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安网 刘祥谅、肖烈淮、黄从周
听其声、闻其香的盲眼老人叫她“凤兰小妹”;一头挑着书、一头挑着衣投奔她的堂弟叫她“凤兰嫂娘”;爹死娘嫁、险些失学的初中生叫她“凤兰亲奶”——她,就是泰和县冠朝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镇居委会书记、泰和县“十佳优秀党员”、“十大泰和好人” 曾凤兰。
走近曾凤兰,四季少了夏秋冬。春风把她的故事深情传送。
曾凤兰为盲人穿衣
动是一团火,静像一盆花
1952年出生的曾凤兰,少年饱受磨难。十岁那年,父亲过世,母亲改嫁。年幼的她,跟着叔叔生活。十六岁,她当上炮工班班长。修建老营盘水库,她用导火索长短控制时间,一次能点十个炮。后来在镇农机站工作,认识了拖拉机手孙常武,喜结连理,育有一儿一女,孙子、外孙聪明活泼。
最美不过夕阳红。2012年,曾凤兰从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退休,组织上有意让她担任冠朝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镇老年体协主席,二十多年党龄的曾凤兰二话没说,挑起了重担。开初,镇老干支部和老年体协一无场地,二无活动。新班子成立后,曾凤兰将原地税所的楼房借来,整修为办公场所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她一马当先,率领班子成员进行大扫除、大清理。之后,支委分工明确了,各项制度完善了,党员活动正常了。曾凤兰同志考虑到大部分党员身体状况和行动能力,先后发展了7个村级党小组,方便了大多数党员就近参加学习和活动。在曾凤兰同志的带动下,班子成员凝成合力,办事雷厉风行,工作有声有色。
在发展和巩固老年体协村级分会中,曾凤兰同志同样付出了不少心血,她组织圩镇居民、桥西村、后谷村农民开展了腰鼓、健身舞等文体活动。她带头打腰鼓、跳广场舞,引导群众参与。三年来,冠朝镇拥有了7个老年体协分会。每成立一个老年体协分会,不但镇老年体协要拨款和购置设备,曾凤兰同志还以个人名义分别捐给每个分会200元,现在各分会运作良好,桥西分会还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
获奖后的喜悦
有钱好办事,没钱办好事
村居委换届中,大家把曾凤兰选为镇居委会书记,曾凤兰又成了650户居民的带头人。曾凤兰说自己是“泥巴官”、“办事官”。俗话说,有钱好办事;曾凤兰觉得,没钱更要办好事。
为了办事,曾凤兰把自家的钱往外拿,私人钱办公家事。丈夫搞运输,自己曾经经商,曾凤兰小有积蓄,为了大家的事,她舍得花钱。当年,镇老年体协修理房子需要材料,曾凤兰同志从自家运来价值两千多元的木材和瓷瓦;从家里搬来价值数千元的彩电、dvd、几张桌椅,几套沙发等等,并且再捐现金3000元,解了燃眉之急。桥西老年体协分会没有活动场所,她在自家的门口前修建了一个露天活动场所,自购音响等设备,安排专人搞好音响、灯光,让镇政府和附近机关(法庭、税务分局)的干部职工及当地的农民群众前来锻炼,大大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今年8月,街道整治拆除违章建筑,每平方米弥补10元,又是曾凤兰先拿自家的钱垫上。1300平方米,曾凤兰垫了13000元。
为了办事,曾凤兰动员居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筹钱办益事。近年来,居民富裕了,车子越来越多,停车成了问题。圩镇西边有一块乱草地,修好了可以停几十辆小车。没有钱,大家出。曾凤兰出东家、进西家,找干部、找老板,争取了资金。她带着社区干部“督战”——每天坚守在一线,就连水泥什么时候进场、混凝土什么时候浇筑,她都一一落实。
为了办事,曾凤兰带领党员干部自己动手,少花钱多办事。曾凤兰积极参与圩镇整治工作,她不分昼夜雨雪,找场地、安摊位,给店主和摊主做思想工作,虽然嗓子哑了、手磨破了,但圩镇周围的四五条道路畅通了,近百平方米违章建筑也全部拆除了,十多个乱摆摊子的摊主也变得“规矩”了,圩镇的面貌就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今年5月以来连降大雨,下水道被堵塞了,满街道都是污水,她冒着大雨,不顾臭泥脏水,用双手挖掉堵塞下水道的垃圾、污泥,控得两只手的手指破皮,鲜血直流,直至挖通下水道,才回家换衣服,包扎伤口。
洪水中救人
天生不怕虎,乐做解铃人
冠朝圩镇有居民650多户,商店200多家。曾凤半喜欢和居民在一起,居民们也乐意找到她唠家长里短、找她调解矛盾纠纷。
