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萍乡样本”

每个月可以生产350万台路由器,发射出的wifi信号可以覆盖整个萍乡市。这是位于萍乡经开区的江西网是科技有限公司交出的成绩单,很难想象这是一家刚刚在今年5月份投产的电子信息企业,今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8亿元。
公司负责人杨柳堤家在重庆,总部又在深圳,三地奔波成为杨柳堤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然而便捷的高铁让杨柳堤所遇到的交通问题迎刃而解。“公司到高铁站只需要15分钟,无论回家还是回总部都非常方便。”杨柳堤说。
实际上,在网是科技落户萍乡前,曾经在中部其他省份考察良久,综合考量,最终落户萍乡,短短数月已经成长为萍乡市电子信息龙头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内28个省市区和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电子信息产业“平地起高楼”是近年来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缩影。近年来,萍乡市在转型升级中,不唯煤,超越煤,电瓷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电子信息等新产业平地起高楼,百花齐放,成为萍乡经济转型发展的中流砥柱。
今年9月11日,萍乡市又顺利入选国家森林城市拟批准名单。产业兴,生态美,萍乡市跳出了“资源富城兴、资源竭城衰”的循环,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提供了生动样本。
平地起高楼转型升级“跨越煤”
位于萍乡市安源电子信息产业园内的江西平盛科技是一家半导体生产企业,今年5月份工厂装修,8月15日就进入投产阶段。
公司负责人苏秋平笑言,来这里几个月,头发都白了很多。苏秋平说,自己是一个急性子,事情做不好就睡不着觉,在萍乡的这几个月花费的精力抵得上过去五年。由于赶着投产,和苏秋平一起来的几位管理人员同样也憔悴了不少。
苏秋平的“急”,源于他对萍乡的重视。“投入了一亿元,基本上全部心血都在这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苏秋平表示。在来萍乡之前,苏秋平已经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把产品卖到了东南亚和美国。
随着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苏秋平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内地。在一次招商引资洽谈会上,苏秋平和安源区招商人员相谈甚欢,项目随即签约推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萍乡的发展环境让苏秋平倍感欣慰。“这里的官员都很务实,把自己当作企业的‘店小二’,企业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给他们,基本上都能解决,希望未来,能在这里把我的企业做上市。”苏秋平说。
和平盛科技一样,诚玺电子也是从广东通过招商引资进驻安源电子信息产业园的企业,主要生产电子产品的玻璃盖板,是欧菲光、合力泰的供货商,今年8月份投产。在来萍乡之前,诚玺电子已经有了稳定的市场,产品不愁销路。
企业负责人刘荣三是江西上饶人,从做销售送货开始在这个行业奋斗了近20年。“深圳太拥挤,江西很适合生活。”刘荣三说,回家乡投资创业,一是思乡情结,二是这里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潜力吸引了他。
“建厂的时候,因为工期比较紧,经常有一些水电问题三更半夜需要政府部门协调,他们解决问题速度非常快,毫无怨言,把企业做好成了企业家和政府共同的目标。”刘荣三表示。
诚玺电子总投资3.5亿元,目前已经投资1亿多,今年销售额预计达到6000多万元。
平盛科技和诚玺电子的快速落户是安源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萍乡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积极培育替代产业、厚植新兴产业,使煤炭从“顶梁柱”的位置上逐渐退了下来,全市产业结构走上多元化、良性化发展道路。
以安源区为例,该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从提出正式设想到开园仅用了5个月。开园仅用1年就引进了38家企业,实现经济产值51.8亿元,上市企业、研发企业从无到有,从单个到集聚,成为萍乡市较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萍乡三次产业结构比由转型初2007年的9.1:61.1:29.8优化为5.4:50.3:44.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为40.5%,经济的活力和后劲明显增强。
老树发新枝转型升级“不唯煤”
电子新型产业从无到有,在萍乡崭露头角的海绵产业则是老树开新花,是萍乡市传统产业煤矸石、废渣循环利用的“升级版”。
萍乡龙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化工陶瓷的企业,深耕工业陶瓷10多年。作为传统产业,在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
萍乡市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水泥渗漏砖。龙发实业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成功研发出“城市科技生态陶瓷透水砖”,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的企业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龙发实业总经理黄永表示,2015年,公司决定上马这个产品的时候,实际上是有压力的,当时萍乡这个市场还是空白,没有技术也没有人才,如果不能成功,数千万的投资就要打水漂。
是破釜沉舟还是因循守旧?几经思量,龙发实业选择了前者,投入巨资引进技术和人才,进军海绵产业。
透水砖的原材料是废砖及废弃陶瓷等废旧物资,而这些物资又是生产工业陶瓷的下脚料;另一方面,生产透水砖的废料又可以作为工业陶瓷的原料。经过两三年试水,新产品逐渐获得市场认可,龙发实业也焕发了第二春。
近年来,萍乡以建设海绵城市为契机,出台系列政策文件,着力培育以生物陶瓷膜、水泥渗漏砖、水泥渗漏管、废水废气处理设备、管廊施工设备为主的海绵产业。
在萍乡市,像龙发实业这样吃上“海绵饭”的企业如雨后春笋,到目前已经达到40多家,产值约80多亿元。
“随着市场的发展,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还将加大科研投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开发更多海绵产业所需要的新产品。”黄永表示。
电瓷产业是萍乡的传统产业,鼎盛时期曾经占据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但企业一度因生产规模过小、产品档次低、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纷纷倒闭。
