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一座高山,需要走很久的盘山公路
雅鲁藏布江支流平静得像镜子,映出天空
全媒体记者徐勇 文/摄
人到中年,总觉得时间在嗖嗖地溜走。于是,心里有了一些小慌张、小焦虑。过去那些想干却没干成的心思,又冒了出来。骑摩托车去西藏,算是一件。
7月上旬,我们三个认识十多年的朋友,结伴儿去了西藏,累计骑行3600公里。可真骑到了拉萨,却都冒出了同一句话:“这就是拉萨?”
莎士比亚说:“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一千个进藏人的心里,也有一千个西藏。
最难的,往往是出发
去西藏,是我少时的梦想。
四十岁了,还是一如当年那样渴望。
事越来越多,心越来越累,内心难免迷茫。
所以,我想和“小伙伴”骑车去西藏。
和当年的自己,遇见在“318”(国道)上。
回来后,用更好的状态再次起航。
这是今年6月,我帮“熊总”写的一张请假条。我和熊总都来自同一个群:“鸽子群”。骑摩托是我们共同的爱好。
之所以叫“鸽子群”,是因为我们每年都像鸽子一样,天南地北,结伴出游。每次发起活动时,喊着要出发的人很多,最终却总有人“放鸽子”。
群里有6个人想去西藏,“熊总”的动静儿是最大的。
他买了整套的新骑行服、骑行包,和一台大疆无人机,没事时还苦练拍摄技术。出发前两天,他还嚷嚷着“只要公司批假,我就能走”。
悲催的是,公司出台了“请假××天以上视同自动离职”的新规。即便作为副总,他也不敢造次,最终还是老实留下上班了。
“老郭”比我们大几岁,是个敦厚顾家的中年男人。当初听说要去西藏,他是这么说来着:“少时的梦想,再不去就没机会了!”
然而,彼时的坚定,最终没能挡住后来的纠结,为了照顾住校的儿子,他也选择了留在家里。“ppk”是个痴迷摩托车的大块头,前后有过10多辆摩托。他没去过西藏,这次也着实想一起去。不巧的是,老婆怀孕了,虽然一时半会儿还不会生,但他觉得这样走了太不放心,最后还是决定不去。“李老板”“森”,还有我,是最后出发的三个人,但我们也都有各自去不了的理由。
李老板的三台工程机械,出发前一个月还没有着落,上不了工地,就意味着每天都要亏掉工人工资和机械损耗;森的女儿今年“小升初”,7月正好是要联系上学的时候,他怕孩子找不到好学校上;而我,出发之前手上还有一个合约没有最终敲定。
如果年轻20岁,我们或许可以不顾一切地出发,但到了四十岁,总会掂量再三。想想有些丧气,但这就是中年人的现实。
好在,我们三人最终还是克服了各自的困难,结伴出发了。这也许正应了那句“鸡汤”:出发了,你就成功了一半,而最难的事,往往就是出发。
身体已经上路,心却常回到家里
年轻时旅行,恨不得把每一座山、每一片云彩都拍进去。可中年时不同,能进入镜头的风景越来越少,有时都懒得拿起相机。
年轻时旅行,喜欢拍阳光海滩、珍馐美食,觉得这才是生活的美好、旅行的意义。可中年时不同,除了欣赏一座城市现在的美丽,还渴望了解它沧桑的过去。
年轻时旅行,人还在火车上,心就已游走万里。但中年时不同,身体虽然已经上路,心却常回到家里。
这是出发第六天,我忍着持续不断的高反头痛,写下的一段感悟。
第一天的旅程是烈日下的烧烤,我们穿着厚重的骑行服在湖北境内的高速公路上奔驰,只要一停下来,就会感到衣服和皮肤被汗水粘住。
到了第二、第三天,受地方法规影响,我们被“请”下了高速公路,还迎来了瓢泼大雨。我们不得不在湿滑的山路上“爬行”,稍微不慎,代价就是摔车,轻则受伤,重则返程。
路途的危险和辛苦,都未能阻止李老板的走走停停、接打电话。雨季带来的停工,让他每天都要损失好几百元。司机还丢了钥匙,他担心被别人捡到,弄走他价值百万元的设备。
森的事也没断过。为了养猫,女儿在家闹起了别扭,无论他怎么开导,女儿都不干,弄得他很没脾气。一连几天,女儿都会诉说自己的烦恼,父女俩就这样煲着电话粥。
当然,俺也好不到哪儿去。单位领导和“甲方爸爸”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可是无奈太远,只能等回去了再处理。
对于我们来说,心无二物的旅行是不大可能的,风景再好,也总会时不时想起家里。
摩旅,本就是件很辛苦的事,但我们还是住100多元一天的平价旅馆,吃几十元一顿的饭菜。
不是兜里没钱,而是总有股说不出来的劲,逼着我们再抠门一点。
李老板是三人中经济条件最好的,日收入几千元。可他自从在四川吃了一锅298元的烧鸡后,就成了小炒部的拥趸,顿顿都往里面钻。“我借给别人的几十万,有一半儿要不回来;别人欠我的工钱,能给一半儿就不错了;上有老父老母,下有两个儿子,一大家子哪样不花钱?”这就是李老板抠门的理由。
仓里有粮,心中仍慌。中年人潜意识里的焦虑,是无处不在的。总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因为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意外需要应对。
