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光好
北林六河九岸备耕忙
董玉铭蒋宝栋特约记者刘峰许来齐本报记者陈驹摄影记者苗得雨
黑龙江龙薯马铃薯种薯繁育有限公司,马铃薯脱毒种薯科学研究所内研究人员观察薯苗。
永安满族镇大成福蔬菜专业合作社大棚内社员在给西红柿缠蔓儿。
新华乡五一村春整地现场。
鑫诺瓜菜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社员为棚室内辣椒苗浇水。
兴和朝鲜族乡保田农业种植合作社工人们在连体大棚里播种。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北林区六河九岸奏响备春耕生产的交响乐章,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农民们在春风中挥洒汗水,播种着希望。
年初以来,北林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致力于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争当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领跑者,对今年农业农村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
一年之计在于春。北林区着眼备春耕生产这一关键时期,从打基础、明方向、保落实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进行了安排推进。按照围绕市场调强结构、围绕价值调优品质、围绕加工调专品种的思路,切实提高“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水平,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格局,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
围绕调优结构抓备耕。顺应市场需求和农产品加工需要,坚持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目标,一手抓品种的调整,一手抓品质的提升,确立北林区今年种植结构调整的总体方向为稳稻豆、优玉米、扩蔬菜、精杂粮。目前,水稻种植面积落实128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大豆落实29万亩,比上年减少4万亩;玉米落实110万亩,比上年增加3万亩,其中黏玉米3万亩,增加1万亩;蔬菜、马铃薯落实55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其中马铃薯面积17万亩,增加3万亩;小杂粮落实2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
围绕绿色产业抓备耕。坚持以绿色发展推进质量兴农,实现“种得好”向“销得好”、“产品好”向“价格好”的转变。重点是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复制推广“鸭稻”、“鱼稻”、“蟹稻”、“硒稻”、“锌稻”等生产模式,加快建立完善绿色食品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继续推进物联网智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打好绿色生产牌,使质量安全成为北林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绿色生产成为北林农业的鲜明特色。
围绕科技引领抓备耕。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新技术集成应用和推广,今年,按建就建好、示范管用的思路,全区要重点打造12个千亩以上科技园区,以专业合作社投入为主,整合各类专项资金高标准建设,将绿色有机、生态循环、生物防控、物联网等方面先进技术向园区集中投放,将其建成集新品种试验、技术集成推广、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品牌打造、创意农业观光于一体的高标准示范基地,在标准化、效益化农业上做出样子、趟出路子,做到可学、可看、可推广,打造北林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亮点和样板,带动全区农业整体上水平。
围绕产业融合抓备耕。以三产紧密融合为目标,通过高基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积极推进“三园一体”建设,打造特色突出、产业多元、带动强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今年,重点要按照“产村一体、农旅双链、休闲康养、生态宜居”为方向,推进以兴和保田合作社、西南村正大稻田公园、金龟山庄、太平川西太平村为核心的4个田园综合体建设,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共享经济、融合经济,向农业多功能开发要效益。同时,以永安满族镇大成福合作社、永安满族镇鑫诺瓜菜合作社、绥胜镇昱丰马铃薯种薯繁育合作社、津河镇希望田野马铃薯合作社、秦家镇盛昌种业为依托,抓好5个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以绥化象屿金谷公司为核心,继续推进张维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工作。当前,区委已确定一名区级领导牵头专项推进“三园一体”建设,正在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政府将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争取尽快见到实效。
