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这歌声的翅膀——大陈村走出产村人文融合发展新路子的初访

  记者 杨昕 蓝晨 报道组 姜伟锋
  特约摄影记者许军摄
提起江山大陈村,村歌是绕不开的第一个话题。这不,4月2日晚上刚一碰面,汪衍君就说他下午刚从重庆赶回来,傍晚又马不停蹄地登台为大家演唱了一首《妈妈的那碗大陈面》。
  接着,他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报告喜讯:
  大陈村与北京国际广播电视台东方网络有限公司签下了合作协议,投资1.5亿元,在这片古朴的土地上共同打造大陈中医药康养小镇;东方如画(江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已成功注册,有3亿观众能通过网上直播平台感受到大陈村歌的魅力;浙江长城影视来大陈考察……
  “借助外力,未来大陈能在村歌之上衍生出很多文化产品、旅游产品,还带来网络人才更好地推介大陈,实在太开心了!”汪衍君欣喜万分。
  一台村歌晚会,让大陈村每位农民的脸上都洋溢起幸福和自信,这种源自心底的自信,是属于这个村的满满的文化自信。而在此基础上,大陈村逐渐走出了一条产村人文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只有让大陈文化走出去,让全世界听到大陈的声音,让更多人参与到大陈的这首村歌旋律当中来,吸引真正的大项目来落地生根,才是大陈的未来之路
  4月3日下午,艳阳高照,春风拂面。
  汪衍君在接待完一批外地客人后,不辞辛劳地陪同记者参观大陈。“这几年,大陈一年一个样。”他脸上露出坚定的神采。和村歌舞台上一样,十多年来,生活中的他依然保持着笔挺的姿态,质朴而又真诚。
  大陈村的小巷里,青石铺路,曼陀罗花从墙上垂下,路两边的花圃里各色蝴蝶兰、杜鹃花开得正艳。迎面遇到一位八旬老奶奶,见到汪衍君后笑眯了眼,拍着手说:“村书记来了!”又走了几步,遇见两个七八岁的儿童,老远就传来银铃般的童音:“汪爷爷好!”
  这样的乡风文明,是因为一首村歌,以及村歌背后的人心凝聚。
  “村民就是我的亲人。”汪衍君感叹道。从2014年开始,每年他都会给村民拍一张“全村福”,如今四年过去了,“全村福”的人数从851人增加到1293人。而他已担任五届村支书,每次都满票当选。
  通过村歌,汪衍君找到了乡风文明的答案。全国两会期间,他参加了中宣部组织的“厉害了,我的村庄”课题研讨会,他在现场包含热情的一首村歌和两分钟的演讲,赢得了气场。
  “作为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我就是用一首村歌,利用文化将乡里乡亲关系处好了,才会有好的民风和村风,我自己做好了,村民都明白了,才会有一个村美好的灿烂的明天。”汪衍君这样解释“村风文明”。
  这些年来,大陈村一年举行村歌晚会六十多场,每个星期至少有一场,场场爆满,场场让人落泪。村民自然的表现,感染着来到大陈的每一个人。
  然而,越是这样,汪衍君越是觉得身上担子沉甸甸的。“乡村振兴,关键还得落到产业振兴上,只有村民们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幸福感才会真正提升。”去年来,他把一些具体村务交给了村民主任,将更多心思放在了村里经济发展事务上。
  “用村歌,用文化,用这样一种独特的具有自身优势的方法,既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熏陶村民,又能激发文化的力量,由此走出一条乡村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新路子来,该有多好。”汪衍君深谙有文化的支撑和引领,才能实现事业产业真正融合的道理。
  但是,村里要有业态,要有经济发展,究竟谁来投资,谁来发展?这在汪衍君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不是坐着就能拍脑袋想出来的,村里经济要发展,关键是要帮村里引进发展人才。”汪衍君认为。这么多年,每次出门开完会回村,村里党员们最想的就是听他说外面的故事。
  单枪匹马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大陈文化走出去,让全世界听到大陈的声音,让更多人参与到大陈的这首村歌旋律当中来,吸引真正的大项目来落地生根,才是大陈的未来之路。
  “不久所有的旅游产品,都能落地了!”汪衍君把这些纷纷落地的乡村土特产品统一了一个名字,那就是“大陈有礼”。“美好的产品必须要有美好的故事,”把乡村产品附上乡村故事,让游客们买产品的同时也“买文化”
  从村歌中来,到村歌中去。
  1月30日,江山市人代会一结束,汪衍君连家都没有回,他清了清嗓子,就连夜赶到北京,向首都朋友推介大陈村的故事。一波又一波的文化同仁们被大陈的文化所感动,有人隔天就专门从北京飞到衢州,走进大陈,非要亲眼看看汪衍君口中的大陈风采。
  热情的村歌,划破天空,响彻大地。从乡村泥土里生发的大陈文化,如同插上梦想的翅膀,激荡人心。
  随着4月3日的签约成功,汪衍君对大陈发展的未来更有底气了:未来,古朴的大陈将打造全国首个以中医药全产业链为特色场景,以健康、养生、禅修深度体验为目的主题特色古镇。
  在村中心的村歌老戏台对面,村里向村民返租了19栋老宅与新宅,由外地投资商投资开发乡村民宿——“进步青年旅舍”,村集体入股,目前该旅舍已完成设计,进入整装阶段,共设86个床位,不久这里至少要打造300张床位。
  村里的萃文小学旧址,如今改装一新,成为养生精品酒店。北京炫嘉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裁陆国维是这里的运营商,他说:“我也是新大陈人了!”
