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图:痴迷竹刻的鲐背老人


潜心竹刻的邓文珊老人。
潜心竹刻的邓文珊老人。
邓老的代表作之一《毛主席诗词39首》挂屏。
精雕细刻、一丝不苟。
竹刻需要良好的书法修养,一有空,老人就潜心研究书法。
南昌新闻网讯 日前,在青山湖区上海路街道新世纪小区内一套普通的两居室里,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邓文珊老人手握刻刀,正专心致志地在一片毛竹上雕刻字体。一头花白的头发,约显消瘦的身躯,长满老茧的手握着一把细长的刻刀,锋利的刀尖在光滑的竹片上游走,轻重缓急一如毛笔在宣纸上自由挥洒着才华与灵感。  邓文珊老人从小酷爱诗词、楹联、书法,尤其擅长竹雕艺术,8岁起接触竹刻,他的第一幅竹刻作品王羲之的一副对联现在还挂在家里客厅。邓老告诉记者:“竹刻是一项十分繁琐的技艺,它包括竹材选取、锯断劈开、板面刨刮、打磨擦拭、防虫处理、模字布局等工序,每道工序都要求十分细致。完成一件竹刻作品,需要四十多道工序,耐心、细心和热爱缺一不可。因为竹子表面很滑,质地坚硬,一不小心刀一划,整根竹子就报废了。 ”
  邓老最得意的作品莫过于至今还挂在滕王阁里,历经6年时间倾力创作的120幅竹刻楹联了。那是1991年秋,一个偶然的机会,邓文珊在天津参观了一个 “竹刻名联展”后受到启发。那时滕王阁重建不久,正计划建一个以滕王阁为主题,集文学、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的《滕王阁竹刻楹联堂》,创造一些精神文化财富留传后世。经过几年的征集,600余幅楹联从海内外云集而来,其中绝大部分出自海内外名人、专家、学者之手。为了让滕王阁尽快增添新的文化景观,邓老亲自赴宜黄、奉新等地采购竹材。竹子运回后,邓老立即从600余幅来稿中精选了120幅楹联进行精雕细刻。在历时6年浩大与艰辛的雕刻中,他用去竹子110根,毛笔25支,刻刀43把,耗费资金5万余元。终于赶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日,《滕王滕竹刻楹联堂》在滕王阁主楼开展。120幅楹联,熠熠生辉,引来海内外游客啧啧称奇。一位商人当场愿出120万元购买这120幅竹刻楹联艺术珍品,被邓文珊夫妇同声谢绝。最后,夫妇俩将《滕王阁竹刻楹联堂》全部展品,无偿奉献给滕王阁永久陈列,供游客鉴赏。
  虽然已过鲐背之年,但竹刻艺术仍是邓老晚年生活的最爱。如今老人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把竹刻技艺传给后人,发扬光大。
  邓老说:“把楹联、诗词刻在竹子上,就像古时候的汉简,保存得好可以永远流传下去。竹刻需要传承下去,到我这代没有继承人就太可惜了。”目前他已经有了几位关门弟子,但他还希望有更多的人将竹刻技艺传承下去。(记者 熊家福 文/图)
  

郧西百余扶贫车间建村头6000余贫困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十佳文明网站”评选启动
市政府与国电长源电力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严查烟花爆竹 保假期平安
我市印发建设质量强市2018年行动计划 推进质量强市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清图:痴迷竹刻的鲐背老人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成员顾龙友到上高县指导宅基地管理试点工作
“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高级别论坛举行 多元文化在长沙碰撞出火花
我市召开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推进大会
市政府党组召开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 廖其志主持
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大赛初赛在寿光现代中学举行
运城供电启动黎明党员服务队专项行动
无为!无畏!
如何服务大学科技城发展?岳麓街道邀110余校企负责人出谋划策
心脑血管很怕“冷” 冬季“护心”你需要知道这些
生活实苦,但请你足够坚强
沈河区争当新一轮振兴发展排头兵
拒不支付33名工人工资还玩失踪?三明这个老板很任性,结果......
市中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 扮好“店小二”释放市场主体新活力
南昌万达城 休闲游玩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