围绕主体建设抓备耕。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增强发展新活力、提升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干部、种养大户、技术能人、龙头企业等主体,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条件带头、牵头兴办合作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开展培训,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增强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将提升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质量作为重点,以兴和保田合作社为试点,规范引领全区合作社完善民主管理、财务核算、社员履责、利益分配等管理机制,积极探索以股份制和公司化为方向,以土地入股、托管分红等形式,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突出解决好“僵尸社”和少数人获利等问题,使经营主体“真经营”,切实发挥带动作用。今年,每个乡镇规范社至少要达到2家,并至少发展一个复合型经营主体。
围绕筹资备物抓备耕。在资金方面,北林区已筹集10亿元,占总需求的95%以上;在种子方面,总需5100吨水稻种子已筹备到位,1600吨玉米种子、900吨大豆种子已筹备95%以上,2.2万吨马铃薯种子全部筹备到位;在化肥、农药方面农户或经营主体大部分已与供应商达成购买协议,届时将送货上门。当前,水田区育苗基本结束;旱田区马铃薯播种即将开始,玉米地正抓紧秸秆离田,做好春整地春播种的准备。
鑫诺全力打造“北菜南运”种植基地
“今年,我们鑫诺瓜菜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7500亩,新增辣椒品种6个,其中苏椒5号300亩是长沙、江浙的订单种植。”北林区鑫诺瓜菜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潘仁国一边查看苗情,一边向记者介绍备春耕情况。
鑫诺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北林区最大的蔬菜种植合作社,也是“北菜南运”的核心基地,近年来,合作社本着发展新特名菜为主,按照北林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强力推进品质提升和科技种植。“每年冬季我们也闲不着,主要是奔波于各大养殖场,把这些养殖场的粪作为我们种植蔬菜的主要肥料,这样种植出来的蔬菜,不但发病率减少了,产量也是大增,目前正值备春耕,我们正组织人员散粪、整地,为5月份菜苗移栽打基础。”潘仁国介绍。
据北林区农业局副局长于庄介绍:“按照减玉米、稳水稻、扩杂粮杂豆、增瓜菜的总体思路,北林区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北菜南运”已经在北林区形成了产业体系,而鑫诺瓜菜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壮大,正引领着全区其它瓜菜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步入蔬菜发展的快车道,使全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多样化发展格局。
龙薯科研所研究致富的“金蛋蛋”
4月10日,记者来到北林区津河镇内的黑龙江龙薯马铃薯种薯繁育有限公司马铃薯脱毒种薯科学研究所内,科研人员正在培育种薯。“别看这一瓶瓶种薯苗这么多,到最后优中选优后只能留下一株,而这一株才能培育出‘金子’。”研究所工作人员祖国坤介绍。
黑龙江龙薯马铃薯种薯繁育有限公司马铃薯脱毒种薯科学研究所是专门从事马铃薯相关研究的科研团队,瞄准马铃薯学科发展前沿,以研究创新作为团队发展的灵魂,以推动马铃薯产业科技进步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选育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马铃薯新品种的总体目标,主要研究领域涵盖马铃薯种质资源评价、创新,新品种选育,以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发等。研究所具有大规模的马铃薯脱毒组培设施和15000亩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科学研究所每年生产出马铃薯脱毒试管苗600万株,年产微型薯(原原种)1500万粒,各级别脱毒种薯4万吨,马铃薯脱毒种薯注册商标“龙薯”、“佳昱丰”、“万田金”三个品牌。在中国境内有全覆盖的推广应用范围,每年在国内推广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亩产平均达到3吨,总产量在90万吨,同比亩增产0.5吨,年总增产马铃薯15万吨,年增加经济效益3亿元人民币。
