说起尹家峪村的变化,71岁的李树庆老人对沂水县金龙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创建人赵传博竖起了大拇指。李树庆告诉记者,尹家峪村都是山地,而且人均耕地极少,每人只有半亩,以前主要耕种花生、玉米和红薯,特别是寨子崖,有山没水不见树,开发之前到处是黄土岭;而现在,层层叠叠的桃树枝繁叶茂,库、坝、池、泉犹如明珠镶嵌在绿树中间,“昔日荒山秃岭变成了花果山,不但解决了农村环境生态脆弱问题,真正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今年43岁的赵传博是尹家峪村人,在外经商多年。“虽然在外面工作,但我经常回家,每次回老家,都会为老家的现状而忧心。虽然父老乡亲们早已不再为吃饭穿衣操心,但是毕竟村民还不富裕,村庄面貌还相对落后。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总觉得,自己应该为老少爷们做点什么。”2014年冬天,赵传博带着引领父老乡亲致富的宏伟抱负回到了养育自己的小山村,决心同父老乡亲们一起干一番事业。
回到村里后,赵传博与村支书李金泉等几位村干部一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支持。说干就干,多少个无眠之夜,赵传博与村干部一起筛选地块、商讨方案、制定计划、确定目标。经过慎重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从农民手里流转出土地,同时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发展资金由赵传博一肩挑。”接下来村里接连召开了党支部、村两委、村民代表乃至部分村民参加的一系列会议,形成了决议,确定流转出金龙山周边1000余亩土地,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商定了土地流转价格,按照山地每亩680元、水浇田每亩1000元的标准进行土地流转,公布了用工方案,就地转换劳动力,让农民进入合作社务工,获取固定收益。“刚开始我并没想弄这么多,也有部分村民想不通的,但由于程序到位、宣传透彻,这一计划得到了父老乡亲的高度认可。”在当地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两个月时间,群众手中1781亩土地全部流转出来。土地的连片整合,使产业发展成为可能,为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端定位,身份追溯,充分提高产品附加值
据介绍,土地流转后,为了加快施工建设进度,合作社组织成立了班子,拉起了队伍,充分利用“暖冬”有利时机,上机械、上人员,深翻整地、普施有机土肥,整修道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此同时,慎重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遴选适宜品种。“经过多方考察,选取了晚熟桃品种——金秋红蜜作为主打品种,一个是为了荒山绿化需要,另一个是该品种成熟晚、果型大、糖度高、耐贮运,成熟期在每年的十月初,此时市场上多数的桃品种都已下市,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化竞争优势。”赵传博告诉记者,选定主打品种后,他们连夜整地、修路、筑坝,铺设灌溉管道,科学栽植,科学管理,“到现在为止,合作社已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了果品分捡车间、冷库、肥料厂、化验室,整个园区全部实现了节水灌溉,生产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从合作社成立那天起,我们就高端定位,立志打造最具品牌价值的有机晚熟蜜桃生产基地。”赵传博告诉记者,为掌握空气的温湿度等指标,他投资建设了气象站1座,设置太阳能杀虫灯200盏,建设了有机肥料厂、营养肥料车间、检测中心等,对所有进入园区的原材料、生物制剂及产品做检测检验,“为确保有机产品的全过程控制,合作社除实行企业化精细管理外,还投专款建立起了一整套质量可追溯机制。我们所生产的每个桃都有自己的二维码‘身份证’,通过扫描就可以追溯整个有机桃从坐果到采摘入库的全过程声像数码资料。”
同时,合作社成功注册了“百桃”商标,1781亩蜜桃顺利通过了南京国环有机生产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及欧盟、美国出口检疫检验证书。“经过检测检验,园区生产的有机晚熟蜜桃,完全达到了有机标准,无论色泽、糖度还是口感,都在同类产品中树立了标杆,得到了广泛认可。”赵传博说,合作社还建设10000吨恒温库一座,弥补了冷链加工短板,设计了精美包装,还充分发挥电商优势,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高端的定位,有机的品牌,创新的营销模式,极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去年,合作社生产的‘百桃’牌金秋红蜜桃,在市场上卖出了28元每粒的价格,而且全部产品一售而空,实现了建园以来的首个丰产丰收年。”
“社企一体、村社共兴”让村民脱贫致富、集体增收
“这些年多亏了合作社,让我们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提起这几年家里的变化,村民李金增有着说不出的感动。李金增告诉记者,妻子有病已有20多年,一直由他照顾。“妻子常年生病,我也不能出去工作,就是种地,也没有多少收入。孩子一直在外地打工,虽然有点收入,但也是不高,只能解决温饱,家里属于村里的贫困户。”
