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茶陵农业劲唱特色“歌”


株洲日报记者 尹二荣 通讯员 刘彦 周建军
株洲新闻网讯  彩米基地,农户正在撒石灰,进行前期处理;香芋基地,贫困户正在翻耕土地;甘蓝基地,村民们正移栽秧苗……阳春三月,行走在茶乡大地上,记者见到的处处都是火热的农业生产场景。
茶陵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生猪、黄牛、水稻是该县的“老三样”农产品,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了龙华农牧、林丰农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茶陵黄牛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该县在巩固壮大传统农业的同时,致力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如今,彩米、甘蓝、香芋、脐橙等一批特色农业蓬勃兴起,前景十分看好,农产品远销省内外。
甘蓝入琼
3月26日,马江镇的农技员郭长飞有点忙,因为原先流转的土地到期,现已谈妥392亩土地流转。另外,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致使部分甘蓝秧苗受损,他只能另想办法,确保农民增收。
一个天涯海角,一个湘东一隅,两地相距千里,却有幸“联姻”,“媒人”竟是甘蓝。2016年,马江镇农技员郭长飞成功引进海口市菜篮子产业集团在该镇文江村设立生产基地。当年,村里划出300余亩土地,采用“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试种甘蓝。2017年,该镇种植面积扩大至1000亩,生产的3000多吨甘蓝销往海口,带动了31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令人欣喜的是,2月初,茶陵派出代表团远赴海南,并与该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补充协议。协议约定,种植面积在去年基础上再扩大1000亩,种植范围也由马江镇扩大至湖口、秩堂等地。双方还出资在茶陵工业园三期工地附近择址兴建占地100亩的仓储、冷库等配套设施,确保更多的甘蓝顺利入琼。
香芋赴粤
3月23日,春雨沥沥,闻着泥土的气息,记者来到了腰潞镇潞理村香芋种植基地,只见近百名农户撸起袖子,卷起裤脚,有的松土,有的覆膜,有的打孔,有的种苗,大家尽情地挥洒着汗水,田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七十多岁的老人刘发容正在田间育苗,虽已年迈,但仍然精神抖擞,他是香芋基地15户承包者之一,承包了50亩地。他告诉记者,光他的50亩地就可带动十几个农户务工,年产值15万元左右。
近年来,借助精准扶贫的东风,潞理村大力发展产业,通过多渠道咨询,实地考察,市场调研,最终确定了发展香芋产业。村里成立了香芋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集体”的模式,种植香芋200多亩,香芋销往广州,带动了全村和周边村民共同致富,潞理村也成为该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
彩米抵桂
3月27日,春阳下的高陇镇龙匣村,眼前是一片田畴,龙溪从田畴中穿过,静静地流淌着,远处便是黛绿的群山。早春的山区稻田,水还有点冷,可村民李勇顾不上,撸起袖子,下到田中撒石灰。
随行的高陇镇农技员谭征奇告诉记者,这是彩色稻生产的“规定动作”,农业术语叫前期处理,经过深耕、泡水、杀虫,减少过冬的基数,才能确保彩色稻生产纯生态。
据了解,这里的彩色稻生产始于2014年,经过3年的摸索,种植技术现已成熟,彩色稻种植面积300亩左右,主要分布在龙匣、祖庵和石冲3个村。去年,该镇彩米产量达45吨多。虽然售价高,但彩米品质好,每年都有顾客慕名而来,上门收购,高陇彩米从此声名远扬,远销省内外,其中龙集生态合作社出产的彩米,成批量地销往广西。

我市社保救助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市领导督导检查花都水环境整治工作
羽毛球世锦赛5天后开赛 南京倾情打造“世界体育名城”
最毁灭营养的做法:不合理烹饪有害健康
苏黄路预计春节前通车市民自六堰至北京路将更加便捷
乡村振兴,茶陵农业劲唱特色“歌”
丰都县高家镇:多措并举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北大等60位学者来宝鸡,参加这场特别的“生日宴”
东坝头的法官们,新时期焦裕禄精神的践行者
即墨获评首个“全国优秀童装品牌创建示范基地”
289家企业进校园“招兵买马”我省2019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小区新设停车杆 居民有争议
三到位启动省道103线公路工程南城段放线工作
我区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度会
路南区学院南路街道赵开社区向境内弱势群体送温暖、献爱心
四川省“同舟计划”圆满收官项目参保率100%
省运会资源开发工作推进会在景德镇召开
广州81岁爱群大酒店将迎“新生”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今日召开
连云港日报社获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