多年来,“龙薯”系列马铃薯品牌品种家喻户晓,农民种植热情高涨,“兴佳二号”、“尤金88-5”等品种也迅速成为我国主导品种,并且大面积推广到山东、内蒙、河南、陕西等地,大幅度提高了马铃薯单产水平。绥胜满族镇正白一村高继红,是这个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7年在该公司的帮助下,通过代种入股的方式将自家的30亩旱田地全部种植上了“龙薯”新品种,年底一算帐,获得了高收入,“去年平均一垧地我增收了1万余元,两公顷地就多收入了2万多,种马铃薯新品种真的很不错,今年我要多种点,争取早日脱贫。”高继红高兴地说。
好品种让百姓偿到了甜头,为了实现精细化发展,在成果推广转化过程中,团队注重产、学、研结合与产业链条的延伸,积极探索科研单位与加工、贸易企业和生产基地合作的育、繁、推、产、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近年来,团队先后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开展了校企、院企、院研联合研发,转化科技成果,在省内外开展科技培训3000人次,服务于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200家,增加服务的合作社收入1000万元,扩大就业人数800人次。
保田“超级”大棚播种忙
一年之计在于春。
4月12日,在北林区兴和朝鲜族乡保田农业种植合作社的连体大棚里,工人们熟练地操纵着播种覆土机播种,只见一排排金黄色的稻种从播种机里洒落下来,又被黑得流油的黑土覆盖。合作社经理牛春林向记者介绍:“今年温差比往年略低一些,有了连体大棚就不用怕温差大了,我们完全可以提前几天播种。”
绥化市北林区兴和朝鲜族乡保田农业种植合作社坐落在绥化市北林区东北部兴和朝鲜族乡勤劳村,成立于2015年1月,现有流转土地近3万亩,入社农户1055户,秦家镇、双河镇共135户,合作社成员包括理事长在内管理人员12人。合作社将近3万亩土地分为7个片区管理,分片种植、分品种种植、分品种入库,其中包括3000亩生态有机种植、1000亩的鸭稻、鱼稻、蟹稻的特色种植和18400亩的绿色种植。
说到连体大棚,合作社理事长王希文一向不苟言笑的脸上也露出了笑意,“北方天气温差较大,有时候常规大棚起的作用不是太明显。”为此,王希文一方面赴庆安专门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自己也有所实验,就这样北林区首家“超级大棚”应运而生。
“大棚内空间大,昼夜温差小,利于稻苗生长,而且小苗不易得病;大棚的利用率高,没有床边的差苗和弱苗;节约劳动力,大棚做床可用机械作业;提高积温,可提前3~5天育出壮苗。”王希文越说越高兴。
据介绍,这两栋最新的连体大棚共能育秧1200亩地,预计再有35天左右就可以插秧。
大成福温室大棚里“菜飘香”
四月,天气略有一些寒意,北林区永安满族镇大成福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棚室里早已绿意盎然,西红柿花灿烂美丽,竞相开放。合作社成员彭成梅向记者介绍:“再有一个月,这些西红柿就可以上市了,到那时全市人民就可以品偿到,我们合作社种出来的绿色无公害的蔬菜。”
今年,永安满族镇大成福蔬菜专业合作社,紧跟国家农业、农村发展战略,深度挖潜地域资源,从市场需求出发,将合作社40余栋大棚进行科学规划,把“餐桌上的安全”作为发展的根本,大打生态这张牌,用“土办法”种“生态菜”,“我们这些大棚全部都采用农家肥做底肥,秧苗移栽后把蒸煮好、发酵好的大豆做主肥,这样种出来的蔬菜完全没有污染,达到了瓜甜、菜美、果飘香。”永兴村村主任王力介绍。
大成福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实行“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提供种苗农资、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包装、统一产品销售等模式,所生产的蔬菜、瓜果销往北上广深等十余个大中小城市。今年将根据市场,不但在蔬菜种植上进行转变,在产业链发展上,增加了甜玉米种植加工项目,计划种植甜玉米4500亩,新建甜玉米加工厂、冷库和冷链物流等,其主要产品为甜玉米棒、甜玉米粒、甜玉米汁等,目前流转土地2000亩,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将于9月份完成。
我市成功打造两家全省示范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
杜良乡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逐村观摩找差距总结汇报再提升
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扬见义勇为善举 为英雄家属解忧市领导慰问市见义勇为牺牲英雄家属
武汉位列全国第八位创新指数提升空间大
北林 六河九岸备耕忙
关于荆门城区非法载客营运车辆集中整治的通告
兰州重离子设备将进行临床试验
涝时吸水,旱时“吐”水 神奇“海绵路”昨通过暴雨考验
市人民医院召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
新区太平镇拆除“违建”700平方米
满怀期待 尽心履职 苏州代表精心准备议案建议
五环路西南环今年准备开建
20多名民工干了两月 班组长携30多万工资跑路
漳浦: 286家公办村卫生所实现标准化建设和一体化管理全覆盖
麻城住房公积金努力做好“十件实事”
巩固“百日攻坚”成果确保常态化排查治理
常读“对比”常反思
江东控股集团会同支点科创公司对接我市科技成果转换企业
我市被认定为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