笑面事,笑面解。大冈村曾玉鹿年老多病,夫妻俩挤在一间矮房里煮饭、吃饭、睡觉,虽有儿子,但住在县城,不照顾父母,曾凤兰多次找到其儿子,耐心劝说后,父子关系重归于好,曾玉鹿噙着泪拉着曾凤兰同志的手,连连感叹:“多亏了妹子,多亏了妹子啊。”圩镇上有一对甥舅,舅舅是盲人,一生未育,把外甥当养子。舅舅有一处老房子,外甥想拆了重建,舅舅怕外甥“冒良心”,老了无靠,死活不肯。结果舅舅住在老房子里,“黑古隆冬”;外甥没地基做房子,“紧紧巴巴”。曾凤兰出面做工作,双方签订了赡养协议,还在县公证处做了公证。现在,一幢三层的新楼盖起来了。外甥家开了家制衣厂,舅舅住上了新房间。
花面事,花面解。去年,当地两位居民争吵不休,并发展为拳脚相加,她发现后,立即前去劝解,耐心询问原因,找出症结,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直到两人都消散怒气、重新和好。有两家街坊,他家的屋檐水滴到了八十岁老人的窗台上,八十岁老人说一次,他表面答应,过后若无其事。说了三次,还是若无其事。八十岁老人气极了,把他家的锅也砸了。曾凤兰出面调解。她知道对象是个花花肠子,易反易覆。曾凤兰端个凳子,坐在他家门口,看着整改到位,才离开。
黑面事,黑面解。冠朝一鞋厂和农民工郭某之间发生矛盾,经过一段时间的争吵也没有分出个子丑寅卯,郭某还将一纸诉状递到了有关单位。最后,他们双双找到了曾凤兰。曾凤兰了解到,工厂主想完全不给农民工工资,这是严重错误;但农民工无故辞工,致使工厂不能及时完成任务,造成工厂损失,也有不当之处。曾凤兰既严肃批评了工厂主,也严肃指出了农民工的不当,双方各让一步,矛盾得到解决。近年来,曾凤兰同志每天都要到社区里去转一圈,先后“挂牌”处理矛盾纠纷百余起。2016年起,曾凤兰一直是泰和县人民法院冠朝法庭的 “人民陪审员”。
和老人谈心
天上一滴露,地上草青青
“多做善事、好事”是曾凤兰的座右铭,年过花甲的她因心系邻里而美名远扬。
镇敬老院离曾凤兰家只有几百米,曾凤兰经常去镇敬老院看望老人。她带上糕饼、水果等去敬老院发给他们,与他们聊天、谈心,关心老人的日常起居和健康,并几次带腰鼓队、舞蹈队去与他们联欢,积极为老年人解决矛盾纠纷,让敬老院的老人们开心幸福,感受到党的关怀。
郭有清夫妇是一对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与曾凤兰非亲非故,从1996年以来她就像女儿一样照顾他们,协助他们办理了“五保户”,经常送衣、送粮给他们。去年,郭有清老伴不慎摔了一跤,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她常去看望,为她洗头洗澡、梳头。一次洗澡时,邻居几位妇女捂着鼻子夸耀凤兰说:“你这样一个标致、整洁的人,不怕脏臭,仔仔细细为老人家洗得干干净净,真了不起!”去年,郭有清80多岁的老伴病逝,她送去300元钱,并安慰他说:“我还会来看望你,要关照你到百年以后。”
文塘桥西村有一个叫“痂子”的残疾人身患重病,曾凤兰得知情况,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300元钱给她,叮嘱她去医院治疗。墩陂村双目失明的老人肖春生,家里的厨房快要倒塌了,曾凤兰得知情况后,立即找到泥工修整好,肖春生老人感激不尽。社下村村民肖恒华被火烧成重伤,向社会求助,曾凤兰个人捐助了1000元。冠朝村一姓郭的村民得了尿毒症,她一次性捐出3000元;一邓姓家的4岁小孩得了重病,在南昌住院,她捐出了500元。泰中学生曾苏平高中毕业却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她捐出3000元。2017年至今,个人捐钱捐物达2万多元。
罗湖坚定不移推进扶贫项目,变“输血”为“造血”
一张照片感动全中国山西孝子背着85岁老母亲看红火
全市检察机关首家党建活动基地落户胶州
滁州:生活垃圾“出不敷入”,亟待破局
传习农村文明 沂水县泉庄镇广场舞大赛圆满落幕
【暖新闻·江西2018】泰和曾凤兰:乐善好施美名传扬
恩施州交通运输局进村宣讲十九大精神
志愿服务进社区
平和县在乌鲁木齐召开在疆乡贤座谈会
马拉松:从“苦差事”到嘉年华
论“抓落实、求突破、提士气”:干事创业提振士气
男子开错车上演“乌龙劫案”
无锡二次供水现场监督检查首试无人机
固镇县人社局开展午收帮贫助困活动
上梅街道深入开展禁种铲毒踏查工作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坚决打赢危房歼灭战
退休教师自购保洁工具义务清扫垃圾
当涂县召开全县办公室系统工作培训会
福田区审计局党支部获评福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蚌埠市交通运输局主动作为做好强台风“安比”应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