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州(刺桐)史迹”监测平台框架搭建完成

  列入我市“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的16个遗产点,以其悠久的历史、极高的文物价值等特点,吸引着世人目光。为了对各个遗产点及遗产区、缓冲区实施更好的监测、保护措施,我市引入高科技手段建设遗产监测平台。目前平台框架搭建已经完成,在按照申遗标准对各项功能进行完善后,24小时不间断地为遗产点保驾护航。
  记者近日走进“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了智能化预警信息系统的庐山真面目。
  依托“数字泉州”平台服务遗产监测
  监测中心可以说是整个监测体系的“神经中枢”:巨大的led显示屏在工作人员操控下,实时显示各种监测数据与现场监控视频;操作平台上,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分工协作,在各自电脑屏幕前察看遗产点汇总到系统中的数据、图像和影像。
  据了解,监测中心的最大特色,是创新性依托“数字泉州”城市综合平台,利用城市管理资源,服务于遗产保护管理。“数字泉州”平台对城市日常运行管理覆盖全面,监测系统可以方便地调取、利用这些城市管理基础数据。
  在嵌入“数字泉州”的保护管理现状总图上可以看到,这里以卫星影像图形式,清晰显示着监测设备位置、遗产区、缓冲区范围,所有监测要素在地图上一览无余,只要数字城管发现出现在指定范围内的违建等违法行为,就能及时通知监测中心,由专业人员全程跟踪事件处置,并及时总结评估,为后续事件处置和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而在日常监测过程中,监测系统能通过数据共享,掌握自然环境数据和台风、暴雨、地震、消防、公安数据,实现应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全方位监测遗产安全。
  人工巡查与自动化监测结合
  透过安装在各个遗产点的高清摄像头,江水荡漾的洛阳桥,夕阳余晖下的东西塔,九日山人来人往的参观者等影像尽收眼底。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监测系统不仅被高科技“武装到牙齿”,还利用大数据为遗产保护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支撑。
  监测系统根据我市遗产点特点,分成本体病害、规划与建设活动、安防与日常巡查、自然环境及灾害、旅游及游客管理、保护和展示措施监测等方块,采取人工与自动化监测方式,不仅有遗产点工作人员常态化的日常监测,还有专业团队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自动化监测设备则实时监测、汇总遗产点各项关键数据。
  大数据体现在监测系统的方方面面。以本体病害监测为例,在操作平台上,有包括沉降、风化、倾斜、位移、裂缝、表面温湿度、室内温湿度、振动、微环境监测等多项监测内容。有的数据看似与遗产点本体关联度不高,其实将它们叠加分析后会发现,这是影响本体保护的重要因素。如开元寺的镇国塔,工作人员对倾斜数据、沉降数据、温度数据三者叠加分析,发现温度与塔体沉降存在正相关关系,把温度作为核心监测指标,一旦指标达到设定的安全阈值,就会产生预警,提醒采取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遗产点现场设有包括沉降、位移、微环境监测等专业监测仪器,共同构成全方位监测保护体系。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在保护文物本体的同时,也要爱护这些守护遗产点安全的精密仪器。

3月份我县公务卡消费支出329万元
叶露中在出席中华皋陶文化园项目规划汇报会时强调 突出规划引领 细化实施方案 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图)
常德军分区领导慰问勇士姜开斌家属
漳浦县沙西司法所开展第三季度听辩会
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再上新台阶
“古泉州(刺桐)史迹”监测平台框架搭建完成
松江石湖荡镇城管中队联合多部门整治恬润新苑“三合一”隐患
省水运局领导调研我市水上视频监控工作
大交通,当好经济发展“先行军”——访安庆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岩
台山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贯彻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辅导报告精神
市社保局市医保中心被省人社厅评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省考核组对我市2017年度消防安全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区委第一巡察组向区发展改革局党组织反馈巡察情况
【竞争性磋商】博兴县第三小学足球场人工草皮铺设工程(二次)
曹家镇开展水库安全隐患大排查
我省发布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办法 居民水价不涨
旅顺口区举办“学习讲话,对标上海,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专题辅导报告会
杉山镇镇南村抗旱成效显著
市林业局多措并举应对当前雨雪冰冻天气
“烟头革命”实施一年多 记者走访发现:仍有部分人街上乱扔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