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运动·乐趣——中华古代体育文物展》昨开幕

    原标题:从文物看古人如何运动
    昨天,《生命·运动·乐趣——中华古代体育文物展》在扬州博物馆开幕,150余件(套)古代文物展现了中国渊源的体育文化,以及趣味盎然的古代体育活动。省体育局副巡视员陈柏,省文物局副局长殷连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沙志芳出席开幕式。
    展品丰富,文物动感十足
    今年9月21日至9月28日期间,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将在扬州举办,这是我市迄今为止,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项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为了营造更为浓厚的省运氛围,精心策划的《生命·运动·乐趣——中华古代体育文物展》昨天开幕。省运会举办期间,凡执省运会有效证件的嘉宾、运动员以及教练都可以享受展览的免费讲解服务。
    此次共展出150余件(套)古代体育文物,其中珍贵文物49件(套),含国家一级文物8件(套)、二级文物10件(套)、三级文物31件(套)。扬州博物馆的唐代打马球铜镜、四川博物院“东汉·习射画像砖”等多件重量级文物都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
    展览分为七大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类古代体育运动项目,向大家展示古代人在生命、运动、乐趣方面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情怀。
    据了解,此次展出地点,扬州博物馆二楼的书画厅为了迎接本次的展览,特地进行了一些改造。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书画厅原先灯光较暗,为了贴合体育运动的主题,首先在不伤害文物的情况下,增加了展厅灯光的亮度。其次,采用异形展板,突破了以往方方正正的形式,表现出体育运动的动感之美。展厅内还布置了若干场景:围棋、射箭、蹴鞠等,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此外,展厅还设置了视听角,播放与体育相关的影片。该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
    穿越历史,这些运动起源于中国
    “今人知足球不知蹴鞠,知高尔夫不知捶丸,知飞镖不知投壶。”扬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的体育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辉煌,这就是举办本次展览的初衷与目的,让市民在展览中得以感受中华古代人民博大精深、绚丽多姿的精神追求,体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的内在动力。
    蹴鞠,起源于战国以前,唐宋时期最为繁荣。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宣布:中国古代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此次展览中也出现了不少有蹴鞠元素的文物,大多以书画的形式呈现。其中,四川博物院以及扬州博物馆馆藏的两幅顾洛书画构图、用色一模一样,这两件“双胞胎”书画穿越百年,在展厅内相遇。
    “这件文物是宋代宫廷画家苏汉臣《宋太祖蹴鞠图》摹本,图中宋太祖与一人对踢,其余四人做观看状。”四川博物院特展部主任谢丹介绍,四川博物院与扬州博物馆的馆藏区别就在于题跋,扬州博物馆馆藏有郭尚先的题跋,而四川没有,“郭尚先曾经在扬州居住,后调往四川任官,这幅画应该是他带去四川的,这充分说明他对这幅画的喜爱程度。”
    捶丸源于唐代的步打球,捶丸的打法与高尔夫也有高度的一致性。本次展览展出了许多捶丸实物,大多为陶制,直径在2—4厘米之间,有的捶丸上还有精美纹饰,可见中国古人的审美趣味。
    趣味盎然,这些游戏古人也玩
    陀螺是不少孩子的童年记忆之一,南京博物院馆藏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制陀螺由河姆渡文化遗址等地的儿童墓葬中出土,反映出新石器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满足儿童心理的游戏活动逐渐发展起来。
    围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黑白两色的圆形棋子,是人们对围棋的固有印象。此次展览中,南京博物院馆藏的围棋文物,棋子居然是方形的,棋子呈长方体形,白棋为玉质,黑棋为玻璃质,十分罕见。
    老鹰捉小鸡是小朋友们非常喜爱的一项游戏,宝应博物馆馆藏的一对童戏青花瓷盘揭示了清代的扬州孩子也爱玩老鹰捉小鸡游戏。这件文物为敞口,浅壶腹形,盘心内容是9个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小朋友,每个人的表情生动,充满意趣。
    本报记者 孔茜
    董辉 摄

“三检合一”落地海阳 货车检测“一站完成”
化州市多举措推进健康素养项目
蚌埠市人防办“八一”建军节前开展双拥慰问活动
全市2018年重点工作务虚会议举行 -- 王战营主持会议
工人顶烈日施工 国金中心明年将竣工
《生命·运动·乐趣——中华古代体育文物展》昨开幕
关于明确昆明市主要江河、湖泊、重要城市、大中型水库、水电站防汛责任的通知
翠屏区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政策技术管理培训
共话白茶正本清源活动在厦举行 盼中国白茶文化走向世界
33年临海摆渡人陈德金:守好渡口最后一班岗
市领导为白水县域发展“开方子”
我市农业行政执法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南阳市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发展大局
安庆市区第二批公共租赁住房完成房源分配
黄龙洞景区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听证报告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关于第一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摄影展及相关工作的投标邀请函
权威发布丨关于金域缇香南区店面房爆燃事故有关情况说明
“12345”市长热线新平台开通
潞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领导组召开会议
超6个月“僵尸车”将被清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