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智双扶”斩穷根――融水县开展民族特色办学助推苗乡脱贫走笔


“世界上有两种光芒最耀眼,一种是太阳的光芒,一种是努力的光芒……”12月6日上午,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寒风袭人,但白云乡中心小学红瑶女童班里却暖意融融,首届红瑶女童班毕业生凤桂鲜、代妹省回到母校,给学妹们带来一堂励志的班会课。
红瑶族是瑶族的一支,曾有“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的传统观念。1988年,融水县白云乡创办了红瑶女童班,至今已有500多名学生毕业,分别成长为当地首名红瑶女教师、女军人、女医生、女干部等,成为了新时代苗乡脱贫致富的生力军。比如,凤桂鲜是首名红瑶女教师,代妹省现任融水县白云乡计生站副站长。“我们就是从这间教室走出去实现梦想的,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激励妹仔们树立人生志向。”凤桂鲜说。
在创办红瑶女童班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的融水县,不断推进民族特色教育体制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精神在大苗山落地生根,将代际传递的穷根连根斩除。
立志前行,点燃苗山希望之光
“这是第十一届红瑶女童班,五年级共有47名学生,来自苗、瑶、侗、壮等民族。相较往届的女童而言,现在的女童不再那么内向了,更加开朗自信。”在白云乡中心小学执教已22年、现任校长的谢峰克说,这得益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的全面落实,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有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如今,该校红瑶女童班招生的对象也从贫困红瑶女童扩展为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
今年,由县里出资建设的白云乡中心小学食堂、教学楼和宿舍楼等全部竣工并将陆续投入使用,宿舍楼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直饮机,为住校生解决了洗澡和饮水问题。“校园越变越好,我喜欢在这里读书。我长大了想当一名老师,把知识传递下去。”红瑶女童班学生兰青花说,她父母在广东务工,每个周末回家的她在帮爷爷奶奶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的同时,还不忘温习功课,只因心中梦想的种子正在发芽。
武警广西总队连续多年帮扶红瑶女童班。武警融水县中队政治指导员丁健表示,近年来,武警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除了捐赠物资,更注重从思想上引导女童立志,比如邀请榜样人物来校分享心得、带女童到县城参观等,让她们的眼界更开阔。
如今,融水县结合红瑶女童班的民族特色办学经验,将20个乡镇三分之二的少数民族贫困生迁到县城就读,县城新增学位12000多个,并在小学、初中、高中各设立了一所民族学校,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80%以上,目前这些学校均已发展成为全县众多学校中同学阶办学最有特色的学校,点燃了苗山的希望之光。各民族学校均设有2个以上的民族班,享受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县里特别制定的政策支持。
不忘初心,厚植民族文化底蕴
琅琅读书声入耳,呜呜芦笙音绕梁,散学归来早,乘着冬阳学踩堂……12月6日,记者在融水县民族中学看到了这样一幅生动的场景。芦笙、踩堂等苗族文化精髓,已然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融水县民族中学副校长龙俊明介绍,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民族性和人文性,开设了芦笙、踩堂、刺绣、苗棍、苗歌、拉鼓等校本课程,每周两节课,学生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塑造苗山学子的民族之魂,共绣苗山锦绣未来。
据悉,融水县每年拨款30万元支持各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以融水县民族中学、融水县民族小学为代表的一批学校,以少数民族文化助推学校特色发展,实现了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而从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不仅知书达理,很多还会唱苗歌、跳苗舞,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融水县思源实验学校,是该县教育扶贫、均衡教育改革的又一成果,为融水现代化教育开拓了城乡一体化办学的新模式。“学校设义务教育阶段四到九年级,目前全校共6个民族班,学生来自全县20个乡镇的精准扶贫户,均符合成绩中等偏上但家庭困难的条件。民族班每个学生每学期都有包括‘两免一补’、免费午餐、自治区民委补贴在内的共2425元补助。”该校副校长梁学晖介绍。在该校,记者也看到了蜡染、舞狮等民族风情浓郁的课堂场景。
融水县委书记杨恩维表示,该县将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力度,努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通过精准建设,改善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通过精准资助,帮助贫困学生无障碍就学;通过精准帮扶,确保结对帮扶衔接到位;通过精准就业,确保中等职业技术学生实现就业。
记者手记
立志求知,才能真正改变命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直白的话语映射的是有效扶贫的真实语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好上学、上好学,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融水县因地制宜,将民族文化特色融入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走出了一条扶志又扶智的好路子。
这次苗乡采访之行,在老乡们的动情讲述中,在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中,记者感受到了教育扶贫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立竿见影的,是持久而深刻的,比如从红瑶女童班走出苗乡的姑娘们,在学有所成后又回到家乡贡献力量,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信,在教育园地中,孩子们一个个梦想的实现,汇聚而成的将是苗乡美好的未来!
日报记者 陆晓艺 报道摄影

乐山市财政局、乐山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产业试点资金分配下达情况的公告
聚焦问题整改 完善长效机制 深入开展市属企业违规配车、 用车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访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范增英
市航协首次独立完成遥控航空模型飞行员技术等级考核
我市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大病保险升级提高赔付限额
高端高质高新 成都产业不断攀高
“志智双扶”斩穷根――融水县开展民族特色办学助推苗乡脱贫走笔
汕头保税区开展“五一”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
一朵朵鲜花带动溧水旅游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岳塘区:征地拆迁扫尾清零 “百日攻坚”捷报频传
城区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制定方案 严格规范离退休党支部的经费使用
区人民医院(集团)开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义诊活动
沙湾区森林公安立案侦查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
市民宗局从四方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乐安:大红灯笼街边挂 红红火火迎新年
广州市文化馆为市民送上“年味套餐”
市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精神
男子网购名牌钱包怀疑有假 竟到深圳万象城专卖店“换包”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新旧动能转换
上交所:触及退市条件“有一家退一家”
浚县教体局组织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教育资助政策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