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要求,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闽政办〔2017〕77号)以及《莆田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莆委发〔2014〕15号)有关规定,经市政府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我市职业病防治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重大意义
职业健康工作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民生工程,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市职业病危害涉及行业广、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较多,部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总体偏弱,历史积累问题逐渐显现,尘肺病等职业病时有发生,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面临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恪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增强做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理顺职业健康监管体制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有效维护和保障广大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二、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管责任体系
各级政府要将职业病防治纳入本级政府民生工程及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范围,与安全生产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解决有关具体业务衔接、联合执法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等工作。严格落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编办〔2010〕104号)精神,安监部门要积极稳妥推动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工作,督促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和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存在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规范职业健康管理,切实履行职业健康综合监管职责;卫计、人社、民政、总工会等部门要按照分工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职责;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按照“三个必须”、“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完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责任体系,承担本行业和业务范围内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督促本行业领域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投资主管部门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过程中,要积极主动提醒用人单位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工作。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管理机构要明确机构和人员负责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切实维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三、全面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用人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规定,全面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开展职业健康基础建设活动,切实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相关制度和档案资料。要将职业健康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个人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二)强化教育培训。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接受职业健康培训。要按规定对本单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劳动者防护意识和能力。
(三)认真做好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告知。要按规定及时、如实向所在县(区、管委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告本单位职业病危害情况。要采取签订劳动合同和设置公告栏等形式,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公布有关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和检测结果。要按照规定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四)强化劳动者职业健康保障。各有关部门要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到具备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体检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基础档案、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病报告制度,妥善安置确诊职业病患者、疑似职业病患者及职业健康受损劳动者,保障劳动者的职业病诊断、治疗、康复权利。劳务派遣工、接纳的实习学生应当纳入本单位人员统一管理。
(五)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控与管理。要确保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材料。要按规定设置通风报警装置、警示标识、职业危害告知卡和应急设施设备,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健康防护用品。要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依法为本单位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六)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等各项制度。建设项目单位要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按规定落实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制度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测评价制度。认真做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每年至少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七)妥善处置职业病危害事件。发现职业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人时,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向所在地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用人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危害,防止事故扩大,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病危害事故。
四、加大职业健康监管执法力度
(一)推进一体化监管执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莆政办〔2015〕146号)精神,建立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制度,全面推进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在行政审批、部署考核、监管执法、业务培训、宣传教育、达标创建、隐患排查、风险管控和巡查考核等工作的一体化,提高监管效能,推进职业健康监管责任有效落实。
(二)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各县(区、管委会)要根据辖区行业领域特点,组织开展鞋服生产、木制家具等高危粉尘、高毒物质、高噪声为重点的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要督促职业病危害严重用人单位加快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推动以无害替代有害、以无毒替代有毒,大力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减少高危用人单位从业人员,从源头上遏制职业病高发态势。
(三)加强执法检查。要将职业健康监督检查列入年度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计划,加大职业健康监督检查执法力度,通过专项督查、联合执法和“双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针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不同程度,实行分类分级差异化监管,突出强化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用人单位的监管,依法严厉查处各类危害劳动者职业健康的违法违规行为;如涉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四)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健全完善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职业健康电子档案,强化职业健康体检信息跟踪管理,实现对职业病危害重大隐患的动态管理和相关信息互通共享,提升职业健康监管、技术服务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完善职业健康监管支撑保障体系
(一)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职业健康监管队伍建设,要大力引进和招录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提高专业监管执法人员比例,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组织异地交流学习等,不断提高职业健康监管执法队伍的能力水平。人社、卫计、安监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着力解决基层职业健康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的报考和申报问题,推动职业健康监管执法队伍建设的稳定和发展。
(二)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健全充实职业健康专家库,积极培育发展职业卫生检测评价、职业病诊断鉴定和职业健康体检等技术服务机构,辖区职业健康体检机构的体检能力(包括体检项目、体检承受量)、检测评价机构技术服务能力要适应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对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鼓励用人单位通过购买技术服务,发挥社会技术力量加强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整治,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安监部门要支持和引导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一体化检测、评价等技术服务;卫计部门要有计划地引导和扶持一批医疗机构取得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并承担职业健康体检任务,到2020年,达到基本满足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诊断的要求。发改、经信、科技部门要加大对用人单位技改项目扶持力度,鼓励引导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防治技术革新,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三)加强经费政策保障。各级政府要将职业病防治监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保障范围,切实保障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卫计部门要加大对现有职业健康体检和诊断机构在设备更新、人才引进、职称评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职业健康体检和诊断机构的工作水平。人社部门要运用工伤保险费率浮动调整政策,积极探索通过工伤预防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不断扩大工伤预防的覆盖面,加大对职业健康培训和职业健康检查的支持力度。经信部门要发挥行业管理职能作用,在行业规划、标准规范、技术改造、推动过剩产能退出、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政策等方面统筹考虑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用人单位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医保、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救助措施,加大救助帮扶力度,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医疗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救助。
六、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
(一)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和“《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推进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宣传,结合安全生产“七进”活动,推动职业健康宣传工作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氛围。
