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港村三门亭为本市现存唯一的一座“三门凉亭”。
笔者通过对比发现常见凉亭,一般都是对开两个门,供古人休息歇脚,而在文港村却有一座“三门凉亭”。这座三门亭年纪可不小,是明代的。
文港村位于皖浙赣三省交汇处,“三门亭”是当时文港村的古绎道交通客栈,东西通向李宅和浙江开化,南门通向昄大乡。该亭长7.9米,宽4.5米,高5米,墙厚40公分,砖木结构,亭内东、南、西三面都架有长条青石板供行人就坐休息,亭内有4根横梁,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青石板路到亭内交合。亭顶呈“人”字形框架, 1964年9月重修,4根横梁分别上书:“春耕夏耘生产须努力”、“秋收冬藏节约要经常”、“人民公社日初升”、“锦绣河山春不老”。除亭顶重修外,其他原状况保存至今完好。
(古三门亭)
三门亭古时是省际间商人往来贸易的歇息处。古时的道路是由青石板铺设而成,依山临水、蜿蜒通达,是江西通往浙江的必经之路。如今,青石板路经历几百年风雨已不复存在,只留下见证当年商贸昌盛景象的三门亭。
笔者依据亭墙砖和亭内青石板以及建筑构造特点分析,认为凉亭应是有明一代建造的。三门凉亭,在江西德兴发现尚属首次。据说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攻占浙江衢州开化县化埠镇后,曾派出小股侦察部队途经文港,在此进村。历经风雨沧桑,“三门亭”见证着文港村时代发展的进程。
二、文港石鼓
文港村古街石板路交汇处有一个石鼓,青石雕刻,应为下马墩的装饰,另一只已失。抱鼓石抱鼓石俗称“门鼓石”、“圆鼓子”,属于门枕石的一种,主要是起稳固楼柱作用的,在门楼和垂花门中很常见。在封建社会,只有官宦富贵人家的门楼,才能安放象征权力和财富的抱鼓石。
三、文港李氏太古井
李氏太古井有别于一般的古井,它的井口和井面是由一大块完整的青石板铺砌而成,可见当时百姓的工艺与智慧!听老人们讲,李氏太古井在村中原本有24口,时光辗转如今只剩这1口了,由此也可推断当时村中人丁兴旺,生活繁荣!
大隐隐于村
古物在文港
文章来源:李宅乡
精细管理谋特色 点亮海口夜生活
“改造我们的学习”主题演讲赛圆满结束
军民联欢庆元旦鱼水情深一家亲
未来三天多云 小雨“客串”
衡水第一中学为“十最”教师颁奖295位教师获奖
【古景古物】大隐隐于村 古物在文港
长沙一男子以拍摄明星祝福视频为由骗取全国20多家公司约200万元
揭阳市人民医院被确认为广东省胸痛中心
大爷迷上二胡邻居生活受扰
珠海35名保育员技艺决高下有你家宝宝的育儿老师吗?
市经信委在扶贫联系点召开贫困户座谈会
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揭晓我省3名个人1家单位上榜
【组图】高粱熟来红满天 农民丰收笑开颜
交警支队三大队提醒市民冰雪天气出行注意安全
今年我市首批12家科技中小企业纳入国家库
朝阳市应急服务中心正式挂牌
博鳌亚洲论坛特稿:携手为亚洲和世界赢得未来
大安市举办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和鉴宝节
2017四川经济观察:工业稳中有进一份提振精神的成绩单
浙江日报刊文丨用生命诠释从警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