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更美好——长春市南关区曙光街道旧城改造纪实


东电小区一号楼改造后。
师大一教小区休闲广场改造后。
随着预示商圈经济向阳发展的“平阳埠地”牌楼落成,历时20个月的长春市南关区曙光街道旧城改造完美收官。自旧城改造工程启动以来,曙光街道坚持“以人为本”,顺应群众期盼,把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高品质实施,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得到了居民的认可支持。事实证明,旧城改造符合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意愿,是一项得民心的工程。
“我家门前的车棚都废弃多年了,时常有素质差的人往这扔垃圾,再不管管,早晚得成垃圾场。”旧城改造前,曙光街道工作人员几乎每周都能接到电力三小区居民们投诉废旧车棚问题的电话。而今,在这个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自行车棚旧址上,建起了能容纳30辆汽车的现代化停车场,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
放眼望去,沿平阳街临街店铺熠熠生辉,争相展现新活力;至善尚街上百种善字的浮雕引人驻足观赏……20个月的时间,旧貌换新颜,旧改工程使曙光街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居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了。
旧城新貌展风姿
曙光街道位于南关区中南部,地处老城区,辖区内305栋居民楼均建于上世纪70至80年代,更早的建于50年代,基础管网老化、墙体路面固化等问题成了居民诉求的焦点和提升街区品质的瓶颈。
2016年末,全市旧城改造工程大幕拉开,曙光街道充分借助这一有利契机,按照区里明确的街区制改造原则,科学划定六个街区,全力以赴实施了大规模、立体化旧城区规划改造工作,涉及老旧散小区30个、居民楼282栋、居民13202户,工程覆盖率达到全街居民总户数的94.3%。为了让改造工程惠及辖区群众,助力管理提升,曙光街道狠抓规划引领、功能完善、惠民共享三个重点环节,引领城市功能、形象、品质和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曙光街道广泛征求辖区居民、企业、商家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辖区人车用地矛盾突出的实际,通过拆除全街24个废弃自行车棚、回填7处菜窖,有效释放空间,新增静态停车场5个,规划新增施划停车泊位1314个。改造地下管网主管道12033米、支管8576米、井口1414个;铺设方砖12.08万平方米,翻新路网10.06万平方米;捆扎各类通信网络线路4680米;新建绿化园林景观等41处,新增园林绿化面积约8.2万平方米。粉刷楼体37.94万平方米,更新改造水网2.77万平方米,翻建屋面防水17.8万平方米,更换单元门1019扇,累计粉刷楼梯间57.51万平方米、楼梯扶手3.23万米;清理各类野广告6.545万条;整理楼内各类管线管网5万米,先后清理各类堆放物、占道物、废弃物180余处;拆除各类违建754处、2.3万平方米。全面改善居住环境,优化设施功能,着力提升辖区居民生活品质。
街区环境的整体提升,居民楼宇的修复翻新让居民生活也在发生改变。电力小区的黄阿姨逢人就说:“旧改好啊,我们的生活变了模样。”旧改前,房屋老化,下水堵塞,子女常劝她搬到一个环境好的新小区去居住。但黄阿姨对老房子和老邻居有很深的感情,一直不愿意搬家,她盼着有一天政府能帮她和邻居们改善居住环境。如今,黄阿姨如愿以偿,街道还为像她这样的老年人修建了多处街心花园,现在老邻居们时常聚在小花园享受快乐的闲暇时光。
精细管理显实效
城市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旧城改造工程全线竣工后,如何建立完善后续管理,不让旧改成果“昙花一现”,成为摆在街道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此,曙光街道主动作为,敢为人先,依据辖区小区建设时间早,居民区的规划设计、功能布局以及各项配套设施不健全,且居民楼都在主要街路和巷道两侧,不能采取封闭式管理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推行“兜底而不包揽”的物业服务全覆盖与居民自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新机制,推动了老旧小区服务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社会化和精细化发展。
年初,街道成立物业工作管理办公室,大力推行专业物业公司和居民自治相结合的运行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长春市铭晟物业有限责任公司,对辖区内没有物业或弃管老旧住宅小区公共区域,提供道路、下水、绿化、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4大类28项服务。建立“两站一中心一小组”,即街道物业服务中心、24小时呼叫服务站、社区物业服务站和“3+2”第三方管理监督小组,为全街提供兜底不包揽式大物业服务。
