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上旬,广汉市组织开展了为期10天的贫困户脱贫验收和德阳市级贫困村退出初验工作,该市2017年计划脱贫的855户、1500名贫困人口按照“一超六有”的脱贫标准均已达标,全部通过退出验收,减贫人口完成率100%;3个计划退出的德阳市级贫困村按照“一低五有”的退出标准,经验收也均已达标。
至此,广汉市取得了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效,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反贫困“成绩单”。
精准扶贫
全面完成“一超过”
“纳入2017年退出验收的贫困户家庭拥有的粮食、副食、蔬菜等食物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全年无缺粮、缺水情况;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齐备,全年无缺换季衣服情况。”广汉市扶贫移民局局长周继龙说,为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7年以来,广汉市采取各项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
——加大贫困人员就业援助力度。针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开发了保洁员、巡逻员、协理员等公益性服务岗位490余个,为每人每月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300余元。
——促进家庭劳动者转移就业。组织各类福利企业及有招聘意向的大中型企业到乡镇开展现场招聘会,为贫困家庭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搭建对接平台。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基本实现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
——落实政府低保政策兜底。现有22064名贫困户帮扶对象中,已有7969人纳入低保政策兜底范畴,现该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提高到月350元。
——开展贫困残疾人扶助。按每人每月70元的标准对享受低保待遇的3178余名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22.516万元。
通过验收工作组入户测算,2017年,广汉市计划退出贫困户全年人均纯收入均达到4200元以上,超过当年扶贫标准。
精准脱贫
全面实现“六个有”
去年,广汉市着力实施精准脱贫,使贫困户家庭全面实现了“六个有”——
义务教育有保障:对义务教育阶段73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面实施“三免一补”政策,按国家政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学杂费、书本费、作业本费;给予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小学按1000元/年·生、初中按1250元/年·生的标准。通过各项教育保障措施,广汉市确保了无一个因贫困辍学的贫困家庭子女。
基本医疗有保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合,广汉市内住院费用以及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同时,开展医疗救治行动,对贫困人口实施20种疾病的分类施治,对在市外救治的贫困人口通过四川省医药爱心基金(第二批)进行救助149人次,救助金额48万元,免费实施贫困人口白内障手术30例;建立健康扶贫档案13352份,免费健康体检6780人,开展慢病入户服务8000余人次;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零支付”,兜底补偿9人;免费药物治疗贫困艾滋病患者5名。
住房安全有保障:通过贫困村新村聚居点项目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搬迁安置一批贫困户,解决他们的住房安全问题;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对2017年脱贫的855户贫困户的住房全面进行验收认定,全部达到了住房安全。
有安全饮用水:目前,该市农村采用自来水公司集中供水,乡镇、村小型集中供水,用户分散供水三种方式,建档立卡贫困户供水保证率能达标、水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饮水安全有保障。
有生活用电:去年该市电力扶贫建设项目投入441万元,建设10kv供电线路23公里,涉及向阳、南兴、金鱼、高坪4个乡镇,现已建设完成,贫困人口生活用电达标率100%。
有广播电视:目前,该市已做到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通过有线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等方式收看电视,贫困人口广播电视达标率100%。
注入“强心剂”
贫困村全部达到“身强体壮”
2017年以来,广汉市开始了新一轮的扶贫实践。他们下足功夫、措施有力,5个德阳市级贫困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去年底,该市的5个德阳市级贫困村已累计实现360户、851名贫困人口脱贫,各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3%以下;各建有1座35kw光伏发电站,现已并网发电,每年产生约3万元发电收益纳入村集体收入;此外,通过村集体资产出租、专合社分红、产业基地分红等多渠道获得的村集体收入确保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人均6元以上。
2017年,5个德阳市级贫困村现已实现通村道路全部硬化;均建有标准化农村卫生室,配备了医疗卫生床位和有1名合格的乡村医生;均配备有村文化活动室,并配备电视机、音响、电脑等基本文化器材,有一定的可供阅读的出版物,有室外文化活动场地,有宣传栏,有条件的聚居点有体育器材或健身器材。
积极协调电信运营企业深入推进贫困户、德阳市级贫困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贫困地区信息通信网络覆盖问题。各镇村已实现电信和移动光纤全面覆盖,覆盖率已达100%,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看电影等活动已经成为贫困群众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造血”式扶贫
贫困户彻底丢掉“穷帽子”
产业兴,则农民富。广汉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探索新路子,着重在“造血”式扶贫上下功夫,切实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让贫困户彻底丢掉“穷帽子”。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各帮扶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启动项目,夯实脱贫产业基础。该市住建局协调该市文广局、人民医院帮助德阳市级贫困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养业等方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0余万元;该市交通运输局投入资金306余万元资金硬化松林镇松林村、连山镇石门村、金鱼镇月湾村乡村道路,保障村民畅通出行。
加强培训推动就业。该市183个村全面开设“农民夜校”,做好脱贫政策和技能培训;指导乡镇开通31个为村,关注总数49937人,注册村民20429人,利用为村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在线提供农技咨询,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就业难题。该市人社局开展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能,完成精准扶贫培训到户85人;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扶贫就业促进月活动,其中182名农村贫困群众实现就业。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松林镇会同相关帮扶单位,在滴水村着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景区,投入30余万元,建成公路5公里,连接农居与沿山风景带,利用桃花节旅游带动村民增收;三水镇友谊村凭借钓鱼基地举办钓鱼邀请赛和乡旅活动,接待游客25万余人,增加公益性岗位20余个,向8名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年人均收入1万余元。
创新扶贫帮扶模式。在松林镇、金鱼镇使用扶贫资金,实施“精准扶贫社工先行”政府购买服务示范项目,解决无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特殊贫困户日常生活照料问题。(记者 唐茂)
灯光秀,一篇有待做大做强的“美丽文章”
户外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状况堪忧 代表委员为其发声
台湾企业家来湖考察交流
含山县“最美教师”受表彰
常平:大学生们突然都聚到这里,原来是去当老板...
一份满意的反贫困“成绩单”
观点:品味中华端午文化远香 涵养文化自信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薄传友主持召开空港产业区产业规划汇报会
屏南:长桥镇召开生猪养殖场整治专题会议
喇叭河雪景美如画
关注特殊儿童,情暖与爱同行
我市举办金融企业会计知识培训班
南山卫监落实控烟监督 写字楼一男子通道抽烟被罚
大庆家政市场迎来预约高峰订单排到腊月二十八
机器人保姆、护理机器人 有了它们便利养老时代还远吗
一张饭卡引热议
手机销换号没有解绑银行卡 网络支付被盗后果很严重
耒阳市2017年第三批农村公路窄路加宽工程、旅游通景路及边界路工程施工招标公告耒阳市2017年第三批农村公路窄路加宽工程、旅游通景路及边界路工程施工[变更公告]
石大学子电商扶农,助力陈河乡脱贫攻坚
陈弘当选沈河区人民政府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