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显标
在思想交流中凝聚共识,在前景展望中振奋精神。连日来,百色“新时代讲习所”一场场深入浅出的讲习,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犹如一阵阵强劲的春风,给不懈奋斗的老区人民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台上,激情讲习,解疑释惑;台下,认真聆听,仔细体会。
数场宣讲,场场反响强烈,鲜活深刻、贴近实际的讲习,如同奋进的鼓点,鼓舞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凝聚思想共识,汇聚智慧力量,主动担负责任,开创百色发展新局面,推动老区振兴发展。
强化阵地建设 构建多层次宣讲格局
2018年5月上旬,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在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新时代讲习所”工作方案的通知》。5月14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晓莉亲临百色靖西市新靖镇鹅泉村,为全区第一个“新时代讲习所”揭牌,并举行首场讲习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讲习所”创建工作,提高讲习质量,增强学习效果,依托创建“新时代讲习所”和开展大兴学习之风活动的有利时机,百色市创新学习方式,加强制度建设,将市四家班子成员和市直各单位主要领导“化整为零”,按每组5至6人分成24个学习小组,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内容。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不断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田阳县创办“敢壮干部夜校”、德保县创办“云山扶贫夜校”、市发改委创办“班子讲坛”、市文新广电局创办“周议旬会半月课”等学习载体,有效发挥领导干部“一把手”领学领讲的作用,形成“领导班子带头讲、中层干部积极讲、普通党员主动讲、积极分子踊跃讲、聘请专家重点讲”的良好局面。同时,利用党费购买6400余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发到全市所有“新时代讲习所”,充实学习资料。
我市注重理论大众化的学习宣传,把创建“新时代讲习所”作为普通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先后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千场乡村振兴战略讲习活动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百姓宣讲活动的通知》等讲习方案,通过不同层级的理论宣讲,使全体党员思想建设汇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推动讲习活动走进普通党员群众并得到教益,提高平台受益面,有效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思想建党平台建在党员身边。“新时代讲习所”成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平台,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助推器”,成为提升能力、促进发展的“加油站”。
创新培训模式 培养多样化讲习队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高屋建瓴,要让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入得脑,必须要有一支接地气的讲习队伍。针对百色革命老区多民族杂居、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集中学习相对困难,群众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相对不高等情况,我市组建了十九大党代表讲习团、“领导干部讲习团”“理论工作者讲习团”“少数民族讲习团”“村第一书记讲习团”“农民致富能手讲习团”“退休老干部讲习团”等多样化的讲习队伍,面对不同的群体开展讲习活动。
今年5月,全市讲习员培训跳出了往年室内理论课堂的模式,根据地域特点创造性地在右江河谷片区、南部边境地区、西北山区分区域进行培训。在课程设置上,有理论政策、有革命传统教育、有国史党史,更加注重通过课堂内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所有讲习员在经过系统学习培训后,深入社区、企业、学校、村屯等各个“新时代讲习所”开展讲习活动。在城里,面对大量外来务工者,如何让他们在异地他乡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外来务工人员心中,百色开辟了流动讲习课堂。在学校,创建百色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时代讲习所”,以固定讲习和流动讲习相结合的方式,安排“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宣讲团到学校开展宣讲,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百色声音,传承红色基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什么样的乡村算是振兴呢?形象地说就是,一要让农业成为大家抢着做的产业,二要让农民成为大家抢着干的职业,三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靖西市化峒镇八德村雷屯的大榕树下,村支书农家勋和往常一样与乡亲们在这里聊家常、谈发展、学政策。
“进入央达村,漫山遍野的沙糖桔树郁郁葱葱,我们央达村家家户户都种有沙糖桔,我们不仅要发展产业,还要保护好这一片好山好水,保持良好的乡风文明,让农村更加美丽,更加兴旺和谐。”讲习员李丽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当地村民种植优质水果生动形象的例子,引导群众共同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强”的美好愿景而努力。
为完成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使命,我市把宣讲的内容和当前中心工作相结合,把事关群众发展经济、建设家园等生产生活中最需要了解的政策以及相关知识相结合,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化,变成让基层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的具体身边事。在广大乡村,“新时代讲习所”不仅成为人民群众学理论、了解政策的阵地,同样也成为了学技术的课堂。
