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90后小伙千里来求艺
曾入选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三墩两位传承人在表演
火流星,是伴随中国节庆习俗而生的一种杂技。
表演者手持一米多长绳,两端分别系上装满燃烧着木炭的铁笼子,飞快地舞动绳子,形成一道道流动的光影。
三墩火流星曾入选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但这项技艺的第三代传人,仅剩下两位——81岁的王汉良和82岁的陈子六。
与很多古老的习俗正在逐渐消失一样,火流星也面临薪尽而火不传的命运。
3月12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火流星技艺的传承人、90后小伙子曹程慕名来杭,寻访火流星的踪迹。
三墩镇火流星传承谱系
第一代传承人
朱阿利1905年生(已故)
第二代传承人
蒋寿梅1933年生
陈善根1933年生
第三代传承人
陈子六1937年生
王汉良1938年生
起源难以考证 据说流传于五百多年前
传说“火流星”可以追溯到500年前,源于一名道士。他在山上修道,山里虎豹成群,为防野兽攻击,也为强身健体,便创造了火武器,之后演变成一门融杂技与武术精髓为一体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流传至今。
在北京图书馆珍藏的清人所绘《北京民间生活彩图》中有“耍火流星图”,注释云:“其人用绳一根,两头拴铁丝络,内盛炭点着,有‘二龙戏珠’‘飘洋过海’‘背剑’‘骗马’等名色。”
尽管起源难以考证,但三墩火流星杂耍确有上百年的历史。每逢传统节庆,特别是元宵灯会,在巡游队伍最前面开路的就是火流星舞者。
在三墩,火流星分两种。白天撩的叫火链星,绳索两端各系铜钱或类似的金属片。晚上撩的叫火流星,绳索两端扎挂的是铁丝络,因其形像碗,当地人称为“铁碗盏”。
三墩火流星杂耍技艺第三代传人王汉良说:“这个东西啦,是清朝传下来的,年数是很长很长了,传到我们这里已经是好几代人了。”
小孩子跟着大人学,“那个时候呢,三墩的街都很小,节庆巡街时一定要用火流星打前阵,没有火流星,人就挤得一塌糊涂。”王老回忆,巡街时,最前面是火流星,后面是响钗,响钗后面是翻书片(用布制成可翻的牌子),翻书片后面是灯牌,灯牌后面是鼓亭……
当年的盛况已经成了三墩镇上一些老人的回忆。不过,三墩镇文化站负责人朱嫣红说:“像我们三墩的70后,小时候也玩过差不多的东西。两个沙包弄根绳子拴牢,甩起来,有时候也拴两个木莲果,当成小时候的一种游戏。”
注意!怀化辖区部分高速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晋城:国税车购税分局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永兴县国税局开展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知识考试
南海实验小学开展创“全国文明城市”主题班队活动
食用蘑菇中毒患者尚未脱险
清朝传下来的火流星面临“熄火” 杭州三墩仅两个人会
肇庆高新区: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抚顺召开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会议
【房地局】长春市全面部署2018-2020年棚户区改造攻坚工作
小学“重描”起跑线 幼儿“抢跑”被叫停
徐州开发区蟠桃花园中心幼儿园、徐州开发区第一幼儿园 台式计算机采购竞争性谈判成交公告[项目编号:徐采谈(2018)JSHW(Q)022]
国开行助力三亚推进脱贫攻坚今年已向贫困生发放助学贷款1169万
武汉三乡工程新景区人气爆棚 春节游客逾166万人次
史丹利化肥贵港公司获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称号
民建运城市委会召开学习 中共十九大精神暨工作总结会
善用文旅活动增强游客黏度塔后村:美丽乡村“乐”融融
首创"定向匹配"商业新模式 全国首个共享超市落户开发区
【十九大和我】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青山绿水
我市组织收看收听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报告会
美国老太太贾和普携朋友第20次走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