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创新实施供排污一体化改革构建水环境治理新格局

  今后凡是与“水”有关的事务性水务工作,将由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依法进行一揽子统筹、一竿子到底,真正形成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一条龙”格局。近日,惠州正式启动供排污一体化改革,以全新治理模式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构建水环境治理新格局,让惠州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群众更幸福。
  “供排污一体化是破解‘九龙治水’的一剂良方。”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这项改革中,我市将重组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行市政府直管管理体制,发展壮大市属国有企业,建立集供排污为一体的水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闭合链条,逐步推进市、县(区)供排污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全市域全流域水环境一体化治理。
  从“九龙治水”到“一龙治水”,此次供排污一体化改革的意义在哪里?我市又将如何创新实施,加快推进改革?
  为何改
  对标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目标,迫切需要解决“九龙治水”
  改革不仅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也是因以前没有找准治理之道而起。
  “一块果皮垃圾,留在岸上归环卫部门管,一脚踢到河里归水务部门管。”网上流传的这则“九龙治水”笑话,道出了全国很多地方水环境保护治理中的现实窘境。
  前不久,市人大、市政协、市委政研室和市编办分别成立四个课题组,针对“水环境综合治理”这一主题独立进行专题调研。综合各调研报告内容显示,我市水环境治理还存在供排污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投融资渠道单一、建管分离,水环境治理考核机制不科学、不健全、不落实等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惠州和其他地区一样,‘九龙治水’现象也很突出。”市有关负责人说,我市水环境保护治理涉及10多个部门。
  公用事业部门负责中心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市政道路排涝设施建设管养,住建部门负责中心区生活污水处理运营,水务部门负责河涌整治与管养以及江河堤围等水利工程,环卫部门负责市区江面清捞保洁,惠城区负责中心区内街小巷排水管网建设管养……纵览此前各部门的职能定位,惠州有权管水的“龙王”可谓不少。
  “政出多门,不仅容易形成部门间扯皮推诿的现象,还会造成资源难以优化配置、充分利用。”该负责人以市区污水管网建设为例说,分属市住建局、水务局、公用事业管理局、惠城区爱卫办等部门,时常因管网标高不一致、接口不统一等导致新建管网不能顺利接入。
  破解“九龙治水”这一难题,出路在哪儿?
  “高质量的发展不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发展,更不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了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支持政府对环保体系、审批体系、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健全推动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
  “对标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对照人民群众的期待,惠州水环境治理迫切需要解决的,正是‘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管网建设标准不一、跨界河涌整治不协调等问题。”上述负责人表示,实施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就是为了大力提高治水的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达到改善和提升水环境的根本目的。
  民心所呼,政有所应。在充分吸纳调研成果和广泛征求各县(区)、相关涉水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惠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 《惠州市供排污一体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从顶层设计并主导全市供排污一体化改革。
  怎么改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发展壮大市属国有企业
  “多年来,国内很多地方在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方面始终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问题,制约水环境保护治理。”市有关负责人说,我市推进供排污一体化改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剑指水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的顽瘴痼疾。
  根据《改革方案》,首先要从供排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起。而总体思路就是,坚持政企分开原则,发展壮大市属国有企业,承接涉水部门依法转移的供排污事务性工作,建立市属国有的水务投资建设运营平台,提升城市水务运营管理的效能。
  记者从《改革方案》中看到,我市将重组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明确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实行市政府直管管理体制。而重组后的市水务投资集团将负责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供排污一体化运营管理,目标指向打造国内领先、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水务综合运营企业。
  如何理顺涉水部门之间的关系,让重组后的市水务投资集团 “权责相配”?《改革方案》明确,按照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三大业务板块一体化模式,对市水务集团组织架构进行改革调整,将依法承接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市环卫局、市园林管理局等单位负责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与管养、河涌整治与管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排涝设施建设与管养等事务性水务工作。
