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产业扶贫需因地制宜


  南庄村位于岳西县白帽镇西南部,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留守的主要是老弱病残人员。去年以来,该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产业扶贫全覆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探索出了一条适宜本村发展的脱贫致富路。(《安庆晚报》3月30)
实践已告诉我们,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致富的主要依托。但产业扶贫受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同县乡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劳动能力、致富愿望等主观因素也千差万别。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出接地气的产业扶贫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南庄村的因地制宜,是结合自己的山场上有6000亩野生油茶的优势,用绿色产品油茶,作为长效产业支撑来稳定扶贫成果,体现出“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同时充分挖掘当地生态等资源,以发展能够增加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的产业为主要内容,因户施策,发展中药材、食用菌、养牛等适合老弱病残人员的产业,让他们手中有活,有了收入,这就确保了每个贫困户都有产业支撑,因而带富了整个村庄。
需要提及的是,抓产业脱贫,要避免盲目跟风,不能看到什么产业“火”,就跟着上马什么产业,最后同质化严重,导致产品滞销,不仅贫困户挣不到钱,也打击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正因如此,“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其它环境因素来实施产业扶贫,才能顺势而上,起到稳定脱贫的效果。
其实,用因地制宜的眼光,重新审视贫困乡镇,除了土特产,也还有不少值得开发的特色。比如,有的贫困乡镇,自然条件恶劣,但光照充足。有的贫困乡镇经济落后,但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些特色,看是劣势,但也能转化为优势。比如,光照充足的地区,安装光伏电池板并网发电扶贫。再比如,通过将车间或加工点建在乡村,组织当地剩余劳动力家门口搞来料加工,企业降低了用工等成本,贫困农户家门口增收,互利共赢。让产业既适应乡村发展的需要,也适应扶贫脱贫的现实。
当然,抓产业扶贫无论怎么因地制宜,都离不开一些硬件的配套。如较便利的交通、通信、电商等基础条件,以及较齐全的仓储、物流配套设施等。这都需要地方政府采取切实措施,拿出过硬办法补齐短板,以此来促进扶贫产业的发展。

广元献血英雄最后一捐“点亮”3人
男子武汉行窃逃到沈阳再犯案 半年后被提回武汉受审
黄伟行长就“作风建设年”活动强调“四点要求”
接驳长江索道 T026观光巴士收班时间延长至21时
世界跳绳锦标赛结束 如皋白蒲小学夺得三枚金牌
抓产业扶贫需因地制宜
头号网红熊空降嘉兴!让你又萌又嗨又能瘦!现在你能跟它零距离 只需要你……
市民防办组织区级民防行政执法人员培训
F-35全世界首次参与实战 被打的国家完全懵了
市农牧局:召开2018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
中建材“新能源智享房屋”亮相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南阳市大力开展乡镇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活动
桃源县环保局实施重点企业停产应对重污染天气
击剑冠军孙一文牵挂家乡贫困娃 送去爱心款并签名鼓励
【竞争性磋商】博兴经济开发区三号支沟流域河面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怀化市住建局强化主汛期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不忘初心、青春奋进”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举行
“蓝孔雀”帮80后夫妻走上致富路
九江市委编办主任钟华坚一行到九江外国语学校调研
建行建阳支行党支部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