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早上9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栏目整点报时前,磐安的听众听到了一段熟悉的声音——《磐安吹打》。
今年6月,中国之声采访组曾走进磐安,现场录制《磐安吹打》,并收录到《非遗传承》百集专题片,永久留存国家声音档案。时隔半年,节目终于播出,这意味着全国听众都能听到这段声音,而且过了百年之后,这段声音还可以在广播中播出。
这段长达3分多钟的声音,详细报道了《磐安吹打》的历史、演出和传承,并采访了该技艺的传承人。
《磐安吹打》被誉为“散落在山村的古乐”,它包括四吹、先锋和铜锣调等三个项目,其中四吹、先锋的起源都与当地百姓祭祀胡公大帝,也就是北宋清官胡则有关。主要乐器有大鼓、先锋、二胡、锣等。《四吹》属丝竹锣鼓乐,因由《景全道》《风入松》《桂枝香》《望乡台》四首曲牌组合而得名。
当年,磐安当地每年要到永康方岩“兴胡公”,行进队伍前要有8支或16支“先锋”吹奏开道,这种形式一直流传至今,现已发展到36人。
乐队中有一种特殊的古乐器——“郎常”,一种类似朝鲜长鼓的腰鼓,是我国古代“细腰鼓”的一种遗制,在我省尚属罕见。
1984年,这些差点失传的民间文艺被深泽乡文化站站长陈有根发现。他回忆,当年,省民间艺术研究会曾在深泽挖掘《炼火》,发现了《磐安吹打》。从此,《四吹》与《先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些传统民间艺术的抢救工作一直未能展开。直到2004年,深泽乡进行民间艺术普查工作时,才决定对其进行发掘与保护。
《先锋》经挖掘开发后,曾参加杭州西湖雷峰塔烛光晚会、余杭茶圣节、象山开渔节、金华茶花节、金华市艺术节及本地药交会等多次表演,2004年,又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艺术节,获表演金奖。
随着时代的变迁,吹打的形式与内容逐步创新,加入了低音贝斯、大提琴等西洋乐器。磐安吹打表演者的着装讲究,一律头戴红缨帽,身着统一服饰,在阵容上颇具美感。
2007年,《磐安吹打》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近八旬的吕贤宝是这项非遗的省级传承人。这几年,他一边四处收徒传授技艺,一边搜集整理曲谱,希望这几百年来只靠口传心授,没有曲谱的古老乐曲能在自己这里传承下去。
海港区委书记冯国林检查汛期暑期安全生产工作
湘阴三塘镇: 党建“扁担”挑起服务“箩筐”
砀山县“四个注重”确保汛期救灾工作“有备无患”
出行旅客注意了!五一小长假将增开多次列车
我市强化劳动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磐安吹打》入选国家声音档案
德州开展“大学习、大宣讲、大调研、大落实”活动动员会召开 陈勇讲话 陈飞主持 韩建亭翟长生刘贵堂出席
走访企业 现场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进宝”,我想对你说……
黔江:全面排查整改化粪池安全隐患
雨夹雪,最高温15℃!未来三天,日照天气大反转!
石龙:夏秋季征兵工作7月18日启动
日照13 项装饰工程获国家级质量奖
消除东灌河黑臭水体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求实奋进 全力营造合法高效营商环境【工商局】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主角终于来了!科比携家人亮相 手推婴儿车尽显父爱
大箕铺镇开展环保知识宣传
科信支队积极开展春节下乡慰问工作
鼎城区第三届体育运动会开幕
南宁市单月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