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门城楼。
施州古城依山傍水,山环水抱,古有“诸水环流,形若楼船”“城为舟形”的美称。古老的青石板路、屹立在五峰山上的连珠塔、穿越千年的施州古城墙……真是一步一景。
施州古城位于今恩施市六角亭街道办事处老城区,由解放路、城乡街、胜利街社区和书院社区的一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施州古城被古城墙环绕,城墙内就是施州古城——人们习惯称之为老城。
近年来,恩施市发展迅速,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老城已不再热闹繁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南城门城楼保留相对完好,但一直未开发利用,历史、文化价值不能很好地展示;连珠塔、文昌祠、饶应祺故居等文物古迹都或多或少地损坏……文物保护现状堪忧。如今,“老城”改造和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相继展开,使得“老城”重现生机。
古城文物古迹资源丰富
古城墙一角。
说到施州古城,不得不说施州古城墙。恩施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墙作为战事防御体系,它环绕整个恩施老城区,以清江河成为天然的护城河,使得施州古城易守难攻,成为一道守护古城的屏障。
恩施(施州)古城墙始建于宋代,建造时这个建筑还是座土城,后历经元、明、清各朝的扩建和维修,运用了大量的砖石来加固。但由于历史的沧桑,施州城址的东北两城楼、城门已消失殆尽,不过西、南城楼及城门都保存相对完整。
“2001年考察时,东门,北至市中医院职工食堂,南至市棉织厂,保存较好;西门,北至西后街26号,南至学田巷13号,保存最为完整;南门,西至学田巷12号,东至城乡街13号,保存较好;北门,东至四维街2号,西至胜利街14号,残留甚少。”恩施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刘清华说。
在施州古城墙内外保存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传统街巷、民宅、名人故居等,形成了密集的文物分布网络。东门区有周家石门老屋、饶应祺故居;西门区有洗马池门墙、叶挺将军囚居旧址、樊增祥故居;南门区有武圣宫、连珠塔、巴公墓遗址;北门区有白衣庵、问月亭及向王庙遗址;城中有近代西式建筑恩施县委政府原办公楼、文昌古建筑群等;还有官坡街、亭子屋、仓屋、西正街等传统街巷、民居。
据初步统计,施州古城现有国家、省、州、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一般文物13处,历史建筑18处,历史文化街巷30处,历史文化遗产遗址6处。
古城文化资源之丰富、文化价值之高决定了古城广阔的开发前景。虽然古城文化资源的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仍然不能掩盖其广阔的开发前景。
保护古城构建城市记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城墙虽失去了原有功能,但其作为文化遗产所拥有的历史、艺术、科学及社会价值仍然在当今的城市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市民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不够,‘老城’的文物古迹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加强六角亭辖区内文物古迹的修复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刘清华介绍。
从呼吁保护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再到实质性实施保护措施,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艰难。1992年,恩施市开始申报,历经三次,直到2006年5月,施州城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是老城的转折年。州规划局、恩施市文体局、恩施市文物局聘请相关机构编制《恩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施州城址保护规划》。
2013年,《施州城址城墙维修方案》报国家文物局。
2014年11月4日,恩施市文物局收到省文物局下达恩施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州城址城墙(南门至西门段)保护工程专项补助经费1006万元;7月22日,“施州城址——南城门及城楼抢救性保护工程”开工。
2015年9月,保存有施南府衙门、民国时期建筑和西式建筑风格的恩施地委、县委办公楼旧址整修完毕,作为抗战博物馆对外开放。
2017年1月,“施州古城历史文化陈列”在保存最为完好的南城门楼上开放展出,南城门城墙成为市民的活动地点。
“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和市文物事业管理局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人力对古城的文物进行摸底。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还深入群众,加强宣传,在街道、社区设置‘恩施老城历史文化宣传长廊’,让人们了解老城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六角亭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道。
“一江一古城”建设将让“老城”重现芳华
“办事处与市文物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恩施老城文物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巷、特色民居等实地核查工作,为州城‘一江一古城’建设提供理论数据支撑。”六角亭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州城“一江一古城”建设中,“一江”指恩施的母亲河清江,“一古城”指恩施老城——施州古城。施州古城全域属六角亭街道办事处管辖,古城内至今保留多条历史文化街区,多处古建筑、历史遗迹,是全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推进古城改造,让古城在承载历史的同时与时俱进,是此次调查工作的重点。
调查组历经半个多月,工作人员对古城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对每一个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建筑类型、占地面积等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绘图、测量等方式获得一手资料。通过反复对比甄选,初步确定了极具保护价值的12处文物保护单位、13处一般文物、18处历史建筑、5条历史老街、25个古巷道、6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进行资料留存。调查结束后,调查组集中对影像、数据、文字进行核对,争取减少工作误差,并对所有资料规范整理成册,为“一江一古城”项目中古城建设文物古建筑保护提供依据。
让“老城”的文物亮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古城,了解古城的历史变迁。南门城楼于2017年1月23日对外开放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为了一睹南门城楼的“芳华”,记者来到古城南城门,登上南门城楼,只见城楼大门上悬挂“朝阳”二字的匾牌十分醒目,据介绍,该牌匾是由著名书法家吴法乾先生书写。沿女儿墙竖立40面“施州”彩旗,城楼悬挂16个“施州”灯笼,城墙外19个夜景灯光照射,气势宏伟,古朴壮观。
据了解,古城南城门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州城址”的组成部分。
走进展馆,馆内陈设着各类关于古城的历史实物、照片和文献资料。施州古城沙盘展现的是三山拱城、四水护城的山地古城风貌,城内街巷民居、传统商铺、文物古迹密布。
出中门,门两侧是原东门城楼的两件门柱石,展柜中展示的是“张王庙”碑,城墙砖,旧时的瓷盘、瓷碗,钱币、税票、粮油票、施州古城研究书籍和记载明施州卫指挥使童氏事迹的宗谱。史志记载:南门城楼供祀关帝,陈列了关公像和关公庙对联。
参观完南门城楼,沿着古街老巷,游览古城墙、武圣宫、文昌祠、连珠塔、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等文物古迹,眺望连珠山、摩天岭、清江水,尽情地感悟施州,享受施州、展望施州。
一个“门外汉”到“行家”的蜕变 ——记中秦兴龙工业集团信息发展中心职工白金龙
泗洪1至10月完成公共资源交易总额39.6亿元
高举旗帜牢记使命 携手共绘新时代河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等六项决议 谢伏瞻主持会议并讲话
嘉祥县统计局公开招聘2名工作人员 11日-21日报名
温州市区5家农贸市场食品抽检 4批次疑似有问题
让恩施老城重现芳华
凝聚新时代的奋斗伟力
邮储银行芜湖市分行与芜湖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清溪交警开展“警家校”护安护畅培训
林沛坚督导新市社区“六类场所、十项必查”工作
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总台)开展“双禁攻坚 创建巩固”主题党日暨周四巡街活动
当心!广告中有这些用语的保健品千万别购买
我市借力“智慧化”建设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市交通委: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服务 将按“黑车”重处
违规招生将受严格处罚
唐山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市领导包保督办第五组到望江县督查中央、省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情况
狂风暴雨,高明这群人却奋力前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专访普京 赠送龙井茶
市残联开展建党97周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