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提升营商环境 服务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对一个城市的企业成长、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如何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连日来,在我市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相关部门积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深入排查影响营商环境提升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力争让优的更优、把短的补齐。
对标找差学习先进,让思想再解放
5月16日,浦口区市场监管局江浦分局发出该区首张通过手机app注册的个体户营业执照。市民胡先生从申请到拿到营业执照,全程不到24个小时。而在过去,申办个体户营业执照正常情况下需要3—5个工作日。
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钱建宁说,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如何,新设市场主体注册是第一道关。上线手机注册个体户平台,进一步为市场主体注册提供便利,正是近年来我市不断解放思想、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升营商环境的成果之一。截至去年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已达112.8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7.4%,是商事制度改革前的两倍。
“但是,提升营商环境没有止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把营商环境作为重要生产力,更多依靠改善‘软环境’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钱建宁表示,当下南京正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该局将按照市委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破除与新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式,在全局上下营造解放思想、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形成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工作再抓实的生动局面。
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找准我市提升营商环境还存在的短板,然后把短板补齐实现超越,市工商局紧紧围绕“学习新思想,改革再出发,开放迈新步,发展高质量”这一主题,第一时间制定了一系列学习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工商干部走进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武汉、重庆等城市的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以及专业高校,学习他们提升营商环境的先进经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消费维权、服务企业发展的理念和模式。
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的广泛开展,在市工商局上下引起了强烈共鸣。“在高校里专家教授上的一堂堂课,让我打开了市场监管的眼界;在阿里公司召开的现场教学,把我们网络市场监管的工作思路一下打开了,真正解决了路径依赖的问题。”刚从杭州参加网络市场监管学习回来的工商干部蔡红英说。
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前不久,江苏八天青年云商有限公司为其旗下新开门店软件大道第二分公司办理营业执照,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法人用户空间的“在线办事”功能,很快完成营业执照的线上申请,当天下午即收到免费寄来的营业执照。
“大量信息全部被集纳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上,广大市民及企业法人可在办理各种事项时直接调取,无须再奔波于各政府部门之间查阅、复印一大堆纸质材料了。”谈及近年来我市政务服务的这一全新变化,市政务办副主任余荣红说,这完全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方便广大市民、广大服务对象办事的角度出发的结果。
余荣红所说的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了大量与广大市民衣、食、住、行相关的基础信息,还涵盖了企业、组织机构的登记、资质、信用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在行政执法、社会管理中积累的信息。
“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如何将传统的‘你按照我的要求来办事’这一陈旧观念,转变为‘我根据你的需求来服务’这一全新理念,实现信息共享,就需要我们适应新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身份转变,真正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市政务办审批服务管理处调研员钱学文说。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去年5月23日,我市建设了江苏省首家地市级政府服务网上“旗舰店”——南京“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企业和市民所需办理事项在线服务率100%,建立了以线上办事为主、线下办事为补充的政务服务新模式,达到“上网一看、一目了然,键盘一按、事情办完”的效果。
去年9月20日,我市在主城六区又率先扩大推出存量房等房产交易与不动产登记全业务一体化办理模式,实行“一次取号、一窗受理、一键缴费、一网办结、一并快递”。市国土局不动产登记中心河西分中心工作人员姚勇说,一体化办理模式的推出过程,就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虽然工作压力比以前更大了,但最大限度地把方便留给了群众,还是值得的。”
在江宁试点集成改革,为全市全面深化改革探路
“这几年,我市积极构建具有南京特色的改革布局,仅去年就先后组织召开7次全市性‘放管服’改革推进会,20余次专题部署会,每一次改革都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市编办审改处处长周红远介绍,在全省2017年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中,我市在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办理施工许可等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审批时限、申请材料还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下一步,审改部门将按照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要求,组织协调市工商局、国土局、建委等部门,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精简办件材料、提高办事便利度。比如,在开办企业方面,设立综合受理窗口,推行 “一窗通办”服务模式,实现材料一窗受理、信息一网采集、协议一次签订、费用一次缴纳、过程一并流转、结果一次送达等。
今年4月,我市又在江宁试点集成改革,通过改革政策、路径和举措的系统集成,打通层次壁垒、部门壁垒,推动创新驱动“121”战略扎实落地,为全市全面深化改革探路。周红远说,市编办将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在“不见面审批”、预审代办制、并联审批等改革的基础上,指导江宁区将这些改革成果加以集成,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本报记者 邹伟 许震宁 毛庆 本报通讯员 江晓峻
“个转企”转型升级 任务提前完成
徐圩乡成立“午收调解突击队”
陈文浩来常调研河长制及水污染防治工作
张尚贵指出:为全面建设湖北区域性增长极建好言献良策
“三口柑橘”迎来收获季 静候游客采摘
解放思想大讨论:提升营商环境 服务高质量发展
浚县四项措施强力推进春季农田水利建设
市外侨办赴南通、扬州学习考察出国来华管理工作
西外环部分路段将实行货车分流
建安区持续抓好开放招商
人人皆可舞蹈,是我永远的梦想
日照开发区法院普法宣传“别样红”
龙湖区举行中国科学院博士后服务团龙湖行对接会
老杖子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速
绍兴市科技局关于举办西安高校科技成果专场推介活动
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开化“一对一”传习文明
备战省残运会:衡阳“飞鱼”在水中畅享训练过程
霍伟到朱集乡检查脱贫攻坚工作
高铁合肥北城站 站前广场将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