  记者发现,《改革方案》还鼓励县(区)采取合资、参股等形式,参与市水务集团下属子业务板块的营运,推动县(区)供、排、污等水务基础设施集中统一建设、管理、运营,联合开展跨县(区)、全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逐步构建市、县(区)供排污一体化格局。
  “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剥离涉水行政部门承担的事务性水务工作,支持市属国有企业整合涉水相关资源资产集中经营管理。”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供排污一体化改革,我市将建立集供排污为一体的水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闭合链条,逐步推进市、县(区)供排污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全市域全流域水环境一体化治理,促进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拓展和优化城市发展空间。
  带来什么
  改革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老百姓将得到全方位优质水务服务
  供排污一体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面广、涉及事项多。如何更好更快地推进改革,尽快释放改革红利,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
  记者看到,《改革方案》还进行了“三个机制”改革,即明晰供排污资产整合机制、建立高效水务运营机制、健全动态价费调整机制,不断推动市水务集团做大做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为了更好地利民惠民。”市有关负责人表示,《改革方案》明确提出 “坚持公益性与增强市场竞争力相结合原则”,强化了市属国有企业履行水务社会公共服务职责。
  例如,对供排水管网进行修复改造、互联互通,细化水务基础设施养护标准、事故抢修、社会服务等要求;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环境生态修复,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水费与污水处理费挂钩和统一征收机制等等,无不是惠民之举。
  “这些改革措施都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该负责人说,通过改革,今后市水务集团对排涝管网的管养将更加及时、更加专业,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方便老百姓雨天出行。而对居民供水和污水处理也将逐渐制定服务标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后,惠州水务的管理和运营效率将得到大幅提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改革将有利于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老百姓也将会得到全方位的优质水务服务。
■专家点评
  供排污一体化改革是国资国企改革重大突破
  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
  “惠州实行供排污一体化改革,标志着惠州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是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走在了全省前列。”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评价说。
  林江说,此次改革按照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三大业务板块一体化模式,明确由市水务集团承接涉水行政部门依法转移的事务性水务工作,顶层设计做得非常完整,方向、思路、目标符合中央精神。特别是惠州将市场机制架设入水资源中,支持市水务集团投资建设市内外治水工程项目,或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涉水工程项目,将使水资源实现更为优化的配置和高效利用。
  “惠州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引入市场化运营模式,是国资、惠州地方国企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如果民企在改革中尝到了甜头,便会投入更多的资金。”林江认为,惠州要把此项改革打造成示范样板,为接下来土地、森林、河流等国有资产踏入资本运营范畴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林江建议,惠州提出逐步推进市、县(区)供排污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全市域全流域水环境一体化治理,不单纯是城市的规划,也是产业的规划,更重要的是经济的规划,这方面要做好长远的规划。
  “路是一步步慢慢探索走出来的,改革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林江还建议引入监督机制,当中既有政府的作用,又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公开透明地接受市民、企业等各界的意见。同时,做好此项改革的相关解释和配套说明,特别是对于水费和污水处理费的价费调整。
  统筹 本报记者袁 畅 采写 本报记者袁 畅杨 熠

“咚咚家服”填补大庆厨师上门服务的市场空白
[卫计委]召开2017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述职述责大会
俄罗斯建筑装饰材料零售市场2017年增长1.8%
“通信改变生活 创新引领未来”系列活动第三场成功举办
齐大毕业季跳蚤市场已经连续十多年 今年不太旺
惠州创新实施供排污一体化改革构建水环境治理新格局
省发展改革委调研内江经济形势
唐山市第二看守所唐山市第二看守所迁建工程安防报警及建筑控制系统工程(EPC)项目中标公告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为新起点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
好消息!顺庆城区居民以后在这里交水电气费
市管廊公司组织集中观看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实况直播
张家界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
全市小学“弹性离校”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苍梧小学、师专一附小、师专二附小等学校加入
石市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预警
西藏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增至19个
仙桃街道举办百家宴庆中秋 趣味饭桌令人垂涎欲滴
提示:面包车不能贴"黑膜",交警见一张扯一张
读书无用吗?(图)
双流区2018年“开门红”项目集中签约
市交通运输局召开治超站点建设协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