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莫成“野史集散地”

  近年来,文化旅游热度渐增。数据显示,2017年文化遗产类景区总体预订情况呈火热态势,同比2016年增长高达1.3倍。今年端午三天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8910万人次,同比增长7.9%。
  然而,在群众的文化旅游需求高速增长的当下,景区导游随意讲解、编造一些奇闻轶事等现象十分常见,严重影响了旅游整体质量的提升。想必多数游客在景区都听过不少“闻所未闻”的野史、艳史、宫斗、传说。导游这边说得绘声绘色、吐沫横飞,游客那边听得有滋有味、啧啧称奇。有媒体调查发现,景点里的讲解乱象可谓不少:要么同一景点的讲解各异,难辨真假;要么各种格调低俗的轶事大行其道;要么面对游客追问,许多讲解颠三倒四、漏洞百出……
  这讲解乱象为何泛滥?不少旅行社和景区降低员工入职门槛、培训不到位、放松监管是导致讲解乱象发生的一大原因。导游不能也不应成为“低入职门槛”的代名词。导,意味着引导、指导、导向,如果导游瞎导一通,这出来看世界的游客岂不是花钱买了误导了?对景区来讲,任由戏谑历史,怎能唤起游客对历史的尊重、认同和敬畏?怎么让游客感到此行有意义?景区搞成“野史集散地”,不可不察。
  有些导游之所以胡编乱造,想必最大的动力还在于迎合某些游客的猎奇心理,炒作“吸引力”和“卖点”。其实,一个导游通常面对的是一个旅行团,其信口开河的讲解传递出的错误信息和价值导向,跟电视、网络等媒介上恶搞历史的做法,性质上并无二致。试想,当游客们听了谣言,却缺乏历史知识基础或没再去学习历史,那便容易先入为主、信以为真,尤其对于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尚在建立之初、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来讲,很容易造成误导。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严肃的历史态度是发挥历史教育作用的基础。很多景点游客可能一辈子只去一次,导游有义务和责任让他们听到真实的故事。导游应该规范言行、珍惜信任,保障解说有史料依据、有据可查。此外,对导游的日常培训、考核和监管力度也不能缺位,这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景区和人员的管理,也需要畅通投诉渠道,倒逼整个旅游行业提升形象和素质,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
  当然,并不是说导游得板着脸,像背诵历史课本一样。尊重历史是底线,让游客获得既真实又生动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必不可少。此前有位博物馆的讲解员把文物的故事像说相声一样绘声绘色、娓娓道来,而且面对各种业余或专业问题的“刁难”,都一一解答,赢得了游客和网友热捧。这无疑是很好的典范。实际上,下足功夫钻研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是对游客负责,实际上也是导游自身丰富文化素养、赢得职业提升的契机。无疑,这也给景点增色不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期待这行万里路,能在清晰正确的导览下,成为收获历史文化知识的难忘旅程。(李呈钺)

开封启动国防教育宣传周活动
第六届烟台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将播出
“为劳动喝彩 为劳模点赞” 书画及文创作品展举行
烈士所在部队来淮凭吊英烈
市运管处道德讲堂强化交通安全教育
景区莫成“野史集散地”
市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长大桥隧养护管理和安全运行若干规定》
临湘市召开一季度全域环境整治、规范村民建房、空心房整治工作讲评会
“宁聚计划”高校宣讲会密集上演
市民政局领导验收检查开福区2018年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桂林车改工作成效显著 一年节约2.44亿元
市五届政协第二期委员培训班开班
交警部门发布春节期间出行提示 全面又细致这份实用交通指南 请您收好
上海宝山区开展城市公共安全及风险防范专项监督调研
变废为宝西山华通水泥项目为古交转型发展装上加速器
科技治水 长效保洁
九原区:签订医疗绿色通道服务协议书 为老人们健康保驾护航
西工区全力打好防汛保卫战
团队“复苏”、“速度”救人——徐医附院急救团队及时救护,猝倒高铁患者转危为安
乐山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