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业局:让绿色引领乡村振兴


永州日报讯(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宋振平)永州是全省四大重点林区之一,南岭山脉国家公益林生态重点保护区域,全国南方用材林生产战略基地。全市11个县区有10个县区为省重点林区县,林地总面积2328.84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9.76%,林农105万人,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林区、林农已成为整个乡村的“大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全市农村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和难得契机。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生态宜居凸显乡村的“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中国,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如果农村的生态环境搞不好,“美丽中国”便无从谈起。
增强森林“呼吸”功能,打造“绿色之肺”。以绿色化为总方向,重点做好“森林”加减法,提升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加”即增加绿量。一方面,多种树,种好树,大力“增绿”。 重点开展“宅边、水边、路边、村边、城边”五边造林,结合秀美村庄建设、“千万”珍稀树种进农家活动和重点工程造林,使乡村景观向彩色化、珍贵化、经济化、乡土化综合转变,打造环境优美、和谐安全、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另一方面,封好山,管好林,大力“护绿”。“种”的空间越来越少,质量也不高,“封”更是提高森林质量的一种好方法,通过封山育林形成的林分植被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林分质量提高,森林景观提升。将全市天然林纳入天保工程中来,2017年保护面积达126.9万亩。全面保护公益林,对全市910万亩各级生态公益林全部进行了管护。“减”即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一是减砍。2015年以来,启动禁伐减伐三年行动计划,年减少森林砍伐指标20%以上,进一步改善了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二是减烧。通过建立市级航空护林站,采取科学防范措施,进一步减少了森林火灾发生率、受害面积。近几年来,森林火灾发发生率、受害率一直控制在5.64次/10万公顷和0.23‰以内,分别比省定指标少71.8%、74.4%以上。三是减虫。通过防入侵、堵源头、强治理等措施,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减少本地森林病虫害大面积发生,避免树木成片死亡。近年来,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均在0.5‰,远低于省控指标的4‰。四是减捕。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科学划定保护点、保护小区、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捕杀,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目前全市拥有9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8个国家级湿地试点公园,国家级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数量高居全省第一。2017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16%,森林蓄积量达到6452.11万立方米,分别比2013年增长4%、1644.6万立方米。
提升湿地“解毒”能力,打造“绿色之肾”。 湿地又称“地球之肾”,是自然净化的重要平台。全市湿地保护面积3.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为74.9%。为发挥湿地资源优势,提升自然恢复能力,根据省委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工作要求,制订出台全市《退耕还林还湿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三年在全市潇湘主干支流完成退耕还林还湿试点25个、面积7500亩。去年3月启动了祁阳县茅竹镇三家村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建设面积615亩,当年11月竣工验收。如今的祁阳县茅竹镇三家村试点区,岸上,一排排黄金柳、观赏竹、乐山含笑等绿化大苗绿意浓浓;近岸浅水区,一丛丛再力花、花叶芦竹、千屈菜健壮生长;深水区,一簇簇香蒲、狐尾藻、睡莲生机盎然。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观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今年3月,参照其经验,永州市湘江、潇水两岸8个县区纷纷效仿,每个县区各启动一个退耕还林还湿试点,总面积五千余亩。同时,协同推进湘江、潇水及其一级支流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近5年来,全市新增7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90处各级湿地保护小区,形成了以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不仅留住了一河清波,而且实现了绿色发展。目前,全市主要水域95%以上的断面达到国家地表水一、二类标准,整体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恢复绿地“排毒”功能,打造“绿色之肝”。绿地可以过滤、净化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又称“地球之肝”。主要是石漠化治理和废弃矿山修复,石漠化地区冬冷夏热,植物稀少、土壤贫瘠,通过治理,可以保持水土、培肥地力、改善农村生态。近年来,通过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等草食畜牧业发展工程、坡改梯和灌溉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工程的科学方法,以及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林草植被恢复措施,对全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及合理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省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2017年底,全市石漠化面积17.38万公顷,比2011年减少3.29万公顷,减幅15.9%,全市土地石漠化趋势已基本遏制,林草植被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逐步向良性方向发展。随着石漠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目前正积极筹备国家级石漠公园建设。废弃矿山地土壤酸碱性高、物理结构改变、大量的重金属沉积,且排水不良,补植复绿工作任务艰巨。为推进 “环境治理” 战役,改善矿区、弃土场环境,搞好补植复绿工作,让废弃矿山披上绿新装,我市林业部门以植树活动为契机,全面筹措落实绿化资金,有序推进矿山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工作。仅今年来,全市就完成矿山复绿人工造林0.64万亩,在废弃矿山原址封山育林0.76万亩,建成11处供群众游玩的小公园。
如今的永州,废弃矿山变成了“公园”,湿地变成了“公园”,石漠地区也变成了“公园”,处处赏心悦目,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绿色产业夯实乡村的“根”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崭新动能,生态优势逐渐转变为经济优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逐渐变为现实。
