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上海美术学院携手社会力量传承海派文脉


不久前举办的“国际现当代艺术和公共艺术研讨会”上,全球艺术家观点碰撞——“持续良性发展在于知识产出,通过物质文化的建设能够让人掌握一种技能的知识。”明斯特大学艺术史系教授乌苏拉·弗罗娜说。德国学者卡特琳娜则表示,物质文化是一个产品,但我们不应该只是强调如何生产,而是要掌握这种生产的知识,才可以举一反三发展。与会老师姜俊提出,公共艺术作品体现当地文化,但文化本身起源于教育和传承,所以教育传承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它应当比艺术本身更受到重视。
活动举办方之一“中国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是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携手中华艺术宫合作共建的学术研究平台。中心整合校内外和国内外相关资源,通过联合策划组织各类展览活动,共同进行专题学术课题研究,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计划。
8家研究机构启动
走出象牙塔,书写更宏大的海派艺术文脉。去年年底,依托上海“文教结合”试点学院项目,上海美院与社会艺术力量合作,启动建设包括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在内的8家研究中心和研究所。
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制定了三年建设规划,以打造都市美学为出发点,服务城市建设为核心,把美院的学术资源、学科优势和优秀人才等资源,与艺术宫的发展规划对接,为其提供来自高校的智力支持和智库服务。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负责人之一、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介绍,借助中华艺术宫丰富的展览活动与丰厚的馆藏珍品,通过现当代艺术史的重要事件和代表性人物的研究,梳理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将馆院合作的系列课题转变为社会共享的知识成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此次启动的研究中,不仅包括对华君武日记的研究及艺术档案数字化等内容,还有以海外优秀华人艺术家50年的创作成就为线索,研究与展示“中国现象、中国风范、中国艺术”的系列项目。此外,扶青计划与青年学术和创作联展、“魅力中国·美丽乡村”计划,以及艺术与科学主题展等多项活动也将相继展开。值得关注的是,以此为桥梁,艺术研究的国际化网络也正在布局。未来,一带一路艺术计划的实施也将带动国际知名艺术机构与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等形成国际美术馆合作共同体,并激励更深入的艺术家、艺术作品“互访”。
首部海派绘画研究通史初稿完成
除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外,上海美院还设置与上海中国画院共建的中国书画创作研究中心、与上海油画雕塑院共建的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与刘海粟美术馆共建的刘海粟研究中心,以及历史文化研究所等7家研究机构,将艺术合作的枝蔓伸展更广。
其中,历史文化研究所近日传出消息,两本高品质研究成果即将出版。研究所负责人之一、中国美院教授卢辅圣的《海派绘画史》,是第一部海派绘画研究的通史著作。该书厘清海派绘画发展史上的诸多关键性细节问题,并为今人提供了理解海派绘画史的新框架和新思路,几十万字的稿件已经初步完成。

三明市三元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岩前中心幼儿园将于秋季投用
【图解】重磅!广东全面部署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附机构设置表)
环卫节: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给环卫工人涨工资
桐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召开第一次会议
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信赖 时代的重托
上大上海美术学院携手社会力量传承海派文脉
关检融合后业务怎样办 海关普法助企惠民
“项目建设周周促”活动全面启动
市水务局召开2018年度水利计划工作会议
2017年第四季度阜阳市就业失业动态监测
大亚湾区:入户排查涉黑恶犯罪线索
市公安局召开迎接市委年终综合考核工作推进会
中共莆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关于巡察整改情况的通报
美国犹太裔基督徙:当心全能神邪教
区城管执法局持续开展非法运营三轮车治理
省运会女子乙组足球赛落幕
我们还能愉快“打酱油”吗?
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开始申报啦
城厢公安分局户政科为民办实事
从"血脉传承"走向"精神接力" 我市一民企举办企业传承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