  南舍是大陈村中心的一处幽静庭院,这里的民国建筑得以保存修缮,并成为外来游客探讨禅文化的高端民宿。
  仅一街之隔,是以“妈妈的味道”为主题的美食一条街——“大陈小市”。去年秋天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之后,村两委带领大家将村里的一条古街重新修复起来,作为美食一条街,唱着村歌的村民们又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店老板”。
  如今大陈村平均每天有1200多名游客,他们听完村歌后,就会到美食街上来游玩。村民祝金凤变着法子包出五谷杂粮粽、红米肉粽、咸蛋黄肉粽等等,在这条街上,她一天能卖六百到一千个“凤嫂”牌粽子;去年8月回村创业的小伙子汪江庆,一天光卖油炸粿最多能挣九百元,平均达到两三百元;麻糍现打现卖五元钱一个,多的时候半天就能卖千元……
  更不要说大陈村有名的“妈妈”牌面条了,很多游客专门来村里的大陈面馆,就是为了亲口品尝一下“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去年以来,大陈面馆一年手工做面2000吨到3000吨,是前两年的十倍。五十多位村民把做大陈面当成一门致富手艺,平均每人的月工资达到2500—3000元。
  “不久所有的旅游产品,都能落地了!”汪衍君把这些纷纷落地的乡村旅游产品统一了一个名字,那就是“大陈有礼”,通过线上线下统一品牌向外销售。“美好的产品必须要有美好的故事,”汪衍君正在琢磨着如何把乡村产品附上乡村故事,让游客们买产品的同时也“买文化”。
  在离村中心不远的山头,一眼望去是绿水青山,亭台楼阁,鸟语花香。这里正在搭建田园里游客集散中心,一千多亩土地流转成为农业观光园,将古村文化和现代的田园有机结合,开拓出一片蕴含大陈文化的农业观光园。
  今年,大陈村迎来了唱响村歌十周年,“村歌经济”提上了议程。从村歌开始,把产业振兴做到实处。在这里,村歌的美丽正与产业兴旺浪潮共舞,被内生动力逐步超越
  文化的力量,是最深沉的力量,也是最根本的力量。
  “传统文化离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远,必须通过一种方式,重拾遗落的文化。”汪衍君说,根植于内心的传统文化,要通过乡村振兴来传承。
  如何让这首村歌真正成为一种根植人心的基层文化?最近的一次机会,让汪衍君兴奋不已——通过“党建+项目”,浙江小百花艺术团与大陈村党支部结对了!