风景再好审美也会疲劳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斜躺在干燥的土堆边,看着牦牛溪边饮水,嗅花食草。
山雨骤停,狂风暂歇,奔跑在海拔3000多米的公路上,感受天地的苍茫。
雪山脚下,静静而立,待到山岚渐渐消散,露出山腰的青葱和雪顶的真容,感觉真好……
一路上,风景不可谓不美,但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对这些独特的景致开始免疫,不再像先前那样兴奋地欢呼,停下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和风景相比,我们似乎喜欢川藏线上那种特有的人际关系。
翻过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我的车已经没有多少燃油,一路沿着陡峭的公路向下滑。两个藏族少年反坐在父亲的摩托车后,一路向我招手、大声歌唱。我不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但从他们纯朴的笑容来看,一定是首喜欢的歌曲。
在雅江城区,两个女子冲着我们挥手大喊,起先我们以为她们是揽客的店家,后来才知道,她们是进藏的女骑士,看我们在路上兜圈,想给我们推荐最近的客栈。
一路上,发现有机车迎面驶来,摩友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互相鼓励;早餐店内、修车铺里,即使素不相识,摩友们也会主动攀谈,相互分享旅途经验;发现路边的车祸,不管是不是要赶路,摩友们总会停下看看,问一问需不需要帮忙。
最难忘的就在我们身边
这场“收官式”的长途骑行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到达目的地,但目的地未必会让每个人都快乐。
人生路上,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们克服的一个个困难和结识的一个个同伴,才是最美的风景和最美的回忆。
等我们到达了拉萨,心里却有些失望。
摩托车、电动车在街道上穿来穿去,汽车不时排起长龙。在我们心里,即便是布达拉宫的壮丽,也不如一场砸到我们肉疼的夏日冰雹那么稀奇。
突如其来的降雨,让青藏线、“318”、“317”同时中断。我们只能将摩托车交给物流公司,自己买了回家的机票。
出发前的纠结,旅途中的牵挂,这些属于中年人的复杂情绪,使得“洗涤心灵之旅”没能发生在我们身上。
我不禁问自己,难得来趟西藏,究竟什么最难以忘记?
我想,除了一路的风雨,更多的还是老朋友之间的点点滴滴。
和以往的历次骑行一样,摩托有问题了,森总会蹲下来不厌其烦地摆弄,我双手干干净净,他倒是满手油污。
身体不舒服了,我只管躺在床上,端茶倒水、下楼买饭的事他俩会去。
闹意见了,我板着脸,李老板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开着玩笑,满脸笑嘻嘻。
风雨再大,我们三人对讲机里的聊天声也从不曾断篇儿;夜深人静,纵使第二天还有几百公里要赶,我们也聊到凌晨,不肯睡去。
生活的羁绊越来越多,骑车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我们知道这是自己的使命,逃避不了。我们相约50岁时,再来一场老男孩的骑行,重温美好的过去。
全国劳模朱莲香走进小区讲服务
百姓故事|魏桂香的花鼓人生
深圳将在清明前举办免费骨灰海葬、树葬活动
千金街道举办书画摄影展
5位扬州曲艺名嘴“甘露书场”同台献艺
川藏摩旅之感悟篇——最美的,也许不是风景
黄石将建一批城市“口袋公园”
我市物流标准化试点成效显著
我市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双创热土”项目对接会
我市市监部门举行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中国一带一路年鉴》(2017)日前首发
市金融办到韩城市考察交流学习金融工作
奋力开创全市政协工作新局面
应县12个乡镇“新时代传习所”挂牌开讲
爱心企业免费为南宁高考生送早餐
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十九大报告专题学习会
苏州市进一步加强全市户外广告设施安全管理工作
阳江市粮食质量检测中心挂牌
临沂商城各市场开门纳客 抱团拓展海外市场
市政务服务中心举办“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主题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