(二)提高宣传实效。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制作广大企业员工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宣传内容,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qq群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健康的重大决策部署、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引导用人单位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法》,掌握常见职业病科普知识,增强全民职业健康的自我防护意识。
(三)加强教育培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知识的教育培训,让广大劳动者了解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从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防护,自觉保障自身的职业健康权益。要加强职业健康人才培养,指导高等院校加强职业健康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培养、聘用职业健康专业技术人才。
(四)强化社会监督。要建立畅通的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和职业病危害事故举报渠道,实施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反映用人单位涉及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和问题。职业健康监管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查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和查处结果要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及时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负面影响,防止职业病群体性事件发生。
附件:莆田市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职责分工
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月22日
附件
莆田市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职责分工
按照“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要求,各有关部门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职责分工如下:
一、安监部门
(一)负责职业健康综合监管工作,组织开展全市性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活动,认真做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工作。
(二)负责督促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纳入安全许可的使用企业等用人单位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加强指导、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查处。
(四)负责职业健康检测与评价技术服务机构(不含煤矿、医疗机构)资质认定与监督管理。
(五)组织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二、卫计部门
(一)负责会同安监、人社、民政、总工会等有关部门拟订职业病防治规划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负责督促医疗机构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三)对医疗机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四)负责职业健康事故紧急医学救援等工作。
(五)承担重点职业病监测、专项调查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鉴定以及职业病报告的统计分析。
三、人社部门
(一)负责劳动合同、工伤保险实施的监管工作,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参加职业病工伤保险,签订劳动合同,履行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义务。
(二)依据职业病诊断结果及《工伤保险条例》,做好职业病病人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的保障工作。
(三)负责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和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关于工作时间、工资津贴等规定的落实情况,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农民工工作综合性政策和规划,负责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四、民政部门
负责将用人单位不存在或无法确定劳动关系,且符合条件的职业病病人及其家庭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及临时救助范围。
五、总工会
(一)依法对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群众监督。
(二)参与职业健康监督检查和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
(三)组织开展群众性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职工自我防护意识。
(四)反映劳动者职业健康方面的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六、发改部门
(一)负责把职业病防治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时将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审批文件,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安监、卫计、人社、住建等职业病防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部门)的信息共享。
(二)负责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积极落实产业政策,严格落实禁止、限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的使用等职业病防治要求,支持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
七、经信部门
(一)及时将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立项、核准文件,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安监、卫计、人社、住建、等职业病防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部门)的信息共享。
(二)负责督促民爆物品销售等职责范围内用人单位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三)对民爆物品销售等职责范围内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四)组织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八、科技部门
负责将职业病防治关键技术等研究纳入本级重点研究计划。
九、公安部门
负责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用人单位或个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财政部门
负责将职业病防治监管经费纳入年度部门预算,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的财政补助政策,保障本级政府及其部门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的经费。
十一、环保部门
(一)负责对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二)负责放射源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调查处理和定性定级工作。
(三)负责督促涉核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四)配合做好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十二、住建部门
(一)负责督促房建、市政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职责范围内用人单位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二)对本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三)组织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十三、交通运输部门
(一)负责督促机动车维修、道路货物运输站(场)公路建设施工养护等职责范围内用人单位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二)对本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三)组织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十四、港口管理部门
(一)负责督促港口码头职责范围内用人单位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二)对本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三)组织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十五、农业部门
(一)负责督促饲料生产等职责范围内用人单位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二)对本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三)组织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十六、林业部门
(一)负责督促林木采伐、运输、经营加工等职责范围内用人单位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二)对本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三)组织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十七、国资部门
(一)负责督促政府授权管理的国有企业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提高国有企业职业病防治水平。
(二)对政府授权管理的国有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三)组织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四)将国有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实情况与管理绩效考核挂钩。
十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一)负责督促食品(含酒类、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药品(含中药、民族药)、医疗器械、化妆品等职责范围内用人单位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二)对本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三)组织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十九、政府法制部门
牵头组织审查有关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政府规章草案,负责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范性文件审查与备案工作。
二十、医保部门
负责依法依规受理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且符合条件的职业病病人的医疗救助。积极推进调整职业病患者常用药品、医用耗材纳入医疗保障范畴,严格落实医疗救助待遇,提高职业病患者基本医疗保障的水平和质量。
二十一、其他行业相关部门
教育、国土、水利、质监、粮食、铁路等行业领域相关部门,负责督促检查本行业领域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重点围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制度建立、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危害警示告知、危害申报、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粉尘和有毒物质等主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与评价、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与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职业健康事故报告、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置等内容开展检查督查。

覃塘区召开第二十五期“书记抓党建•点上看”现场研讨会
恩施州城大气污染源解析项目“上岗”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洛阳保护古都遗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颍州区“四面发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通山南林桥镇强化防汛包保责任防汛工作无小事
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连云港市文化执法支队开展旅游景区文化市场环境整治行动
谭丕创突击检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时强调:抓紧抓细抓实抓到位 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嘉兴市公安局治安天气预报(第505期)
宽甸县举办宽甸首届硬笔书法展
美少女坐车突然晕厥 公交车驾驶员及时送医
饮食调理+心理调节 助力孩子远离抽动症
河南省第二届教师合唱节开幕式举行
开封市多个剧目连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奖
市质监局传达学习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
石宇奇击败林丹首次问鼎全英赛 新科“状元”来自南体
丰顺一男子疑因家庭矛盾杀害妻子和2名孙女后自杀
审计署表彰 我市生态审计工作
前5月全市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7%
酥瓜喜获丰收 购买助力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