为实现电瓷产业转型升级,萍乡电瓷产业重镇芦溪县双管齐下,一方面摒弃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值、低附加值的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芦溪县通过借船出海、靠大联强,对电瓷产业实施合并重组、技术升级、产品换代等全方位改造。
2013年,芦溪县吸引了总投资15亿元的央企中材电瓷落户,一举形成了以中材电瓷为龙头,100余家涵盖了上下游及配套服务的相关企业为支撑的电瓷产业体系,占据了全球20%、全国75%的市场份额。
在转型升级中,萍乡市通过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嫁接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老树开出了新花。
萍乡市委负责人表示,在转型中,萍乡传统产业通过战略重组、改造升级,再次激发了原有支柱产业的市场活力。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利用,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兴起了新产业,培育了新动能,拓展了新空间,壮大了全市产业基础。
聚散联强小企业长成“大块头”
萍乡素有“杂交水稻制种之乡”的美誉,是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的一面旗帜。
但长期以来,萍乡的制种产业小而散,多为个体经营,大多集中在制种产业链最底层,风险大,利润薄,未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缺乏规模经营和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制种行业发展后劲不足,甚至被其他地区的种业新军所超越。
在转型中,萍乡注重聚散联强、整合重组、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引导产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一举改变了原有产业发展的疲软状态,使优势传统产业更加“强筋壮骨”,产业竞争力和语话权大大提升。
近几年,天涯种业在研发和销售环节发力,从纯粹制种企业成功转型为种业企业,成为萍乡产业转型聚散联强的典型代表。
2015年底,萍乡种业的领军企业——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在萍乡市委、市政府的引领下,与本土另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春蕾集团进行了整合重组,成立了“新天涯种业”。
通过整合重组、技术创新、科企对接、“育繁推”一体化,“新天涯种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
天涯种业董事长张少虎介绍,近年来,天涯种业每年投入科研经费1600多万元,占到公司销售收入的8%,远高于全国3%的平均水平。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改变了公司之前受制于人的窘境,5年时间,销售收入从300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亿元。
种子三五年就要更新换代,需要年年创新才能可持续发展。回首转型之路,张少虎坦言,虽然曲折,但这是一条转型的必经之路。
转型之初,公司底子薄、基础差,为了吸引优秀专家进驻,天涯种业筑巢引凤,倾力把科研基地硬件设施搞上去,并承诺保证充足的科研资金。随着公司首席科学家唐显岩的到来,公司发展步入快车道。
“成功转型不仅依靠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政府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张少虎说,2013年萍乡大旱,专家的种子资源面临绝收,一旦绝收,前期研究将前功尽弃。虽然打了两口井,但是杯水车薪。陷入绝境之际,当地政府派洒水车、消防车“雪中送炭”,这才保住了育种的核心材料。
持续不断的科研投入,让天涯种业尝到了甜头。此外,天涯种业还扩展销售体系,在全国设立了7个分子公司,200名销售人员遍布南方10多个省市。“我们的目标是,‘十三五’末公司效益和规模进入全国前五,基本达到主板上市条件。”张少虎表示。
2016年11月,新天涯种业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a证,成为了江西省首家“育繁推”一体化国家级a证企业,企业竞争力也实现了质的飞跃,种子销量比往年同期增长近3倍,年销售收入达到4亿元,进入了全国种业前50强,加快推动萍乡市从“种业大市”到“种业强市”转变。
聚散联强,抱团发展。近年来,萍乡市促进主导产业专业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工业产业集群。目前,已经成功打造湘东区新型工业陶瓷产业集群、芦溪县电瓷产业集群等5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
减“黑”增“绿”绿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走进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南竹坡村,只见宽阔的柏油马路穿村过街,葱郁的百年香樟树直插云霄,在茂林修竹的掩映下,一座古色古香的老房子与两旁现代建筑相映成趣。
难以想象的是,6年前的南竹坡受采煤影响,生态环境极为糟糕,人居环境十分恶劣,当地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12年,该村对废弃矿山进行了园林化改造,使曾经的“煤窝窝”变成了“金窝窝”,每天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为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萍乡以荒山荒坡绿化和花卉苗木基地建设等为抓手,大力推动增绿工程,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61.9%提升到2017年的66.87%。
在推动增绿工程的同时,萍乡通过政策引导、规划引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彭健是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人,出生于1990年。宣风镇是中国花卉苗木之乡,全镇有花木面积达4.2万亩。
2011年,他大学毕业后便只身前往上海闯荡,加入一家贸易公司担任销售主管。
见识了上海的繁华,也看到了家乡破败的境况,2012年,彭健毅然辞职,回乡创立一家花卉苗木公司,改变家乡面貌。
创业之初,由于没有花卉苗木种植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彭健四处求学、取经,并定期外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公司指导。种植第一批精品桂花树时,他每天带头起早摸黑地到园林基地查看水位、天气、测量温度湿度等。