华丽转身,生态旅游打头阵。今天的永州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田园风光,周末美丽乡村游已是常态。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满足了人们对于乡村生态旅游的需要,优美环境换来了高收入。永州市森林资源丰富,目前,全市拥有森林休闲基地95个,森林旅游地面积537.63万亩,可游览面积429.16万亩,辐射旅游面积1344.87万亩。有从业人员2865人、导游226人。2017年,95个森林休闲基地共接待游客429.43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68万个,收入6.8亿元。永州已经实现从“砍树”到“看树”,从“卖山头”到“卖生态”,从“卖木材”到“卖景观”的转变,林区“原始”的生态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
厚积薄发,林业产业促增收。相关研究表明,森林休闲产业每收入1元,将带动相关产值4.3元。按去年底20亿元收入算,全市森林休闲产业带动相关产值近百亿元,为社会创造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有力地带动了周边餐饮、花卉苗木和旅游产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特别是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荒山野岭变成了聚宝盆。广大林区依据自身特色,发展出油茶、毛竹、家具等各类富民产业。以金浩茶油、林之神茶油和永大九嶷为代表的油茶产业,以新田家具工业园和零陵红木家具为代表的家具产业,以湖南云生竹木有限公司、湖南舜皇峰竹木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竹产业3个百亿产业集群初具雏形。全市有85.6万人从中受益,年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以大自然木业为龙头的竹木产业,每年需要木材加工原料200万立方米、楠竹1000万根,带动江华、双牌等县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115万亩;以金浩、银光为龙头的油茶产业,年加工能力26万吨,带动300万亩油茶基地。宁远县九嶷山景区通过“景区带村”的旅游扶贫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农庄84家,8600余名贫困人口吃上了“旅游饭”。全市花卉苗木基地面积由2011年的2.58万亩发展到2016年的24万亩,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红豆杉、楠木育苗在全国苗木市场具有一定话语权。
全民创业,林下经济见实效。依托林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林区居民进行林下养殖也有天然的优势,以永州异蛇、祁阳珍贵药材、双牌生姜和养殖、蓝山特种养殖等林下经济初具规模。通过有针对性地重点扶持上规模、有特色的林下特色种养业基地,全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迅速,来势强劲。去年上报了零陵区1000亩罗汉果种植扩建项目、祁阳1500亩林下种养综合开发项目、道县200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建设等14个有规模、有特色、有产值项目到省厅,省厅下达我市林下经济项目7个。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全市林下经济继续得到蓬勃发展,每年都有数个基地获得省级示范基地称号,林下经济种养殖面积、产值稳步增长。2017年全市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6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以上,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户达16万人。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指引下,永州趟出一条乡村百姓生活富裕的新路子。
以乡风文明留住乡村的“魂”
随着乡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村民生活越来越富裕, 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明的生活氛围越来越重要。乡村是中国的根,让农村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福祉、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
以林业文化承载乡风文明。各地结合实际,传承和丰富乡村生态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营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努力保持乡村原始风貌,真正留住乡情、记住乡愁。初步形成了阳明山“和”文化、舜皇山蝴蝶文化、千家峒“瑶文化”、金洞“楠木文化”、零陵异蛇文化的林业文化格局,永州市森林植物园将各县区最有底蕴的文化在园区展示出来,建成了独具魅力的永州市森林植物园林业博览园。通过加强营销、举办活动等方式,充分挖掘山水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茶文化、花文化、竹文化、古树文化等生态文化产品,以文化为载体的森林生态休闲、森林康养产业,来势看好。
以典型精神引领乡风文明。“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炭的,再走近一看,原来是林工站的”,就是永州地区对于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评价。提起林业,人们往往会把艰苦和大山联系在一起,但越是条件艰苦,越能磨砺人的意志。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意志坚定、毫无怨言已成为林业人的代言词。相当多的林业人子女子承父业,一代接着一代干,默默奉献,为林业事业作贡献。全国林业英雄余锦柱、道县白马渡村民吴荣三一家四代志愿护鸟等先进典型事迹刚被媒体报道出来时,就在全国引发热议,鼓舞人心,他们的精神被广为宣传学习。永州市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近1.6万余人,涉及到所有乡镇、林区等基层单位,通过加强林业系统干部职工教育,发挥林区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可以辐射带动一大部分乡村村民学先进、赶先进,争当示范表率。
以古树名木提升乡风文明。古树名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孕育了绝美的生态奇观,拥有极高的景观价值,是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志物,是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蔓延起了“大树进城”之风,“大树进城”既破坏当地景观,又造成水土流失,还容易导致古树名木死亡。近年来,永州市林业局通过开展规范树木移植管理和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督查工作,“天然大树进城”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时,通过古树名木普查,对全市近3万株古树名木全部进行了建档挂牌保护,为每株古树名木量身定制了“身份证”,明确了责任人,加强古树名木救治,保护成效进一步凸显。
“茂林修竹映村郭,飞禽走兽相对鸣”,如今的永州乡村,青山绿,田园秀,生态美,百姓富,森林对于这座文明古城而言,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诗路”文产项目“丝路”觅知音
拥抱青春力量 汇聚发展动能——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8助推德州新旧动能转换分论坛侧记
汕尾税务部门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一季度为高新企业减免税逾540万
成都市文化馆“走近艺术”系列讲座面向市民
宜春美术馆获赠宜籍著名雕塑家、画家钱海源3件铜塑
市林业局:让绿色引领乡村振兴
榆关镇开展扫黑除恶大宣传行动
生态环境部督查组入驻贵阳对饮用水源地开展督查
临沂市林业部门食用林产品抽检 5批次山楂不合格
假期第二天迎客流高峰 来泰安的自驾车超 3 万辆
党的十九大代表茹振钢为安阳学院师生作专题辅导报告
100余人参加2018年昆明市青贮饲料机械化收获现场会
我市全面落实计生惠民政策
邢国辉平山县调研:为新时代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作出新贡献
周树群到宁陵县乔楼乡吴庄村参加“三·五”基层工作日活动
市交通运输局组织收看专题片《天问》
围绕海洋一产加快动能转换 西海岸渔业提档升级
全市国资管理国企改革专题培训班开班
福建省公布第二十批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名单 宁德市4个村镇住宅小区入选
加快打造淮海经济区“首信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