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小区的游泳池安全吗?记者走访发现问题不少


三伏天里,对于市民来说,去游泳场馆游泳消暑是不错的选择。在各种游泳场馆里,一些住宅小区配套的公共泳池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这些游泳场所离家近,价格也相对便宜。不过,日前有市民通过本报新闻热线3838110反映,这些居民小区内的泳池处于人气正旺的时期,其存在的一些卫生与安全问题可能会对游泳者产生不良影响,希望媒体报道后能引起主管部门与经营者的关注,并及时整改。
公共泳池不规范现象让游泳者担心
市民反映,他住在长江路滨江山庄小区,进入伏天后,他开始带孩子去周边一些小区游泳池,比较方便也经济实惠,一次一个人的价格也就在15元或20元。不过,在去了几家后,他发现这些游泳池在管理上比较马虎,可能会对前来游泳者的安全与健康构成隐患。
他说,在几家游泳池均发现,到此游泳的人在进入泳池前不需要冲淋,也不用在浸脚池里消毒。此外,他还发现泳池周边有许多市民只是来看家人或孩子游泳,他们穿着的鞋子没有任何卫生措施,还走来走去,而不时有游泳者上岸,就在岸上围观人员中光脚行走,甚至去卫生间,然后又再次步入泳池,这让他感觉非常不舒服。他还表示,“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敏感,这些小区泳池的水闻起来消毒粉味道很重,游过了上岸后皮肤感觉紧巴巴的,是不是消毒粉放多了。”
这位市民还告诉记者,他在有的小区游泳池还发现,在救生观察台上看不见救生员,或者观察台上的救生员在玩手机,“万一发生紧急情况怎么办,往往就是短时间疏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强制冲淋装置与浸脚池形同虚设
对于这位市民的反映,记者近日对两家小区的游泳池进行了走访。第一家小区游泳池采取体验暗访的方式开展。当日晚6时许,记者来到位于长江北路一个住宅小区的公共泳池,网上购票为单人15元。该泳池也是市民所反映存在问题的一家。从入口处进入,要从泳池边走进更衣室,目测泳池有200多平方米,的确有正在游泳的人上岸后光着脚行走,估计也没想到刚刚有人穿鞋踩过后比较脏。
在通往更衣室的路径末端有几堵矮墙,设计成两个通道口,一个是游泳结束后回到更衣室,一个是更衣室通往泳池,通往泳池的通道口上有冲淋装置,但是关着的,前方的浸脚池里水也没多少,挺浑浊。记者注意到,进入泳池的人都绕开浸脚池,可能是嫌水脏,也没有人记得入池前冲淋,场内也没人提醒游泳者及时冲淋。
更衣室空间很小,和敞开的卫生间、淋浴间挤在一起,气味不好闻。换好泳衣后,记者要求下池前冲淋,才有人打开冲淋装置的阀门。在池边仔细看池水,不是很清澈,闻起来消毒粉味道也比较明显。在入水后记者还发现有黑色絮状物,不知道是什么。游了一会儿记者上岸回到更衣室,却发现为数不多的喷头中有一个在使用时,其他几个几乎放不出水。对此,工作人员让记者到入池前的强制冲淋喷头下冲洗,让人无奈。
救生观察台均是空荡荡的
7月25日17时许,记者又来到位于银湖北路上的一家小区游泳池,这家泳池比较大,目测有700平方米左右。记者在泳池隔离网外就发现,多个救生观察台是空的,没有人在上面值守(如图)。
走进该泳池更衣室就能闻到一阵阵刺鼻尿骚味,即使在泳池边也是如此。记者注意到强制冲淋装置没有水流出,浸脚池内也是一滴水没有。对此,记者找到一位现场工作人员,表明身份。他解释说,由于泳池上装了防晒网,救生员坐在普通的椅子上反而比在救生观察台上更容易监控泳池。他随手指着泳池四周说有足够的人手负责现场安全。同时他还解释,因为开关坏了,所以强制冲淋放不出水,浸脚池也是干的。对于这些问题与刺鼻的异味,他表示会及时整改。记者在该游泳池再次观察后发现,这一泳池面积比较大的公共游泳场所没有急救室,工作人员指着门口一个柜台上不起眼的小药箱说,“我们是有准备的,而且我们家安全工作做得好,不需要急救室。”
记者与游泳场所所在辖区卫监等部门取得联系,有关负责人表示会及时到相关游泳池去核查,并给予回应。
记者 吴敏 文/摄

春节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查 3个批次不合格
长沙市中级法院原副院长刘革强因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发布 我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吓人一条蛇盘在车上除害能手将蛇捉住将找地方放生
赵应云:把考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 确保高考工作万无一失
你家小区的游泳池安全吗?记者走访发现问题不少
美丽中国,云溪是行动者!
夹江年画:两项国家级非遗的心血之作
增设信号灯、人行横道线、护栏 畅通伍家岗至猇亭交通
淇县粮食部门积极做好2018年夏粮收购准备工作
国庆前夕台州150幅艺术作品将赴杭展出
天宁区:泰州市高港区委宣传部来天宁考察
康美智慧药房正式落地普宁
泉州芯谷 南安园区LOGO确定
流动车管所开到五一广场电动自行车上牌这些得了解
市教育局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专题学习解读《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
逃犯大摇大摆到窗口办护照 三警花合力将其智擒
恒路村“民情分析会”坚持了12年
南充7家网约车经营平台取得经营许可 看看是哪些
34年,她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大山——记乡村教师李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