  近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党总支、江山市文化馆党支部与大陈村党支部签订跨领域合作的党建结对共建框架。以党建为抓手,在大陈村创建“浙江美丽乡村戏曲旅游基地”“小百花”浙江省十大校园爱越基地及大陈剧社。这意味着,传统戏曲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机制,探索“乡村与戏曲双振兴计划”的“大陈样本”成型。
  3月28日晚,一场以“花落万家”为主题的“小百花”大陈美丽乡村之夜精彩上演。在青石逦迤、白墙黛瓦的大陈古村落,《梁祝》《碧玉簪》《何文秀》《白蛇传》及《春香传》等经典剧目的精华选段相继献演,与大陈村歌交相呼应,奏出了华美的乐章。与此同时,人民视讯、看东方app、一直播、花椒直播、东方头条、有象视频等直播媒体联合直播,覆盖观众3亿人。
  这是“党建+”的一个创新。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众名角们都是国家一级演员,他们每个月将到大陈,通过大陈剧社面向全市公益招生,并在该村萃文小学开设“小班”以专注戏剧艺术的未来。
  当小百花艺术团的青年党员们来到村里的萃文小学时,小朋友们都乐坏了。以“小百花”为媒用“党建”筑桥,江山大陈村用戏曲文化托起了乡村振兴梦。
  今年,大陈村迎来了唱响村歌十周年,“村歌经济”被提上了议程。从村歌开始,把产业振兴做到实处。在这里,村歌的美丽正与产业兴旺浪潮共舞,被内生动力逐步超越。
  “村歌是第一项目。未来,村歌晚会会成为一个龙头性、牵引性产品。进入大陈村不要门票,但是每晚一台村歌是要收费的。”汪衍君说,做活业界经济文化很迫切。“印象大陈”“四季大陈”文艺汇演将与美食街相得益彰,这台村歌晚会将成为村庄金名片。
  2015年,汪衍君专门在大陈村为自己的侄女导演主持了一场“别样”的婚礼,这激发了他打造村歌婚庆小镇的最初念头。
  “嘉宁,今天妈妈是最后一次为你梳头。你看看妈妈的手,再看看你自己的手,你可知道妈妈的含辛茹苦。此时此刻,我想妈妈一定有很多话要和你说……”汪衍君站在一旁饱含深情地对新娘说。
  镜子里,新娘和自己的母亲相互凝望着彼此,母亲细细的叮嘱让新娘恍如回到了儿时,也是这样偎依着母亲,让母亲这样为自己梳头,如今吾已长大而母已老……新娘顿时流下了热泪,在场的人们无不动容落泪的。“这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哭嫁’。”汪衍君说,通过一场传统文化婚礼,让新人永远牢记祖训,从善做人,孝德永彰。
  今年,他的念头初步得到实现:村歌婚庆小镇场地到位,预约不少。
  未来在大陈,将传统风俗礼仪与乡村、乡情、乡音、乡愁融为一体,实现传统婚礼、摄影、酒宴等文化婚庆一条龙。这几天,“喜庆满堂”“早生贵子”等文化菜谱也正在酝酿中。
  来大陈吧!为父母重新再办一次婚礼,让母亲坐一次花轿,时光改变了容颜,却不曾改变初心。
  来大陈吧!喂父母吃一碗大陈面吧,就像小时候父母喂你一样,面是有长度的,而爱是有温度的。
  站在“汪氏宗祠”广场前,汪衍君畅述村庄项目建设进程:通过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大陈古朴的村落风貌、投资1.8亿元的田园里农业综合体、历史文化名村,还有书香村落浓郁文化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导演的关注。《古镇风云》《妖怪们的妖怪店》两部电影4月底将在大陈开拍,并在筹备乡村振兴的大戏。未来,这里将成为影视基地。
  由此迸发的,是蓬勃的乡土文化力量和源源不断的创造激情。这几天,大陈村正在起草总体规划,谋划以大陈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的产村文旅全域融合发展格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的每一天都不属于我,而是属于大陈。”从汪衍君的眼光里,能感到的是热情,是深情,是对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的无比眷恋和责任担当。
  “依靠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引领和支撑大陈不断前进。”汪衍君对未来信心满满,“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聚力转型,大陈村就一定能乘着这歌声的翅膀高飞,找到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宿迁:年轻“有为”的故事
桦南县政法委检查交通秩序工作
城市与高校同荣共兴 校院企地融合助力成都双创
深化自治管理 建设和谐商街
“回头看”!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广东省
乘着这歌声的翅膀——大陈村走出产村人文融合发展新路子的初访
玉山开展“清风护航”活动整治作风顽疾
读书不“纸”如此
贵州省司法厅对我市合作制公证机构改革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亮相四川大学
“法律顾问专家库”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贺旺实地督查防汛减灾工作
办公室防火保卫战
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同意三明市公安局文职人员管理中心聘用邱絮飞同志的通知
国庆长假期间各县区慰问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值守人员
逆行,闯红灯,清远的这些老司机你们被监控拍下来了
恩施州八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二次主任会议
溆浦三江镇多个村遭冰雹袭击 党员干部积极应对
右旗30余名留守儿童在三九寒天收到“暖心”礼物
王宏参加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