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尽美:三首小诗与二十七年人生


萧海川
1925年8月,青岛。病榻上的青年,面貌英挺、身材清癯,却已是病入膏肓。他想说话却不时被剧烈的咳嗽打断,咳出来的是一口口鲜血。前来探视的同道友好,见到这一幕不禁潸然泪下。
青年并不讨论自己的病情。在弥留之际,他向身边的同志留下遗嘱:“希望全体同志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他就是王尽美,原名王瑞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今年是王尽美诞辰120周年,但他生命的刻度永远停在了27岁。他是中共一大代表中最早辞世的。
“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这是王尽美写于1918年的一首小诗。那一年他刚满20岁,在家乡考取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青年人的笔下,没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欢畅,唯有对时代的冷眼相观,在胸中郁结起一股热血豪气。彼时中华,国虽泱泱,萎靡倾颓,列强斜睨。
王尽美在泉城求学期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他被发展为外埠会员。同年11月,他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这份半月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刊载了诸多有关社会改造的文章,抨击时弊,启发青年觉悟。
“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这是王尽美最为著名的《肇在造化——赠友人》。1921年写下这首短诗后,他便将“尽美”变作自己的名字,来彰显自己的志向与主义。那就是为全人类实现尽善尽美的社会理想。
也是在这一年,他与邓恩铭作为济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赴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多年以后,中国走出历史阴霾的道路探索,都会追溯到这次非凡的会议。对王尽美来说,在这里他遇到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同志,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
沪上归来的王尽美,转身投入了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在中共中央代表的指导下,他在山东建立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担任书记。1922年1月,他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7月,他再赴上海出席党的二大。他所参与起草的《劳动法大纲》,成为这一时期党指导工人运动的纲领。
长期的忘我工作与艰苦生活,让他患上了严重的结核病。即便如此,他依然抱病组织领导胶济铁路全线、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等,直至在工作的最前线溘然而逝。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1961年,同为中共一大代表的董必武挥笔写下了这首《忆王尽美同志》,追忆英年早逝的革命战友。
斯人已逝,英魂长存。在王尽美的家乡,今天的山东省诸城市,一座王尽美烈士纪念馆承载着当地百姓对他的思念。王尽美的红色基因被一代代后人所继承,他的儿子、孙子、曾孙都先后紧随他的足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一条光明、正确的道路上继续不息地奋斗向前。
(据新华网)

新晃龙溪口中学:举行省市县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颁奖仪式
四地警方摧毁94人特大跨省“酒托”诈骗团伙
碑博推出暑期未成年人主题活动
推动惠州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
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阶段性成果专家研讨会在呼召开
王尽美:三首小诗与二十七年人生
【新华网】湖南道县:手工雕刻龙船头迎端午(组图)
坐标长春,今年519旅游日这些景区将免票、半价优惠啦!
和县领导赴善厚镇调研工作
寻物启事
太和县委书记杨波召开脱贫攻坚问题交办会
余姚梁弄镇周荣江的"精兵"攻坚故事:要有敢啃硬骨头的担当
武陵区欢送180名新兵 小学生向新兵献花
坚决把深化地方机构改革任务落实到位
享受阅读 尊重知识
邕宁区严查校车安全隐患
跟着市场走,调整结构 龙游瑶山村培育果树苗增收
黄滩镇不误农时备春耕
12月05日至12月12日停电公告
昌盛村发展观光农业建设宜居宜游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