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分地区的党政机关,多年来存在一种情况:地市层面的机关,处级干部满55岁;县区层面的机关,科级干部52岁左右,就不再担任领导职务。这些干部退出领导岗位后,往往进退两难:关系编制虽在单位,但不再有具体岗位,上班无所适从,有的干脆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8月23日《人民日报》)
不退而休的现象,在一些基层颇为常见,但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因为年龄偏大,精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但又未到退休年龄,要么安排到人大、政协等机关“养老”,要么直接放纵干部“不用上班”,待遇照领。这种现象,成为了“内退式”的特殊照顾。
之所以称为特殊照顾,是因为只有领导干部才能享受这种待遇,如果是普通干部,则需要一直在岗位上干到退休,一天都不能少。当领导就能“内退”,当干部就只能上岗,显然是机关单位的内部不公平,打击普通干部的积极性。
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精力情况不同,有的领导干部即便到了52岁,同样精力充沛,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正处于干事创业的好状态。如果这个时候强行将他们打入“冷宫”,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是一巨大损失,同时也因为“养闲人”而浪费财政的资金,也使年轻干部的成长缺少了难能可贵的领头人。
而且,领导干部“内退”现象,本质上是“吃空饷”行为,他们领着很高的工资,却不用做事,这种“特殊照顾”的思维导向,必然增强众人对当官的憧憬,甚至不惜手段来当上一官半职,破坏官场的政治生态。
领导干部“内退”的背后,主要还是地方找不到合理的安排方式,以及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作怪。只要上当过了领导,就不能当听人安排的普通干部,只要当上了领导,就要享受比普通职工更好的待遇。这种思维,无疑是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衷背道而驰,失去了一个领导应有的责任担当。
为此,与其强行让领导干部到龄“内退”,不如多给他们一些选择,将身体欠佳的领导干部安排到轻松的岗位,让内心愿意干事业的领导干部多干几年,做到人尽其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来源:景德镇新闻网)
海陵区举办首届爱党、爱国、爱家乡初中历史知识竞赛活动
旧码头变身滨河公园
县人大加开常委会议对环境污染防治进行专题询问
阳光考验意志 汗水见证成长——九江田中举行2018级高一新生军训
古猗园召开《古典园林文化建设规划方案》专家咨询会
[网评]“内退式”特殊照顾应该叫停
沈北新区:34个小区倾力改造旧貌变新颜
打造会展名城 2020年郑州会展业将带动经济社会效益600亿
中国(南京)软件谷大力推进“两落地、一融合”
剑阁县全面加强剑门关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玉山开展“清风护航”活动整治作风顽疾
读书不“纸”如此
贵州省司法厅对我市合作制公证机构改革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亮相四川大学
男子医院探病见财起意 顺手牵羊偷钱被拘留
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
江永:多部门联动助阵高考
夏邑县会亭镇:切实做好防汛抗灾工作
大湖集团与红瑞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投资大健康产业
圆锥角膜被误诊为弱视 11岁少年需角膜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