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若虎 诚信,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制度,构筑诚信社会的根基。加强诚信制度化建设,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扎牢制度的笼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从红黑名单发布、重点领域治理、监督体系完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激励诚信、惩戒失信的长效机制。 让发布制度威慑力更大。红黑名单,是指对守信者予以奖励、对失信者进行惩罚的名单制度。红黑名单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机制,其发布有效推动了信息透明化,推动“守信者处处便利,失信者处处难行”的信用大格局正在形成。目前,我国明确各领域的红黑名单认定原则上实行全国统一标准。要不断完善这个标准,规范红黑名单认定依据,严格认定程序,规范名单信息的共享和发布,特别是要依据名单加大联合奖惩力度,让守信者更有获得感,让失信成本大幅提高。 让治理机制针对性更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指出,要大力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诚信问题专项治理。为此,各地各部门要经常梳理经济社会发展中诚信热点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失信败德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比如,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利用电话、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网信部门要深入推进整治网络谣言等专项行动,抓一批重大案件。同时,各地各部门应加强沟通协作,推动形成联合治理的有效机制。 让监督体系覆盖面更广。加强诚信建设,需要构建有效的监督体系。以政务诚信建设为例,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要探索构建广泛有效的政务诚信监督体系,包括建立政务诚信专项督导机制,建立横向政务诚信监督机制,建立社会监督和第三方机构评估机制。同样,织密诚信监督网,需要坚持行政监管、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相结合,构建多层面、全过程、广覆盖的监督体系,对各类社会信用主体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遏制失信行为。大众传媒还要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管根本、管长远,既是成果的体现,又是巩固成果的保障。推动诚信建设,就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从制度层面加强信用文化培育,用制度刚性保障社会诚信,为诚信中国筑牢坚实支撑。
7000“新农人”成监利乡村生力军流转土地64万亩
新军屯镇中心学校开展贫困教师慰问访谈活动
青川县多举措守护绿水青山
市援疆指挥部牵线搭桥 更多新疆美味入甬来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用制度刚性保障社会诚信
城乡规划批前公示——防城港市港口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的 “港口区旧公车安置区”项目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
娄底一中附属实验学校举办第二届“爱心义卖”活动
最美东马赛道 感受城市之美
承德市城乡规划局双桥区分局关于公示君盛花园规划设计方案的通知
杭州优秀出租车企业数量怎么骤减了?仅一年,从18家变9家
淮上区卫计委打好“四张牌”提升计生满意度
青藤书院2018年初中招4个班
沅陵强力推进河道采砂专项整治
浦东新区召开规划编制创优推进大会
汉寿县领导调研“交通活县”项目建设
我市今起开展第二次“五水清漂”“五边清污”大检查
第58届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闭幕
区国税局三条措施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
周海林同志看望慰问一线民警检查督导元旦安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