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九中副校长林康顺给学生介绍禁毒知识
宁德新闻网消息(宁德晚报记者 吴宁宁 文/图)“欣欣,妈妈再也不奢望你成名成家,再也不期望你光耀门楣,妈妈的希望已降到最低——希望你这次戒毒成功,希望你是一个正常的人。”这是一位母亲写给正在戒毒所中戒毒的女儿的信。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与痛、希望与无助。
青少年吸毒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防患于未然”好过“亡羊补牢”。近年来,我市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以校园为重要阵地,多管齐下,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工作,建立健全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有效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进一步降低毒品的社会危害。
学一学,毒品是什么东西
学生参观禁毒基地
学生在观看毒品样本
学生在学习禁毒教材
“老师,这些都是毒品吗?”“吸毒为什么会损害人的器官?”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蕉城区漳湾镇宁德九中时,恰逢初一(2)班的学生们正在禁毒教育展览室内接受毒品预防教育。面对五花八门、色彩缤纷的毒品仿真样本,学生们纷纷提问,老师一一解答。
记者留意到,每个学生手上,都拿着一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教育读本,从什么是毒品到毒品的危害,再到如何拒绝毒品,该读本通过生动案例,配以形象的插图阐述,十分便于学生阅读理解。“这本教材是我们自己编制、出版的。”宁德九中副校长林康顺告诉记者,毒品预防教育已被纳入该校常规课程,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开学第二周的星期一班会课为禁毒预防教育课或活动,新学年开始便会组织初高一新生到禁毒展览室参观接受教育,对学生们进行全面、系统的毒品预防教育。
要上课就得有教材。为了把课上好,2016年10月,该校校本教材编委会搜集了全国、全省大量教材及教学视频,结合本地实际,编写了这本教材,这也是蕉城区的第一本禁毒教材,随后被全区学校相继采用。“禁毒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永恒主题,要达到禁毒、防毒的目的,必须以提高人们的素质为基本着眼点,强化教育,增强防御能力。”林康顺说道。
增强学生的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光靠课堂教育还不够,如何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化为主动学习,成为该校继而思考的问题。禁毒知识竞赛、禁毒征文比赛、禁毒文艺晚会等形式多样的渠道,都成为该校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的“新阵地”。正是在这些活动开展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参与的乐趣,自编自导自演了禁毒宣传快板、禁毒小品、禁毒歌曲等节目,在脍炙人口的传唱中,不知不觉地将禁毒知识撒向心间。
“书本上的禁毒知识是比较枯燥的,以我们中学生比较喜爱的流行音乐形式来编排、传唱的话,会更容易记忆和传播。”萌生这个想法后,该校高二(2)班学生苏仰烽和两名搭档立即将之付诸实践。今年5月初,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了这个用一周时间创作出来的节目,当即获得了掌声阵阵。
如今,走入宁德九中这个市、区“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的示范学校”,已不难感受到校园中浓郁的“禁毒味”。在教学楼的每层走道上,都悬挂着禁毒宣传展板;学生们制作的禁毒手抄报、禁毒黑板报随处可见;而该校自编的禁毒教材更是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肯定,要求进行扩展、重新汇编,当作蕉城区青少年预防毒品教育的示范性教材推广,新编教材本月内将正式刊发。
照一照,涉毒后的模样
吸食毒品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昨日,在位于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六楼的宁德市暨蕉城区、东侨经济开发区毒品预防教育基地,蕉城民族中学的50名学生正在这里参观学习,他们中的不少人停留在“吸毒人脸变化模拟系统”前,跃跃欲试。
九年级(5)班的小陈同学站到该系统前,他把面部对准识别框后,约两秒钟系统便采集到了他的照片。拍照完成后,屏幕下方立即显示出“吸毒二年”“吸毒四年”“吸毒六年”“吸毒八年”“吸毒十年”的选项。小陈随手点了“吸毒六年”,只见生成的照片中,“吸毒后”的小陈脸色枯黄,脸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红黑斑、眼窝深陷,骨瘦如柴,活脱脱像一具干尸。“简直触目惊心,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个画面!”小陈感慨地说,以前只知道毒品危害大,但是通过这种新颖形式来切身体验后,这种直观形象更加深刻。
“为了提升毒品预防教育基地的互动性、趣味性,我们近期采购了‘吸毒人脸变化模拟系统’。该系统通过采集体验者面部图像,模拟出体验者吸食毒品后人脸容貌的变化情况,使体验者直观了解毒品对人体的危害,产生对毒品的厌恶、拒绝心理。”据市禁毒办工作人员介绍,下一阶段,该基地还将采购vr、ar等三维数字化设备和智能交互机器人等科技产品。
记者看到,在这个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的毒品预防教育基地,设置了禁毒简史、毒品知识、预防教育、打击管控、戒毒康复、影视互动等六大板块,生动展示了毒品的特征及危害,让在场的学生们深受触动。自2016年底投入使用以来,该基地已接待大中小学校师生、社会各界人士约7300人次,成为我市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的重要平台。2017年6月23日,该基地还被省禁毒办评为首批“福建省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基地”。