街道努力推动老旧小区服务管理向规范化、社会化和精细化发展,采取以单元、楼栋、多楼栋为单位的灵活组建方式,成立了40个居民自治委员会,共谋《自治公约》,引导居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营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做好居民与物业公司的沟通协调,使条件充足的楼栋和小区实现准物业化管理。自治委员会、居民个人遇到物业问题,社区、网格长发现物业问题,均可拨打24小时呼叫服务站的电话,问题经物业服务大厅汇总分类派件,物业公司立即出动解决,最后返回呼叫中心进行回访,实现了扁平化、闭合式工作流程。
区域共建齐发展
旧城改造,改的不只有外貌,还有人们的精神层面。近年来,曙光街道致力于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生态圈”,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统筹党的组织力量紧密链接,形成区域共治共建“大循环”。
织密组织链接网。街道将辖区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居民群众更加紧密团结在党的领导下。以“1+3”街道大党工委为统领,构建“根干枝脉”四级组织体系,立足“六街六路”地域特点,建立12个街路党建联盟,把各级党组织链接成为呼吸共同体,确保大党工委能够有效运转。街道领导走访了解到平阳商圈内的企业和商户渴望组团发展的诉求,积极协调工商联、民政局等9个部门成立平阳商圈创业者联盟、同步成立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凝聚起180余个商户力量,共同发展。
构建组织服务圈。针对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商户中的党员缺乏学习和活动阵地的问题,街道打造了7个开放式组织生活阵地,引导党员群众就近参加组织活动。对有条件成立党组织的“光明大药房”等非公企业单独成立党支部,党员可集中在光明大药房学习活动,对于像“衣世界”等一些没有党员或人数少的企业和楼栋采取派驻党组织的方式,统一集中在“衣世界”开展活动。创建“曙光7日”区域化党建的特色服务品牌,将每月7日作为全街党建主题活动日,发动各方力量,为居民提供30余项敞开式无偿低偿服务,如今参与到“曙光7日”活动中的人员已由最初的300余人次快速增加到2000余人次。引进3个公益性社会组织、6个低偿服务组织,培育15个志愿服务组织,孵化了22个社区自治组织,储备专业社工师人才19名,将服务项目由生活基础向教育培训、创意文娱延伸。
提升文化引导力。近三年,街道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的区域氛围。开展“学习吴亚琴,寻找身边榜样”专题活动,挖掘身边好人事迹48个,推选侯敏、魏荣等24人参加“长春好人”评选,获奖6人,曲冬梅荣获“吉林好人”称号;开展道德讲堂、知行讲坛宣讲活动432次,挖掘推选长春市百姓学习之星2人,当选1人,推选光明大药房鸿厚堂成为长春市优秀讲堂;在全街设立11个新时代传习所,开展5传专题学习活动121场,吸引4000余人参与。发掘培育草根宣讲员队伍3支32人,邓叶芸、袁洪玉曾荣获市、区级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打造最美街道,居民生活安乐”,这便是曙光街道旧城改造最大的成果。

男子翻窗入室持刀讨说法被公诉
芙蓉区财政局召开党组中心组集体(扩大)学习暨讲习夜校培训会
开发区启动水环境生态综合整治工程
(2018-09-09) 2018爱心之旅第10期志愿者培训
“支教奶奶”的周秀芳:可贵可敬的“爱心搬运工”
让生活更美好——长春市南关区曙光街道旧城改造纪实
株洲天元区神农城食品安全示范街揭牌
常德检验检疫局再次推出重大改革举措 进出口企业改革红利不断
秀山县投资10亿元夯实水利基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市政协党组暨机关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召开 张夏林主持
洛阳市公安局原经侦支队党委副书记丁延民被双开
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天津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使命担当 下半年抓好五方面工作
杨福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唐马镇自查自纠抓扶贫
4月4日长春文庙清明节举办仿古祭祀公益活动
近日因自来水管道施工或冲洗需要 24日起集美海沧等地部分地区将停水
春天来了,一起跑步吧!2018咸宁微马本月底举行
我市出租车电召平台正式启动
浦东新区召开2018年度旅游会展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