万事开头难,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彭健慢慢地在花卉苗木领域如鱼得水,公司年产值达4千万元,到2015年底已解决当地50名劳动力就业问题。
此后,花卉苗木行业的不景气,让彭健的企业陷入困境。此时,萍乡市转型升级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绿色产业成为发展方向。
依托原有的花卉苗木资源,彭健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于2016年3月投资2000万元注册了江西仙凤三宝农业休闲观光园有限公司。在现有的自然和生态绿化环境基础上,大力发掘宣风镇传统的谷酒、板鸭、萝卜等特色产品文化内涵,建造了一个具备自然生态与文化底蕴相结合的休闲观光产业园——仙凤三宝。
自2017年春节期间试营业起,园区已先后接待了约70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高达2万余人次,收入约6500万元,打造出了属于赣西独树一帜的乡村田园综合体。目前,仙凤三宝已经被评为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景点,正在向4a级景区冲刺。
萍乡市委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萍乡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大为改善,逐步实现了从“灰姑娘”到“俏姑娘”的嬗变,城市“颜值”大为改观。同时,一批农旅结合的绿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成为萍乡市绿色发展的主力军。
转“忧”为“喜”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南正街位于萍乡的老城区中心,毗邻萍水河而建,既是萍乡城市的发源地,又是萍乡古城墙、禹门、孔庙等大量历史文化遗址所在地。曾经,这里棚户区聚集,困扰萍乡城市发展几十年之久,成了“老大难”。
曾艳萍是萍乡市电扇厂机修钳工,在南正街住了56个年头。在曾艳萍儿时的记忆里,这里曾是一个繁华之地,货船往来穿梭,萍乡的煤炭、瓷器都曾在这里的大码头装船,然后沿着萍水河运出。
随着城市的发展,萍水河越来越窄,河床越来越高,南正街也成了“耄耋老人”,老态尽显。“每年夏天,萍水河涨水,南正街总要被淹,还有很多老旧的危房,每当刮风下雨我们都担心会塌掉。”曾艳萍回忆道。
2015年,南正街改造,曾艳萍和其他2000多住户集体迁出,到了距离南正街7公里之外的一个高档小区定居。搬家之前,南正街邻居们还组织了一个千人宴,欢庆乔迁之喜。
“我在这里住了50多年,见证了南正街的由盛转衰,如今又见证了它的凤凰涅槃。”曾艳萍表示。
根据萍乡市的规划,这里将被建造成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保留原汁原味的萍乡记忆,留得住乡愁。
虽然已经不在此居住,曾艳萍依然关注着这里的一点一滴,经常和邻居一起回来走走看看。“现在变化太大了,道路更漂亮了,河道也更宽了,等建成后我们还要回来看看,好好庆祝庆祝。”曾艳萍表示。
南正街改造是萍乡市城市面貌巨变的一个缩影。
自2015年4月积极争取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以来,萍乡把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文明创建相结合,与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与城市绿地、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让萍乡市民彻底告别了“雨季看海”的局面。
特别是以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大力推进中心城区背街小巷和乡镇街道改造提升,畅通百姓出行“最后一百米”,城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市品质得到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增强。
让百姓生活更美好更幸福,是转型发展的终极目标。近年来,萍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彻转型发展始终,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安排,尽力而为,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持续保持民生投入力度不减。
转型以来,萍乡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533.24亿元,占全部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62.3%,办了一系列事关长远发展和百姓福祉的重大民生实事,多项民生指标连续多年在江西省名列前茅。2017年,又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免学费。
萍乡市委负责人表示,在转型中,萍乡注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城市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财力再紧也不紧民生,干成了一批老百姓急需解决的实事,办成了一批以前想办而没有办的难事,大大增进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抚顺市地税局“一窗两家、集成服务”新闻发布会
谨防微信红包背后的陷阱
我市举办污染防治专业化能力提升研讨班
农技专家“组团”下乡服务慈溪农户
下周末将现首波清明扫墓客流
解读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萍乡样本”
男子“隔夜酒驾”被查
亚运会皮划艇太原姑娘马亚男夺金实现我省历史性突破
海丰举办洪涝灾害防御演练
我市新增7处党史教育基地和宣传教育示范点发扬红色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
武陵源区动员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黄庄派出所拘留一名非法入境女子
推进整改国家卫生城市省复查存在问题
五粮液集团与IBM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竹山乡村实用人才创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000多个带动5万人脱贫致富
旺苍县“三增”促进特色农业发展
连云港市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夜查行动 个别企业存在带班领导不在岗、员工劳动防护用品佩戴不到位等问题
古城社区:传承家风家训,共建文明家庭
千亩荒地流转飘出果菜香
唐山劳动日报社:不断增强"四力"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