在讲习过程中,我市针对基层群众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民族杂居的特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讲习活动,并使用粤语、壮语、苗语等语种进行讲习,让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右江区以“乡村夜话”“社区夜话”等形式,利用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讲理论、讲政策、讲故事结合起来,通过山歌、地方戏剧、快板、小品等载体,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讲习活动。“板凳圈”是田林县“新时代讲习所”创新搭建的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讲台”。在群众平时喜欢围圈坐小板凳、拉家常、看演出的聚集地,讲习员用戏曲、快板、山歌、顺口溜、小品等,把党的政策理论融入节目中,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灵活多样的讲习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细落小落实,落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
拓展讲习平台 推动讲习全覆盖规范化
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会上,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晓春要求全市要充分发挥讲习所的平台优势,组建讲习队伍,面向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讲习活动,切实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
今年4月以来,为向基层干部群众深入阐述乡村振兴战略,我市组织开展千场乡村振兴战略讲习活动,组建了由村第一书记、农民致富能手、基层讲习骨干组成的讲习队伍,依托全市基层“新时代讲习所”,利用田间地头、微课堂、讲习实践基地、小报告等载体,以座谈解读、山歌快板、戏剧小品等方式开展讲习,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全面提高政策知晓率,提升农业技能素养,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推进全市乡村振兴步伐,凝聚起全市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强大思想动力。
今年5月,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在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新时代讲习所”工作方案〉的通知》(厅发〔2018〕20号)要求,我市及时部署和落实,市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各县(市、区)按照通知要求建立“新时代讲习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举办各种形式讲习7600多场,建立了10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参与学习干部群众120多万人次,讲习所已经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学理论、长知识、增本领的平台。
从第一个讲习所挂牌成立至今,全市共成立了1290多个讲习所,培养了3000多名讲习员,组建了100多支讲习队,并进一步推进全市讲习所的学习场地、学习制度、学习机构、讲习队伍、学习资料、讲习标识等“六有”建设,讲习所的建设正在朝着讲习设施规范化、讲习队伍多样化、讲习内容菜单化、讲习教材通俗化、讲习方式灵活化、讲习方法民族化等“六化”的方向发展。
小小讲习所,打通了理论到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翻开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学理论、用政策、促发展的崭新一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与“大兴学习之风”“大兴解放思想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等在这里得到巧妙结合,从这里传向千家万户。这一讲习模式和举措特别是百色利用“新时代讲习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做法,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新时代赋予了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新时代讲习所”将进一步发挥学习平台的作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变成革命老区人民脱贫奔康、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江安交管大队召开精准整顿“特权思想”专项教育动员会
周鸿率“遂州英才”招聘团走进川大
洛阳市第六届“文明杯”蓝球联赛开赛
市领导集体观看豫剧现代戏《焦裕禄》 展现一代楷模公仆情怀
巷口天天堵车路牌也被撞倒 交警:不属于禁停区域
传播时代好声音 传递身边正能量
一季度西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 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5.1倍
舟山今年将完成70岁以上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
拟投资45亿!占地2200亩!抚州的“横店”就要来了...
大手牵着小手开启新学年 南二外海德学校迎新生787人
吓人!深圳一出租车司机开车睡着 足足开出了一分钟
痛惜!宁波2天内走了两位好作家!
常德经开区民调工作全市排名第三
下周二起火车南站周边道路封道施工
"不受苦不成熟,我走了!"杭州小学生留下信去看人间冷暖!妈妈急疯!找到时竟然...
秋风吹得“廉”花香
打造城市“天际线” 城市颜值再提升
淇县谜语爱好者付同喜获“河南省民间谜语艺术家”称号
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初赛成功举行
阿富汗一处教育中心遭自杀式袭击 至少48人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