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味着内地与港澳的合作将更加深化,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大湾区各城市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如何找准区域定位与优势,激发惠州发展与创新的活力、动力,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进程?惠州要争创国内一流城市,该如何利用好土地、自然环境、经济产业等内生要素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后发优势,努力形成惠州发展的优势红利?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惠州新动力主席楼家强就这些话题接受了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采访团的采访。他认为,惠州具备争创国内一流城市“立足实际、不断创新、综合发展”的利好条件,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惠州应在打造产业基地、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城市品质上下功夫。
楼家强。 本报记者周 觅 欧阳成 通讯员张翠盈 摄
人物名片
楼家强 生于香港,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香港公民教育委员会委员、电讯服务用户及消费者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浸会大学咨议会成员、香港基本法推广联席会议副秘书长、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常务副主席、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董事、香港青年联会副主席、惠州新动力主席。
-------------------------------------------------------------------------------------
谈创业发展
来惠州发展是无悔选择
1997年前,香港曾出现一股移民潮,很多人漂洋过海,远赴异国他乡。当时正在国外求学的楼家强却作出人生中一个重大决定,于1997年6月底回到香港,见证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时刻,并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梦想。
1998年底,在公司和家人的支持下,楼家强来到内地发展。“对我来说,当时的工作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切都很陌生;我也不会说普通话,但在内地朋友的包容和热情帮助下,我很快融入了新环境,梦想也开始在祖国生根发芽,我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回内地发展近二十年,我对国家发展历程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有归属感、责任感。”谈到自己在内地的发展,他感慨地说。
2000年,楼家强来到惠州。他说:“在惠州生活的日子,我充分感受到国家在民生、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
“今天,我们在生活上直接分享国家发展红利,生活各方面轻松得多了。优越的立体交通网络,出行很方便,要订车接送的话,拿手机简单动一下手指,下个订单,车就在门口等了……”说到内地的发展变化,楼家强滔滔不绝。他认为,内地的发展吸引了很多香港人来投资,香港人坚毅的“狮子山精神”在内地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惠州作为大湾区的重要一员,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而广深港高铁的开通,更进一步拉近了惠州和香港的距离,惠港合作也充满新机遇。“我十分庆幸在年轻的时候就有机会来到惠州发展,从走进祖国、认识祖国到爱上祖国,我期待把这份幸福感延续下去,让更多的青年朋友深入了解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成就自己的未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楼家强始终认为,来惠州发展是他一生无悔的选择。
建议与期望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营造舒适宜居环境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把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的宏伟目标。对此,楼家强认为,惠州具备争创国内一流城市的“立足实际、不断创新、综合发展”利好条件。在惠州未来发展之路上,他认为要在创新上下功夫。
“充分利用产业基础优势,着力打造先进产业基地。”楼家强建议,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快速稳步推进,惠州要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和石油化工产业的基础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借助大湾区建设中要素流动的浪潮和潼湖生态智慧区日益发展成熟的创新要素,立足实际,把电子信息、创新创意等产业的发展规律研究透彻,提升产业水平,打造先进产业基地。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城市要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创新要素。楼家强表示,惠州打造创新活力之城,要以潼湖生态智慧区作为先行示范区,建设更多不同的产业园区、服务平台、孵化基地等吸引各种小微企业,并逐步使其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培育、引进创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人才,充分调动全社会各个领域的“创新细胞”,增强惠州发展主引擎的动力。
“城市应该为人而建,不断满足人的高质量、多样化需求。”在楼家强看来,惠州要瞄准“现代质量城市”发展方向,依托自然环境的特色,发挥惠州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绿色发展,优化城市布局,平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营造舒适宜居环境。
吸纳优秀人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等跨境工程即将陆续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提速。惠州和香港的距离正在不断缩短,这给惠州带来了历史性新机遇。
惠州该如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楼家强认为,首先要找准定位。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锐意打造竞争力强、深度合作的世界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结合各城市的特色,凝聚成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其中,惠州具备扎实的工业基础,坐拥仲恺高新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丰富的海内外人才资源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作为区域内主要城市,惠州要瞄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战略,逐步建立现代化交通体系、产业体系等,实现人才、技术、信息等高效流动。”楼家强建议,要在现有石化、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车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发力,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
同时,惠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文化底蕴深厚。“惠州在自身工业基础优势和宜居环境优势上,如果辅之政策吸纳各方优秀人才,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科技创新型国内一流城市。”楼家强说。
本报记者周 觅 欧阳成 通讯员张翠盈
奉新县综艺晚会在市文化馆精彩上演
乐平市纪委监委通报两起干部作风典型问题
天府空港新城 强调生态生产生活“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首个移动5G基站落户溧水 预计2020年可实现商用
她雨天借公交“爱心伞”应急,还伞时捐了把伞
全国政协委员、惠州新动力主席楼家强为惠州市发展支招
春运期间我市气温冷暖起伏较大
有4次降温降水过程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广州市白蚁防治工程验收备案业务工作培训
市残联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花山区商务局、民宗局联合党支部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
西安空气质量今年首次“三连优” 今年已收获83个蓝天
注意绕行!温州大桥台州方向7月1日起封闭施工
国庆节放假通知
7部门联合推荐:80首优秀童谣作品公布
东宝区首批16件全民健身器材完成安装
这个端午,带你扒龙船
我市疗休养产品首次推介会走进安徽铜陵,颜值气质“惊人”受热捧
关于张建明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涵江区与宁夏西吉县签订对口帮扶协议
做足思想人力物力制度准备富锦未雨绸缪确保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