李金增告诉记者,2014年年底,合作社的成立,让他们家迎来了转机。“就那么一亩来地,还分散在山上的各处,根本没法种;土地流转不但有流转费,还有分红,多好的事,合作社一成立,我就加入了,还到了合作社工作。”李金增说,刚入社时,家里还欠着2万元的外账,后来一年就还清了,“在合作社工作,不但有工资还有分红,现在我们父子俩一年收入得有10万多元,这还不算分红,已经完全脱贫了。”
“我们村与合作社是‘社企一体、村社共兴’的模式,自成立那天起,我们就采取了土地股权化,不但解决了村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持续收益,而且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对此,尹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李金泉说,土地流转入社折股分红模式,流转356户的土地,成立了金龙山农业合作社,统一规划、连片发展金秋红蜜、映霜红等晚熟新品种。“村集体将原来的荒山,统一开发整田造地500亩,也一并流转给合作社。入社土地按质量折算入股,社员在获得每亩600元—1000元流转费用基础上,再享受每亩地纯收入20%的股权分红,社员变成股东,村集体也成大股东。”
“农业合作社的成立通过吸纳村里困难户及困难户子女到园区务工,充分解决了农民脱贫致富和集体增收难的问题,实现了户户入社、精准脱贫、全村致富的问题。”李金泉告诉记者,全村356户农民每年的土地流转费可达300多万元、工资收入700多万元、效益分红达到200多万元,村集体通过荒山开发入社和要素折股成为“股东”,每年实现收入三四十万元,“说实话,村里没钱我们说话办事都没底气,2010年村里选我任职时,村里欠账20多万元,是镇上最落魄的一个村;因为村集体账上没有一分钱积累,自身都是‘贫困户’,有道是‘手里没把米,鸡都不围你转’;如今,村集体有钱了,为村庄打了‘强心针’,基础建设、公益事业都有了保障,而且村里以集体荒山和其他要素成为合作社股东,通过各种形式,目前村里的贫困户及子女通过入社都实现了持续脱贫。”
据介绍,合作社的成立把传统的、分散的小农生产模式纳入企业精细化管理,不但让村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还解决了对村民的教育培训和素质提高问题,培养了新农民,建设了新农村,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说实话,以前村里矛盾冲突不断,村民打牌成风,合作社成立后,村民实现了田间变车间、农民变工人的巨大嬗变,不但促进了持续增收,还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不仅这些弊端消失了,更为可喜的是,还出现了村里在外务工人员回流现象,目前已经有38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入社,还有10多位80、90后。”李金泉告诉记者,通过村社一体化,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空前加强,如今定期会议、集体汇餐、分红福利、一呼百应,各项工作都成为全镇的排头兵,“合作社成立以来,村里有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生活有了奔头,人心聚了起来。我们都卯足劲,带领大家持续增收,发家致富过上更好的日子。”提起未来,李金泉信心满满。
沂蒙晚报记者 赵泽军 王富军
圆山大道综合管廊管理中心召开开工会审(修规)会议
市经开区多举措聚力发展环龙子湖文化产业
“实行文明祭祀·过绿色环保清明”活动启动
宜宾降低部分国有景区门票价格
@亳州人 文明祭祀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滴!不知道?那你就out了!
临沂尹家峪:新型农业合作社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我市举行创城专题会议
德兴军民同心推动融合发展
我市收看收听全省土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陈敏参加
黄明忠副市长率队考察学习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
在广西打疫苗出现异常或将获补偿!广东:投保6元最高补100万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月活动全面开展
关于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2018年阳江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明确职责 协助管理 规范教学——鼎城一中召开2018年下学期艺体技教师大会
广州市北城公路路政管理所开展“和谐春运 平安出行 保护公路 平安回家”广州春运党旗红送温暖活动
我市儿童之家工作获全国妇联调研组点赞
井冈山殡改后首例丧葬获亲属支持
号外!5月1日起“黑名单当事人”将被“限乘”
计划总投资额350亿元文体项目签约落地三亚
端午假期“好戏连台” 文艺演出、互动体验、美术展览,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