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化手段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效能,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行业大数据融合共享,是新型智慧城市管理的应有之意。
作为“城市大管家”,去年以来,市容市政系统以“智慧苏州”“城市数据大脑”建设为契机,探索物联网技术与城市管理工作有效融合;实现大数据平台的互联共享,发展行业管理及民生服务智慧应用,推动城市管理转型。通过一系列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升级打造,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慧治”格局。
提高行业监管水平
升级打造智能新平台
随着市场化作业推广实践的深入,监管能力建设成为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课题。
来自苏州市市容市政部门的统计显示,2017年,全市累计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的餐厨垃圾近14万吨。让这些餐厨垃圾规范、有序地实现“华丽转身”,“苏州市餐厨垃圾全过程监管信息平台”的应用功不可没。
这个带着“火眼金睛”实时监控全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情况的平台,就设在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跟随工作人员的指引进入该平台,地图上出现闪动着大量红、黄、蓝色圆点,这些圆点用不同颜色,显示相关区域、饭店、单位产生餐厨垃圾的密集度。点击相关栏目进入,市区28辆餐厨垃圾收运车的行动轨迹一览无遗。通过这个平台,环卫部门不仅能全过程、全天候实施监控餐厨垃圾收运车的收运行程,还能每天分时段了解到每一辆车在各自区域内的餐厨垃圾收运量,以及餐厨垃圾完成处置情况。有效解决餐厨垃圾流失、倒卖、终端处置排放不达标等问题。作为国家首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苏州市不断完善餐厨垃圾全过程监管信息平台。去年,该项目通过了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的验收,提高本地餐厨垃圾管理水平,也为其他城市提供示范。
融合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各监管平台职能得以有效整合,近年来,苏州市容市政部门还建立起渣土运输处置、环境卫生、地下管线管理、道路桥梁管理等“一体化”数字监管平台,较之以前的人工监管,大大提高了监管效果和质量。
“生活固废监管系统”实现了市区28个垃圾转运站、305辆生活垃圾运输车的实时监管,以及各个处置终端的精准计量,更好地服务于苏州环境治理。“建筑垃圾管理系统”整合市容市政、住建、公安交管、环保、城管执法等职能部门的信息化资源,实现了全市40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1120辆运输车、1200名驾驶人员的监管,是我市环境整治、扬尘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道路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道路、桥梁、高架、上跨下穿、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数据库,并根据设施的管养特点匹配相应的技术功能,同时对管辖范围内的道路设施进行检测。“地下管线综合协同监管系统”整合现有地下管线信息资源,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协同管理,实现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管,避免了建设、改造施工过程中破坏管线事故的发生……一系列智能平台的打造和升级,为城市管理的综合调度、运行管理、辅助决策、经费计算等提供科学依据,多方位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实时性、规范化和精细化。
“互联网+”智慧服务升级
让城市管家更“善解人意”
老百姓的“获得感”,同样是检验市容市政工作成效的“标尺”。在苏州,“城市管家”的“善解人意”有目共睹。
和很多城市一样,在苏州,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停车资源缺口大、利用率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停车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共享不足等问题,苏州尝试将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预定与导航服务。2014年,“帮停车”应用软件应运而生。用手机打开这款由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和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联合开发的停车诱导系统,用户只需输入目的地,就可以实时了解附近停车场的剩余车位数,并可以通过“帮停车”软件导航到该停车场。在今年市政府实事项目——苏州市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全面启动后,市民的停车体验将进一步升级。
同样与出行有关,背街小巷的亮化是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直接感知百姓的冷暖。然而,苏州有些区域仍靠“星星点灯”照亮回家的路,这些灯具大多数使用传统光源,能耗高、寿命短、更换维护又繁琐,给广大市民夜间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为此,苏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与LED生产企业联合研发高效、舒适、节能、经济、环保的背街小巷LED照明产品及相关智能管理技术,为改善背街小巷照明等民生科技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背街小巷路灯提升改造工程在全市各个区域有序推进,逐步为市民照亮安全温暖的回家路。
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便利体验,源自各类大数据的集纳、梳理与共享。市容市政部门构建并不断完善“苏州微城管”大平台,采用多元化信息采集方式,建立惠民大数据中心。42万多个停车泊位数据、3193座公共卫生间点位(含景区内公厕)、2335个公共自行车实时桩点信息,为市民和游客一键找公厕、搜停车场、扫码租单车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平台还利用汇集信息和政务数据资源,推出办事指南、办事网点查询、办事进度查询、人行道违停查询等服务,推进城管“互联网+政务办事”,努力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一系列服务大数据的发布,实现了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城市服务、支付宝生活号“四位一体”服务新模式,为市民提供全面、统一、敏捷、精准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
多方协作打通“信息孤岛”
“共治、共享”提升管理效能
如何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城市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推动城市大数据整合,各部门协同合作,从而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是一剂良方。
市容市政系统内每天快节奏运转的部门,市级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当属其一。去年,超过20万个城市管理问题,通过该平台得到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市容环境、施工管理、街面秩序等方方面面,面广量大。为了更为精准、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数字城管”平台与34个市级部门、6个区级数字城管平台形成联动机制,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集中处置、动态监督、分析研判、满意度考核,实现“条块结合、精细管理”的数字化监督管理新格局,更好地抑制了部门推诿、返工等问题。
通过服务平台的升级建设,各级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被打通,城市管理领域数据关联性加强,使数据搜集、聚合、分析和使用变得更高效。
在静态数据方面,市容市政部门通过共享住建、水务、供电等多部门数据资源以及实施专业普查,汇聚了近200万条部件数据;通过共享公安部门近20000个视频监控资源,地下管线部门完成了全市41000多公里地下管线基础数据采集。从动态数据而言,通过信息数据共享,市容市政部门实现了对市区信息采集监督员、城市管理执法车辆、专业作业车辆移动轨迹的记录等,各项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得到进一步规范。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推动了关键数据深度应用、难点问题精准解决,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建设。
“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机制”,在苏州智慧城市的框架下,城市管家“智慧大脑”正为打造“更有序、更干净、更宜居、更具魅力”的苏城而高速转动。
万泰香河佳园南有条200米长臭水沟 住户苦不堪言
一男子散布谣言被拘留
多人陷“零首付购车”贷款骗局:车没开着,还得还贷款
番禺警方组织开展集中打击处置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事件专项行动
《关关雎鸠》,低调也难掩你的质朴唯美让《诗经》里的爱情陪我们月满中秋
打造智慧城管“最强大脑”
NBA球星卡佩拉空降蓉城 称成都充满惊喜
人才引育下大气力科技创新招数多多 —市政府考察团赴苏浙考察学习随记之二
做实做细扎实推进 确保全部整改到位
镇江部署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工作
咸阳市国土资源局对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
广东第八届残运会 茂名代表队勇夺13枚金牌
阳新高中获评“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东阳有所神奇的“魔法”学校全国各地学子纷至沓来
大风袭来天气寒
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更多外资——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长湧
魏县农牧局“三保障”推进10万头猪繁农科园项目建设
姚逊观摩第二届长治农合发展博览周时强调
民警反诈骗助老教师止损21万
杭州工美馆收到几件家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