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了,第一次回大陈岛,望着船窗外,思绪万千。
“这是我第一次回大陈,太想它了,以前经济条件不允许,现在退休了,又碰到了这次好机会,终于回家了。”4月22日,66岁的台胞严正民一路上始终与老乡们用大陈的方言聊着天,频繁地从座位上站起来,透过窗户看看大陈岛还有多远。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的这首诗,用在严正民的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1955年,大陈岛及其附属岛屿近1.5万人集体迁居台湾。近日,与严正民有着相似故事的180余名大陈岛籍台胞跨越海峡,重返故里寻根祭祖。
想家,隔着浅浅的海峡
一别60多年,再次踏上大陈岛,回家的脚步如此迫切。
大陈籍台胞重返故里寻根祭祖。
在开往大陈岛的庆达9号客轮上,许多大陈籍台胞思绪满怀。和严正民同龄的管菊芳,已是第四次“回家”了。她说,因为离开大陈岛时只有3岁,对大陈岛已经没有印象了。但从小父母就给她讲述家乡,教育她“不要忘本”。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父亲收到家乡亲人的来信,里面有一张“全家福”照片,当时父亲掩面痛哭:“想家,想家里的亲人”!回忆至此,管菊芳的眼眶湿润了……她说,这次就是来“寻根”的。
轮船乘浪前行,窗外,椒江二桥横跨南北,台州湾大桥即将合龙……“现在家乡发展这么快、这么好,交通是越来越便捷了,心里真是高兴啊!”管菊花和同行的同乡们虽然都已六七十岁,但去大陈岛约两个小时的航程里,他们的脸上没有一丝劳累,有的只有回家的兴奋和迫切。
回家,梦里千百次的故乡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吸引着他们。
大陈籍台胞和乡亲们一起在主题联欢晚会上载歌载舞。
拳拳思归路,近乡情更怯。此次回大陈岛的台胞们有很多是首次回家,他们千百次梦见的故乡大陈究竟是何模样,他们想找寻年幼时的记忆。
一上岛,86岁的滕嗣栋就迫不及待地去寻找自己的老家。一路回忆,从码头进来,到鸡笼头、到水嘴(咀)头再到唐上,只记得自己是大陈岳明新村人,家在招宝寺附近。在一路走寻的过程中,滕嗣栋禁不住感叹,家乡变化之大:交通便利了,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卫生条件越来越好,旅游开发更是如火如荼。
“我是23岁跟着妈妈和三个哥哥一起去的台湾。”多少个夜晚,隔着海峡,滕嗣栋及家人们对大陈越发想念,想念故乡的亲人和一草一木。由于之前工作忙碌,错失很多次去大陈岛的机会,如今趁着身体还健朗,他决定带着妻子一起踏上寻根之路。
最终,在当地村民的陪同下,他开心地找到老家的位置。“我一定会把大陈的变化告诉后辈人,要让他们也来这里看看家乡的新变化。”滕嗣栋说。
寻根,脚步从未止歇
大陈籍台胞参加“大陈记忆”2018年第二届两岸马拉松健身跑。
上岛后先合个影。
经历60多年繁衍生息,大陈人在台湾已发展至十多万人。几十年间,大陈人对根脉的找寻从未停歇。
严正民等人此次回乡,是参加两岸大陈乡情文化节。期间来自台湾新北市浙江大陈同乡会、台湾大陈岛乡情文化促进会、台湾宜兰大陈新村等5个民间团体和2个大陈新村的180余名台胞跨越海峡,重返故里寻根祭祖。
两岸大陈乡情文化节由椒江区委区政府与市台办联合举办,始于2015年,如今已迎来第四届。2017年该活动在台湾举行,深受岛内大陈籍台胞欢迎。今年的活动内容包括主题联欢晚会、“孝慈堂”祭祖仪式、大陈乡情文化研讨会暨两岸大陈新村村(里)长交流座谈会、“大陈故事”方言演讲赛、“大陈记忆”环岛健身跑、环岛参观等。
2018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博览会开幕在即
2018端午放假安排出炉 6月18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新学期 新起点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青连铁路正在架梁铺轨
大陈乡情一甲子,千山万水隔不断
随县万福镇卫生院积极开展预防接种查漏补种
我市切实加强档案人才管理服务工作
世界杯和啤酒很配但与酒驾不配
市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污泥处理新模式
【中国梦·践行者】中学校长胡东:创新教育让生命自觉和突破自我
2017年度潍坊市司法局部门决算
唐山大剧院上演精彩钢琴音乐会
湖北清能集团到大石代石材产业园洽谈合作事宜
关于印发《株洲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监督检查方案》的通知
高宏志调研绿化工作时强调 发扬工匠精神提升绿化品质
市港航局郑仙梅副局长调研玉环船检工作
筑梦新区再次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
办不动产登记带“脸”来就行 记者实地探访
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张朝晖赴龙湖区调研志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