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直播全民答题


核心提示
你的知识帮你挣了多少真金白银? 据《北京晨报》报道,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直播全民答题 突然刷爆了朋友圈。 吃瓜群众按捺不住纷纷加入“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战局。 究竟这种传播方式是怎样的,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实现平台与用户双赢
立美
直播平台在2018年伊始纷纷推出直播答题节目,其目的不言而喻,主要是通过这种烧钱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直播平台,增加用户量。
不过,从客观影响上讲,不管直播全民答题这股超热潮最终会维持多久,直播答题突然刷屏朋友圈,在短期内成为全民参与、全民狂欢的网络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情,让直播平台赚流量与用户学知识达到了合二为一,实现了平台与用户的双赢,值得肯定。
从本质上说,直播答题与过去电视台、电台的益智类答题节目一样,都是一种娱乐活动。广大网友参与直播答题,就是在丰富自身的娱乐生活。但相比较前两年直播行业常见的唱歌、跳舞等秀场内容来说,直播答题这种娱乐生活显然更健康、更绿色。
再者,虽然直播全民答题初衷不是为了传播文化知识,只是娱乐大众,但广大网友在参与答题的过程中,客观上可以学到一些知识。这在潜移默化之中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学识,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更何况,参与答题的用户,真真切切地分到了一定的奖金,让人感受到了知识变现的能力和“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这有助于推动全民读书和学习。否则,就会在直播全民答题中被快速淘汰,失去答题资格。
总而言之,我们不必在意直播全民答题能火爆多久,也不要觉得直播全民答题与传播知识无关,只需要以娱乐的心态在直播全民答题中学知识、分奖金即可。广大网友冲着巨额奖金去参与直播答题,这也无可厚非。
直播全民答题只是一种娱乐
天歌
直播全民答题横空出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无数眼球。有人认为,这些全民答题节目的异军突起,将在传播知识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高度期待。
我们显然有些高兴得太早。全面答题节目的模式其实大同小异,都是由平台设置奖金,然后由一位明星或名人担任的主持人负责出题,一共十几道选择题,全部答对的人来平分奖金。虽然节目开始的奖金是由平台方自己出的,但是随着节目的热度不断提高、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平台就可以通过吸引广告赞助,或者是出售“复活卡”等来获得收入,这也就成了全民答题节目的盈利模式。
这些全民答题节目看上去热闹非凡,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说到底,这些节目之所以受到网友的追捧,还是因为巨额奖金的强力刺激。所以说,如果把其看成是一档娱乐节目还比较客观、合适,但是如果把其视为传播知识的节目和平台,显然就有些“所托非人”。
当然了,如果单纯把其作为一档娱乐节目,只要其不违法、不背德,又能得到网友的喜爱,也无可厚非。但是不管是平台方还是网友,都不要把它拔高为传播科学与真理的平台,那样只会让人失望。
要想走远需完善节目规则
德斌
说起答题赢奖金,不由得令人想起央视曾经的王牌娱乐节目《开心辞典》,一度引爆全民答题赢大奖的乐趣,各地电视台和网站也纷纷开办了类似节目,不过没几年都悄然退潮了。此次直播平台集中推出全民答题,亦是采取重金吸引用户流量的方式,迅速点燃用户集体抢答激情,甚至出现挤爆直播平台的盛况。
从直播答题的爆发动力来看,其是在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重奖的刺激下,引起众多网友答题博取奖金的欲望,加上采取复活机制,引发病毒式传播效应,迅速形成了一股直播答题热潮。显而易见,直播答题是在奖金推动下火起来的,网友之所以热衷于答题,除了满足知识冲关的成就感之外,亦跟拿重奖的欲望分不开。那么,如果奖金刺激消退后,还能否保证继续火爆呢?恐怕不言而喻了。
目前直播答题是依赖于烧钱模式,试图以此聚集大量人气,将知名度打出来,尚未有过明确的盈利模式。近年来,互联网深入人心,资本非常青睐网络模式,先把流量做起来,再探索盈利模式,亦受到资本的广泛认可。不过,直播答题烧钱速度太快,既给奖金又要推广费,小平台难以支撑,恐怕也就寥寥几家玩得起。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绝大部分用户是奔着答题赚钱而去的,平台则是希望吸引到的用户流量越多越好,以实现低成本吸纳用户。显然这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体,当用户答题分享到的奖金过低、感觉不划算时,抢答热情必然消退,就会影响到直播答题的后继发展。因此,直播答题要想做长久,就要想办法完善节目规则,保持答题奖励模式的热度,否则只是一味拼抢用户而忽视维系服务、改善体验感的话,最终必将一地鸡毛。
不应另眼看待
子民
直播全民答题的横空出世,让很多人惊呼 “知识就是金钱” “书中自有黄金屋”真的要从理想变为现实了。还有人认为,这些全民答题节目的异军突起,将在传播知识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高度期待。还有人予以反驳,认为这种观点是“高兴得太早了”,说这是“画饼充饥”,目的是为了赚取平台的人气。
这种另眼看待直播全民答题的观点有失偏颇,不该将这种有奖问答现象一棍子打死。至少,以这种方式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知识的殿堂是大有裨益的。近来有一种可喜的现象是,热捧娱乐明星的观众少了,而热衷于文化知识类节目的人却越来越多了,像《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赛》等知识类节目就受到了极大好评,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这是一种潮流,是一种进步,当然,也反映了观众的一种需求。电视如此,网络平台同样不甘落后,纷纷打出知识竞赛类节目。为了吸引更多人参加,采用奖励的方法也是惯用的手段,无可厚非。
“狂撒百万元现金”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在这种手段的激励和吸引下,更多的人走进了知识的课堂,学会了读书、读史、查阅资料。开卷有益,何况还是有目的的看书学习呢?对这样的节目我们应该以鼓励为主,同时也不能缺乏应有的监督,使之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光缆传千里信息传万家荆州移动开展“三电”设施保护宣传活动
常德河洑镇小学开展廉政师德讲堂活动
奉节吐祥镇:纸坊村12.5公里人行便道即将竣工
录入虹膜数据保护儿童安全 儿童虹膜防丢网络平台入厦
激兴趣 拼听力 比记忆 ——湖口四小举行2018年学生英语单词听写大赛
热议直播全民答题
阳西县:织篢镇农村集体“三资”项目公开竞拍成功
东莞争创一批国家5A、4A级景区
长春市公布食用农产品抽检情况 一蔬菜摊芹菜毒死蜱超标36倍
揪出ATM机旁的黑影
“两新联万村·党建助振兴”首站到广元
武进区:苏州市昆山市住建局来常州武进绿建区考察交流
扫雪除冰 温暖通城
海宁聚焦特色深化服务创业创新示范点建设
昌邑市人民政府负责人接听12345热线公告
牢记历史使命发掘精神富矿
竟然在高速路上客 司机被扣12分驾驶证降级
宣恩重拳整治招投标领域问题
从即日起至7月底 可以申报德阳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
广西西大明山自治区级保护区管理局举行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