为普及禁毒知识,宣传禁毒法律法规,我市以青少年为重点对象,大力推进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和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12所、毒品预防教育基地13个,做到了每个县(市、区)都分别有一所或一所以上教育基地和示范学校。该工作人员表示,年内我市将完成1个林则徐禁毒教育品牌基地、10个禁毒品牌社区、66个“林则徐禁毒宣教室”的建设目标;市禁毒办、教育、科协、文化、团委、妇联等部门将利用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科技馆、文化馆、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人流集中的场馆,以青少年为主要服务人群,建设禁毒教育园地;街道、乡镇将因地制宜,利用社区文化中心(站)、宣传栏等建立小型禁毒教育园地;各级各类学校将建立禁毒宣传教育橱窗(长廊)。
明“航向”,禁毒知识也要考
近年来,我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16年5月,市禁毒办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综治办、市教育局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宁德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2016-2018)》,为该项工作指明了“航向”。
该规划以10岁至25岁青少年为重点,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构建完善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形成分工明确、协作有效、监督到位、评估科学的工作机制;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方式更加新颖、方法更加多样,师资力量配置齐全,教育基地布局合理,宣传资料规范充实,禁毒社会氛围更加浓厚;青少年识毒、拒毒、防毒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18岁以下未成年人涉毒违法犯罪人数占涉毒违法犯罪总人数比例不高于0.3%,人民群众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满意率达到95%以上,新滋生吸毒人数大幅减少,毒品问题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规划出台后,在全市落实得“掷地有声”。各地学校将毒品预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学校整体工作,2017年市禁毒办、市教育局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免费发放《全国毒品预防教育读本》5320本,《宁德市毒品预防教育读本》2000本;各县(市、区)也按照要求,为在校学生免费配发了部分读本,其中古田县、寿宁县分别投入24.76万元、12万元为全县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购置禁毒教育读本。2017年,全市中小学校(含中职、高等院校)均通过校园网(班班通或校园网盘)完成“中国禁毒数字展览馆”链接工作。
毒品预防教育进校园,师资力量不能“拖后腿”。2016年底,市禁毒办与市教育局联合,依托市教师进修学院建立了宁德市毒品预防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先后四次组织全市学校德育教师404名开展禁毒师资培训,各县(市、区)也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二级培训。截至2017年,全市培训教师1382名,今年的培训拟于9月中下旬开展。全市中职学校、中小学聘请法制副校长531名,校外禁毒辅导员351名。
为了“不让毒品进校园”,市检察院、教育局、司法局,于2017年8月联合开展为期三年的“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采取授课、模拟法庭、情景剧、展板宣传等方式,开展拒绝毒品、学法自护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普法教育巡讲。目前,共开展巡讲112场次(毒品预防教育主题巡讲20多场),深入128所学校发放宣传资料4.7万册。2017年以来,宁德市、县两级法院到各个学校共开展186场法制讲座,举办96场法制宣传。法院、检察院、学校等共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格局。2018年3月26日全市启动“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平安校园行”,将禁毒知识纳入安全教育知识进行宣传教育。
据市禁毒办工作人员介绍,下阶段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中,我市将把毒品预防教育列入职工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内容,失学、失业、失管状态的城市社区青少年纳入网格化管理达100%,将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任务。同时,将禁毒知识纳入中小学期末相关科目考试内容,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工作的考核评估项目中。此外,我市计划开展“禁毒志愿者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禁毒社会实践活动,年内达到志愿者进家庭3400家。在已连续两年开展“无毒家庭”创建活动基础上,今年继续开展、深化“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
乌当区卫计系统举行“一案一整改”警示教育大会
市科技局领导走访调研东坑镇科技企业
集贤县领导带队对棚户区基础设施进行实地调研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的通告
陆河梅花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及游客前来观赏、拍照
防毒,从“体验”做起
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举行肖毅主持 杨贵平作宣讲报告 魏建锋黄晓波等参加
海南限制投机性购房 非本省户籍居民限购1套
中山东升镇党委书记王立群:以特色小镇推动经济社会
全面履行河长职责 提升河湖管护水平
泉州台商区开通第三条定制公交线路
梅建华到莱芜报业传媒集团(莱芜日报社)调研
手铐“紧咬”疑犯手 消防大剪来解除
市直机关演讲比赛坚定理想信念担当责任使命
佛山9位人大代表的24小时
优步也要转型了将用无人机送外卖最快只需5分钟
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绍兴市第一中学VR创新社团设备供货项目的的公开招标公告
建立动态监控“三个一”机制市财政局着力整治民生领域闲置沉淀资金
嘉兴: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2018年上半年泉州市网络零售额比增24.3% 全省居首