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村居环境,高栏港还将这么做

  平沙镇平塘河两岸,细雨微风中,撑伞的村民与绽放的桃花相映成趣,美丽的乡村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高栏港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三农”和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带动村集体、农户收入提升明显,农民生产的方式也大大改变;农村宜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急速完善;农村基层党建有力加强,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夯实。
接下来,全区将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抓好示范片区和整村改造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基层农村改革,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特色产业
  传统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农民人均年收入19100元
  打开手机,点击应用软件,即可远程监控鱼塘,增氧机的开启和关闭、早晚投料、水泵的控制,都能在手机上完成。
  这是高栏港区平沙镇永保水产专业合作社日常工作的一幕。合作社负责人项永保说,以前需要请专人看管鱼塘,有了手机应用新技术之后,随时随地都可对鱼塘进行管理,人工成本直接减少10%,“只要手机正常,在外地也能看管鱼塘,我们跟以前的农民大不一样了。”
  目前,永保水产专业合作社已有近300户村民,该合作社以大虎社区为支撑点,辐射前西、前东、前锋及东风等社区,有效地带动平沙的水产养殖。项永保自豪地说:“村民收入比5年前翻了一倍多!”
  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因此致富。如今,家家户户买了小汽车,合作社被他们戏称为“小车合作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更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近年来,高栏港区把“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重点扶持增加村居集体经济收入的富民项目。
  在高栏港区南水的一田农庄,退休多年的麦叔正在田间和鱼塘来回“巡视”。从老村长到农场主,麦叔觉得“生活更丰富了”,同时也多了一份收入来源。麦叔说,农庄开发后,公司请了村民来劳作,20多名村民有了新的职业,“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
  在新农村建设产业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全区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全区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二期为核心,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无公害有机农业。除了平沙镇平塘社区罗非鱼养殖基地不断增资扩产外,大虎社区引进的“绿手指”份额农园、前进社区的惠民蔬果合作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而且,高栏港区充分利用南水、平沙的旅游资源,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嫁接,把精致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开辟一至两条旅游线路,推动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业发展。
  数据显示,2017年高栏港区农民人均收入19100元,增长5%。经过5年的发展,传统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为农户带来了新的机遇。
  农村环境
  文化广场覆盖所有村居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尽管不是周末,新建成的南水社区体育公园内依然人气旺盛,滑滑梯、跑步、打球……大人、小孩选择自己喜欢的器械快乐地运动着。
  今年初,位于南水桥脚的南水社区公园(浪白)投入使用,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一应俱全。南水社区负责人介绍,该公园被列为2017年南水镇重点推进的环境宜居类建设项目,由南水镇投资500万元建设。
  陈雅莹在南水工作了两年,自从有了这个社区公园,这便成了她常来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她每天下班后都会来到这里,她说:“对于我们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这里不仅是孩子的乐园,更是‘异乡人’休闲和交流的地方。”
  加强环境宜居建设,打造洁净、美丽的精品村居社区是高栏港区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
  在另一个社区平塘社区,村民更是以美丽的村容环境为傲。2013年初,在平塘河一河两岸种植了1万棵桃花,如今,桃树渐渐成林,珠海最大的桃树林正呼之欲出。2014年以来,平塘大力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各级新农村办的大力支持下,平塘社区建成了厨余垃圾处理站,日处理餐余垃圾3吨以上,目前已投入使用。
  这两个社区是高栏港区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宜居环境的缩影。目前,全区新增绿化面积110万平方米,村居文化广场覆盖率100%。全区已完成19个村居的污水管网建设工作,行政村居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0%覆盖;建设密封式垃圾房107个,购买厨余处理设施2台并已投入使用;建成市政道路60多公里,完成农村道路硬底化44条27公里,全面完成背街小巷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路灯照明工程实现村居全覆盖,全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了新台阶。
  基层党建
  党建进入田间地头
  党员带领村民致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平沙镇以制糖产业闻名全国。那时的种植作物主要是甘蔗,随着制糖业的衰落,农民开始尝试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在平塘社区,香蕉的种植曾经风靡一时。然而,因技术等原因,收成不高,村民收入微薄。
  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党建工作起了关键作用。
  2016年,平塘社区的党建工作走进了田间地头。党员带头示范种植,发动农户加入合作社。方卫东是东宇庄花木合作社的社长,他率先建立起紫薇花的种植基地,随后逐渐吸收农户加入合作社。基地带动社区28户农户进行种植转型升级,解决了近120人的就业,带动附近农民人均月收入从2300元提高到3600元。
  合作社把党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经常利用田间休息时间上党课,而且成功培养出一支党员志愿者队伍。仅仅两年内,合作社的党员便从7人增至16人。
  同在平沙镇内,前进社区的惠民蔬果专业合作社也干得风生水起。走进合作社的基地,只见一栋栋整齐的木式小楼,穿过精心设计的花园小路,迎接游客的是一阵阵清香以及鲜艳夺目的花朵,再往前就是一片果园。
  据了解,目前该合作社已种植皇帝柑等11种水果,面积超过2500亩。2017年,全社种植产品销售收入达2500多万元,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均纯收入达4万多元。
  而这同样与党建密不可分。合作社坚持以党建引领,自2009年成立以来,党组织和党员在其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从规模的扩大到品种的改变,党员农户始终带头示范。今年初,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正不断吸引合作社技术骨干、种植大户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有40多人表达了入党意向。
  随着基层党建的不断强化,农村工作的基层基础有效夯实,全区基层党组织活动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撰文:潘晓晨

关于衡阳高新区推荐2018年衡阳市优秀乡村教师、衡阳市优秀支教教师名单公示
东城迎春花市6日晚亮灯启市 旅游+文化让传统民俗更好玩!
广州琶洲会展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揭牌
武陵源:800名党员干部共享廉政教育“盛宴”
桦川县举办省市县乡人大代表培训班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村居环境,高栏港还将这么做
“白衣天使”获专利270多项
云州区脱贫摘帽“百日攻坚”誓师大会召开
文明,要成为全民行动
渚清沙白鸟飞回
家门口看戏百姓乐
现场调查专业指导
订阅一份报,送去一片情
里水镇出动无人机监控违规工地
小心倒春寒 四个身体部位要捂严实
茶亭公园王莲开了
深圳交警龙岗大队组织开展网格员交通安全知识培训活动
四天20余辆车肇事 路口下水井冒水惹的祸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五老精神 关工委下一步重点工作都有啥
我给一个在信利上班的女人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